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寻找诗歌殿堂大门的钥匙(下)扬剑出鞘

发表于-2007年12月20日 中午12:26评论-5条

三、悬念与环拱

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设置悬念。在余光中的一些诗中也巧妙的运用悬念,产生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并且感情像百年老酒一样醇厚,绵延悠长,回味无穷。我们再来读一下他早年写的《我之固体化》:

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

我仍是一块拒绝溶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体的坚度

我本来是很液体的,

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

很爱玩虹的滑梯

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

我结晶了,透明且硬,

且无法自动还原。

诗的第一节设置了悬念,为什么我是一块冰?并且拒绝融化,保持零下的冷,还有固体的坚度。通过“仍”、“常”,我们更加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冰冷。这块冰还是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按理说应该热情洋溢啊。疑窦丛生。

诗只有两节,第二节很自然就要释疑了。可诗人却先回顾自己原来的样子,很液体,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很爱玩虹的滑梯。四个“很”字极言自己的热情活泼,还有两个“也”字,体现自己对以前的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锤炼字词的艺术,苦心经营得自然贴切,不露丝毫痕迹。)那到底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诗人蓄足了势就开始揭开谜底,一个“但”字转折告诉了我们原因: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于是乎“我结晶了,透明且硬”。一个“且”字更递进结晶的硬度,“无法自动还原”。我们终于明白了诗人把自己比作冰的原因:思念祖国,乡愁。言虽浅,意却深。

再看题目《我之固体化》,也很奇。我怎么固体化了呢?悬念。

由此,我想到了李白的名作《行路难》。前四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么好的酒,一斗十千;这么好的菜,价值万千。樽是金樽,盘是玉盘。可为什么不能食呢,还拔剑,还四顾,心里还茫然呢?悬念,在我们的心里产生疑窦,后面就铺展开来。只不过李白这首诗的风格豪放,余光中的比较含蓄罢了。

总的来说,这首诗成功地设置了悬念,蓄势,抖开包袱,一种摇曳多姿的美,就像穿行在山丛中的溪水,灵动清澈,一路奔来,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的心上。

《我之固体化》一诗在结构上设置悬念,给我们以阅读的快感,吃了人参果一样,无一处不畅快。不过余光中还有一类诗,读着,读着,就到了山顶,转过身,站那里一望,只见群山环拱,匍匐在脚下,顿觉眼前万千气象,风景无限。这样组织结构的诗有《我的年轮》、《珍珠项链》、《中国结》等。我们来读一下《中国结》:

墙上有一串典雅的中国结

是她用触目的红丝带

一针一针委婉的钩成

还缀着古玉,垂着穗尾

守护着床头,成为吉兆

肚里另一个中国结,却不知道

是谁啊打的,从何年何月

只知道割盲肠没有割掉

透视底片上也难以寻找

却绞在最敏感的一段回肠

像是先民怕忘记什么似的

打一个结在绳上,每到清明

或是中秋,就隐隐地牵痛

会做恶梦,会消化不良

派陈年的花雕轰然下肚

掀起悲壮的火攻,也不见效

这么下去恐怕会闹出结石

你说吧,大夫,该怎么了断?

用凛冽的海峡做手术刀

一挥两断吗?痛,是够痛了

只怕未必是痛快,而伤口

未必能够干脆的收口

据说记忆有多长,肠,就多长

一结未了,会长出新结

这种恶性瘤怕很难消灭

照武侠小说的说法,大夫

旧愁宜解不宜结,你就一寸一寸

探回患处,轻轻地,为我解吧

正是,噢,最敏感的一段了,请你

轻轻地提起,轻轻地放,为了

这一头是岛的海岸线

曲折而缠绵,靠近心脏

那一头是对岸的青山

脐带隐隐,靠近童年

读之后,深深地感到诗人的想象之奇,意象之精,意脉之清。典雅凝练的语言之下,涌动情感的大潮,让我们一步步登上了情感的颠峰。

此诗没有分节,但从意脉上可分四层。先看第一层,写的平实,实写了现实生活中的中国结,“守护着床头,成为吉兆”。只看第一层,实在不知道诗人要写什么。紧接着,第二层,诗人笔锋一转,自己的肚里另一个中国结,“绞在最敏感的一段回肠”,并且“每到清明/或是中秋,就隐隐地牵痛”,还“会做恶梦,会消化不良”。真够奇的。这里诗人把自己的病和中国结,和清明,和中秋形象地联系在一起。至此,我们才清楚,第一节实写现实中的中国结,大有深意。我们知道中国结象征着吉祥,象征着团结,象征着团圆,为第二层写中国结做铺垫,愿望虽好,却无法实现,痛苦啊。

那问题得解决啊,不解决就“恐怕会闹出结石”,怎么办呢?“用凛冽的海峡做手术刀”,一刀两断,长痛不如短痛。能解决问题吗?伤口不能干脆地收口,还会长出长出新结,“这种恶性瘤怕很难消灭”。难道没有解决的办法吗?很自然地转入第四层,“旧愁宜解不宜结”,那可要有耐心,为我解吧,轻轻地,一寸,一寸。我们知道,大陆和台湾问题由来已久,正是“最敏感的一段了”。诗人又连用两个“轻轻”,说明要慎重,和平解决。为什么呢?一头“岛的海岸线”靠近心脏,一头“对岸的青山”,“脐带隐隐,靠近童年”,是一个人啊,不可分割!形象地写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内伤和最迫切的愿望,激荡着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深处。

站在第四层情感的极地,极目远望。第一层是山脚,比较平淡,但蕴藏着美好的愿望,想登上山。但第二与第二层是山腰,是实现愿望的过程。也正是前几层支撑,才有登高望远,才有顶峰的无限风光。

四、双线与照应

在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两条线索,明县是华老栓买“药”,吃“药”,谈“药”,华大妈为小栓上坟;暗线是夏瑜就义,被吃,被谈,夏四奶奶上坟。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索以人血馒头交织以至融合,突出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类似的,余光中的一些诗中,也有两条线索,或明,或暗,或分离,或融合,形成一种变换多姿意韵深厚的艺术境界。我们再读一下上文举例的诗《中国结》,同时也采用了这种双线结构。

这首诗第一层前五句实写中国结。紧接着第二层写自己的病,自己的肚里另一个中国结,“绞在最敏感的一段回肠”,并且“每到清明/或是中秋,就隐隐地牵痛”,还“会做恶梦,会消化不良”。诗人让自己的病和大陆台湾海峡相隔造成的民族伤痕,二者合为一,貌似写自己的病,实际是民族伤痕,中国结出了问题,两岸人民不能团圆,痛苦啊,“陈年的花雕轰然下肚”,也解决不了问题。在这里自己的病是民族伤痕,民族伤痕就是自己的病,两个物象融合在一起。怎么办呢?“用凛冽的海峡做手术刀”,“一挥两断”。那能行吗?伤口不收口,还害怕长新结,“这种恶性瘤怕很难消灭”。两个物象裹在一起,继续下行,不离不弃。解吧,海岸线靠近心脏,“对岸的青山”,“脐带隐隐,靠近童年”。我,一个完整的人啊,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整体,能割裂吗?

这种双线结构,其实就是整体上的比喻,是一种多层次的比喻,在整个诗中曲折回环,形成物象的线和意脉的线,融合在一起,裹挟着感情的波澜,摄人心魂,荡人心魄,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

对于《中国结》这种多重结构的诗,诗人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剑客,施展开来,招式多样,精美绝伦。不过,令人惊异的是,诗人在一些诗中采用了前后照应的结构。这种结构连小学生也运用自如啊!细读,才知道诗人运用得不同凡响,犹如内功修为极高的武林名宿,打着平平的一招,看似没有奇特之处,却发着千斤的内力。我们来读一下《灰鸽子》:

废炮怔怔地望着远方

灰鸽子在草地上散步

含含糊糊的一种

诉苦,嘀咕嘀咕嘀咕

一整个下午的念珠

数来数去未数清

海的那边一定

有一个人在念我

有一片唇在掂我

有一张嘴在呵我

呵痒下午的耳朵

扬起,在玉蜀黍田里

盛好几英里的寂寞

向晚的日色,冰冰

弥漫珍珠色的云层

灰鸽子在废炮下散步

一种含含糊糊的诉苦

含含糊糊在延续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倾注在灰鸽子含含糊糊的诉苦中,映射了战争跟人带来的伤痛之深,之重。

具体来看,诗歌一开头就点出,炮是废炮,与草地上散步的灰鸽子,体现出了生活的宁静与和平。可肺炮怔怔地,有点发愣啊!灰鸽子在诉苦,“含含糊糊的一种”,一整个下午都在数,数来数去未数清,数什么呢?“嘀咕嘀咕嘀咕”地数念珠。至此才知道肺泡发愣的原因。

我们知道数念珠是给所关心的人祈祷,祈祷什么,又一个疑惑。紧接着,诗意进入另一层告诉我们原因:一个人在念,一片唇在掂,一张嘴在呵。一组排比极言思念之深,并且是坚信,“海的那边一定”有!并且一连用了三个“有”,情感何等深厚。可诗人又有奇想,承接上句“呵”,说“呵痒下午的耳朵”,并且敏感,“盛好几英里的寂寞”。寂寞啊,竟然用英里来量,还有日色,云层,来烘托,非同一般,苍凉,催人泪下。诗歌到此可谓思念境界全出,戛然而止,未尝不可。往下还有什么可写的呢?

诗人平平的一招,灰鸽子由草地上散步到了废炮下,照应了开头。又让我们听到了,“一种含含糊糊的诉苦”。在这里,一连用了两个“含含糊糊”,还“在延续”,就像在梦中不断的呓语。远方的人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思念那个人,在,还是不在,不清楚,就连废炮也怔怔地望着远方。曾经在战争中大显神威的大炮啊!你给灰鸽子带来了多么深的痛,内伤,永远不能弥合,痊愈。诗意,诗情,都更深了一层。

如果这首诗没有结尾三句的照应,我们有可能只是停留在思念的感情上,战争给人们带来伤痛的主题就不能得到体现,那样的话,诗境的开拓就差了一截。

简简单单的照应,让我们感到了名宿的功力。

总之,诗歌的结构虽然只是形式的一部分,但是它就像乐队指挥,有了它,主题,意象,感情,语言,美妙的想象,才能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读者也只有根据诗的整体结构,才能把握诗的意脉,然后体会意象,深入到诗境中,和诗人的感情相互碰撞。

由此可见,诗歌精巧的结构就是一把打开诗歌殿堂大门的钥匙,有了它就能进入宝山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扬剑出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喆儿 | 荐/喆儿推荐:
☆ 编辑点评 ☆
喆儿点评:

好诗好评!朴实的语言让读者能够进入一位诗人的诗境中去。推荐共赏!

文章评论共[5]个
叶青-评论


  【扬剑出鞘 回复】:问好!1生活愉快!~~~~~~~~~~ [2007-12-21 19:21:27]at:2007年12月20日 下午6:45

七郎-评论


  【扬剑出鞘 回复】:老朋友喝一杯~~~~~~~~ [2007-12-21 19:23:54]at:2007年12月21日 清晨5:44

衣白布-评论

呵呵。。好!是好啊!
  【扬剑出鞘 回复】:谢谢,关注,生活愉快!!1 [2007-12-21 19:22:14]at:2007年12月21日 下午3:44

清水纳兰-评论

哈哈感觉你的诗歌评论才华甚过你写诗的才华,恕我不敬,朋友。at:2007年12月22日 下午3:49

梦里黄河-评论

上下都写得很不错,顶一下!at:2007年12月28日 早上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