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哭声依旧诸葛尤萍

发表于-2007年12月24日 上午11:18评论-1条

有一种哭声是世上最动人心弦的琴音,它来自于女子,来源于民俗,没有歇斯底里,只有温馨的低诉,像人鱼的唱晚,悲伤但神圣,所以“哭嫁”成为了千古名曲。

“哭嫁”的由来多有两种看法。一种来源于学术界。学者认为它与我过远古时期的“抢婚”有关,是由女子被掠夺后的哭诉演化而来。一种来于民间。大多数老百姓认为,在汉元帝时,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在宫中多年未受宠幸。恰逢匈奴过呼韩单于向汉元帝求和亲以结束两过之间的战争,王昭君挺身自愿去和亲。出嫁途中,她想起在汉朝的一切及对异国生活的害怕,便泪流满面,走了一路,哭了一路。沿途的百姓看到此情此景深为感动,一是崇敬她恋汉的真情,二是羡慕她哭泣时的美貌,于是民间百姓便纷纷仿效,这就渐渐形成民间“哭嫁”的婚俗。

“哭嫁”不仅在山西民间盛行,在广西大寺这一带也盛行,因为我曾有幸目睹过一回。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这是我一走进新嫁娘家门时所见的景象。穿着大红嫁衣的新娘坐在密集的人群中嘹亮的哭着,她的周围已经散满围观人所丢的吉祥钱。也许钱不是非常的多,但这些钱却代表了父老乡亲们的安慰和亲情。当地“哭嫁”时还有一种习惯,就是哭得越久,哭得越大声,所得的吉祥钱就越多,所以围观的人们使劲的起哄着,高亢的喇叭声呜呜的叫着,男女老少愉快地笑着,这是一幅怎样幸福的画面啊!

新嫁娘的哭声也许没有任何艺术成分,但世界上又有哪种哭声像她们的哭声一样富有难以言说的感情呢?

这种哭声像阔别了梦幻般纯真时代的感伤,像回忆起那喜怒哀乐童年的心喜而泣,像诉说着对家人的不舍,更像是将面对新生活的一丝丝羞涩,“缠绵悱恻哭嫁声,一韵三叹断人肠”也就是这样的吧!

“哭嫁”也许是因封建礼教而产生,但并没有因封建礼教的破产而破产,所以在我和大多数百姓看来,“哭嫁”纯粹只是一种有着丰富底蕴的民俗,并没有所谓的等级和尊卑之分,也并不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它只不过是华夏祖先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遗产,珍贵而庄重。

新娘子的豪放大哭,喇叭的浑厚壮丽,围观人的欢声笑语交成一口魅力的源泉,所以当我们渐行渐远,回首刹那时,唯有那嘹亮的哭嫁声依旧回响。

民俗的本身就是一种魅力,无论是在远古还是在当下,它就像中华民族的血液一代代的相传并经久不息……

本文已被编辑[咖啡茶1234]于2007-12-24 11:51:32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诸葛尤萍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咖啡茶1234点评:

风俗总是一个念想和寄托。

文章评论共[1]个
草田八景-评论

已经有些遥远的东西是应该有人来提醒at:2007年12月27日 下午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