我是烟雨人 ▷

高校应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大学生就业市场十堰风云雨

发表于-2007年12月19日 下午3:12评论-7条

大学生就业难成了问题,学者和专家说是大学生“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认为“大学毕业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念,才是改变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官方则说“不要盲目夸大就业难度?,大学生应自觉调整期望”。

恕我直言:我们现在思考问题太“现实”,眼光不深刻;许多专家、学者和领导者很不负责任。我认为不应该从大学生方面去找原因,这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另一个方面,是一个需要最高领导人来解决的,关系于生产发展模式和教育之本的大问题。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

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

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

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总之,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及其他的问题,我认为很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要改变思想方法。(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大学生——刘源在《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文中写到:

我从不重视学历,在高校里深造,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学到什么,然后全力以赴把它学好,于是,我成了普华永道唯一的没有任何会计师证书的财务总监。今天作总裁(百安居中国)也一样。

——卫哲

看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章,往往最终把问题推给制度,抱怨重重。宏观经济形势下,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状的确存在,但这是短期不容易改变的现实。本文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学历含金量的角度,谈一些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

一批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首先不应该抱怨社会选择的失误,其实,就业失利的原因主要在大学生自己。我只觉得大学生对教育制度培养高等人才的真正意义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大学生谈就业难是建立在“学历=能力”的错误假设上得出的错误推论罢了。读书破万卷,而是否真正能够理解并形成一种具有创造力和成长性的能力倾向才是在就业中取胜的关键。我个人认为,当今大学生就业失利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眼高手低——忽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冷眼思考自身的价值。很多大学生认为,我是带有较高符号化信号的大学生,因此,我的工作理应好些,我的收入理应高些。其实不然,在这个60分非常容易,大学文凭很容易混来的年代,大学生在大学的努力远不及高中时代,动手能力也相当的差,甚至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清楚。以财经类专业为例,排开财税类学生是否关注最新的领域不谈,他是否了解自己国家的财税体制,对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理解究竟有多深,令人质疑。一个高喊要去税务系统工作的财税专业大学生,却连最基本的国税、地税征什么税种都不知道,那么,没有工作,又有什么抱怨的呢?

第二,不能正确对待大学教育模式——创造力下降。读了四年大学,好多学生说,我什么都没有懂,学工科的没有创新,学经济的,说老师这个没有讲,哪个没有教。其实,这就是自身对大学教育模式的错误理解,大学之力,在于对启蒙学生潜质的一个诠释力。并不在乎于,怎么给你鱼,而在于培养学生在一种环境下对人生、对知识、对自身专业的理解,以通过积累知识深化潜质,简而言之就是“明德悟道,格物致知”。所以,读什么,怎么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好的老师,更侧重的是点睛,而作为点睛基础的画龙,应该是学生自己应该做的!所以,真正的知识是体会出来的,不是像小学生一样教出来的,更不是想高中老师一样管出来的!所以时刻要自己努力,针对国家最新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的变化走向,把自己与大环境的发展相联系。

第三,抱怨环境。大一点说国家经济发展难于拉动就业马车是不争的现实,但大学生应该告诉自己是我应该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锻炼以提高自身的修为以在就业中获胜,而非抱怨;小一点说,不要抱怨学校,优秀的学生在任何地方都一样,没有实质性的差异,所以一切要看自己怎么去权衡自己,怎么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做到人境合一,才能在就业中发挥优势!

第四,把文凭符号化。诚然,文凭符号化是知识最有力的信息反映。这只是可能的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虚拟的前提。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允许一个只能给自己创造1元钱价值却渴望获得大于1元收益的人在自己的企业里。所以,永远不要渴望拿一张符号化的文凭去骗别人。如果说越来越多地大学生就业难,从微观上讲,应该是公司企业变精明了,因为他们已经剔除了“学历=能力”错误假设条件,而大学生变傻了,变浮躁了,他在欺骗自己指望一个虚拟的品牌符号去换取一分现实的工作,在不断地重复博弈过程中,事实证明新的纳什均衡让大学生输给了农民工。所以,无论是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含金量在于企业对此人成为员工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预期,当符号发挥作用后,产生正外部效应很高的时候,这种符号化的文凭才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从会计理念上讲,一个建立在有形资产基础上的商誉才具有价值。这就是教育的魔力所在,因为,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造力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却包含水分粗制滥造的符号,所以如果教育制度存在问题,那么,作为大学生应该主动去破戒症结,而不要坐以待毙。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笔者没有抱怨宏观形势下中存在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外在问题,因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应该从学生自身着手更为容易,毕竟一个市场的改变和调节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只有从自身找原因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转变观念,恐怕就业难就更容易破戒了。

2006年8月22日,《十堰晚报》第10版《中国·视点》转载《经济参考报》的《高校就业率“注水”教育部酝酿改革》报道如下:

日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正在建立就业机率举报电话,对就业率作假者实行“一票否决”,以防个别高校就业率“注水”。堂堂高等学府会为何不惜自毁形象捏造假数据?“注水”的背后存在着怎样的原因?

学校既当“裁判员”又当起了“运动员”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在调查中有的专家指出,现有高校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不充分的客观存在,毕业生就业率又是教育管理部门评价和考核高校的重要指标,于是重压之下,必有“勇夫”。

“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还是学校对各院系,就业率的确已成为一个非常受到重视的指标。”东北某著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他还介绍,教育部在审核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时,包括审核新增学位授权点时,就业率都是重要依据。

统计就业率,自然是为了将市场机制引入招生办学,督促各高校办学质量的积极措施。但问题在于,这样一个受到各级重视的指标,数据本身由学校提供,上级部门又用这个计算结果去考核学校,结果无疑是学校方面既当“裁判员”又当起了“运动员”,告假之嫌在所难免。

招生仍是计划模式毕业就业却是市场化

“既然让大学与就业率挂钩,应当考虑这个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信息来源是否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力市场系丁大建副教授指出,当前高校招生仍是计划模式,但下游的毕业就业却已经是市场化了。扩招后毕业人数剧增,市场反应却没有那么灵敏,并不能马上有效配置和接纳那么多毕业生,专业需求方面也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慢慢显示,因此各方矛盾就汇集到了毕业——就业这个出口处,愈加突出了冲突的严重程度,以至于一些人把就业率问题归结为“扩招带来的后遗症”。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扩招后各校纷纷投入硬件设施建设,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学校必须多招生才能维持“产出平衡”,这也间接诱发了虚假就业率的诞生。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表示,就业率很重要,但不是惟一的衡量指标,而且正处在不断完善之中。从事统计学的丁大建指出,在多数情况下,统计指标本身不应当绝对化,因为它不能反映一个事物全面综合的情况,否则得出的判断一定会出现偏差。

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

教育部自1998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学生反映,大部分老师的讲义仍然维持“十几年前一贯制”,连选取的案例都是一成不变,根本不能适应时势的变化,与时俱进。有媒体报道甚至报道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因动手能力差,不得不去技校“回炉”。对此,南京大学孙江林副教授表示,虽然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在许多学校存在,但当前高校招生还处在“卖方市场”的位置,绝大多数专业都不愁招不满学生,而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势必会让少数教师失去岗位,因此,所谓的就业率就只能“想办法”对付过去。

有关专家指出,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高职学校,一旦列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上报的就业率上报到国家教育部,进正式公布的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而不真实的就业率很可能误导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判断和政策制定。

至于如何防止学校假报就业率。教育专家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采取三至五年的跟踪制度,把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纳入评价体系。除了防止造假外,毕竟许多基础学科的存在与否也不能简单用就业率来判断。

“就业率不是用几个简单数据打造出来的,只有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整个社会拓展就业市场,同时高校加快整体改革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唯一途径。”

光阴荏苒,一去不返。2007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不久便要到来。各学校的高三学生正紧张地为高考做好准备。高考三日是众考生一决胜负之际,是三年高中学业的见证。一些高校在招生时,招生简章的就业率“注水”严重,子虚乌有的数据不少。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为了达到目的,不顾“注水”后果。对于这类高校,应当给予处分。

在校大学生不应一身“书生气”,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也要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若不然,在求职之际,极有可能被同一专业的应骋者竞争出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容忽视,希望教育部、劳动力市场、各大高校实际出发,减轻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十堰风云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九曲山庄点评:

文章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源作了分析,对就业率问题作了探讨,但对“高校应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论述却显乏力。此类杂文应该在对策和措施上有所挖掘。

文章评论共[7]个
林秋菊-评论

呵呵,说得好!应该精华嘛!对大家都有用处!
  【湘西南箫剑 回复】:同意林妹妹观点哦。。。 [2007-12-19 16:22:28]
  【林秋菊 回复】:呵呵,我有问了,但是他引用的太多了!呵呵, [2007-12-19 16:25:52]
  【十堰风云雨 回复】:谢谢你的关注哟。 [2007-12-19 17:17:14]at:2007年12月19日 下午4:02

湘西南箫剑-评论

呵呵……说的很好,欣赏哦!
  【十堰风云雨 回复】:过奖了。 [2007-12-19 17:16:27]at:2007年12月19日 下午4:21

梦里黄河-评论

谢谢你如此关注我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就是即将毕业的哈!
问好,朋友!at:2007年12月20日 早上8:11

babygirl-评论

来看看你的文章了,支持你的观点,你比我们过的充实,你思考的问题很大,而我们只思考自己的事情!我比你,好惭愧哦!向你学习
  【十堰风云雨 回复】:过奖过奖 [2007-12-21 16:19:10]
  【babygirl 回复】:呵呵!好孩子值得夸! [2007-12-21 20:47:47]at:2007年12月21日 清晨6:56

漫天飞雪飘四方-评论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
at:2007年12月21日 下午6:14

珍珠玫瑰-评论

 高调论“富”:名气圈钱
at:2007年12月21日 下午6:53

邬海波-评论

欣赏了。at:2008年04月23日 上午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