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段家欧阳杏蓬

发表于-2007年12月25日 晚上7:11评论-0条

在《天龙八部》里看过云南大理段家的显赫,后才知身边的段家原来是皇族。

身边的段家并没有书中那样的显赫,而且离开云南大理三千八百里,此段家跟段皇爷家也应没有瓜葛,不然,怎么会被撇到湖南南部的山群里呢?这是蛮荒之地,来这里的只有两种人,一是迫于战火动乱,寻找安全的;一种是被官府流放到这里的,发配充军。但我们部落的人不知道前几百年的故事,除了一些口头文学,就再无实据。段家的人也不会去考证,他们究竟来自那里。毕竟,他们的村子,只有五户人家。

这五户人家在这里住了多久,知道的人还真不多。也正是因为他们村小,关注的人也不多,几户人家也不张扬,安居乐业的过着日子。

段家后面有一大片的山岭,除了屋后面有一块林地之外,其他的都荒废着,下雨之时,屋前屋后的沟槽里都是洪水。而奇怪的是,虽然群山峻岭,但段家的山不多,几乎是村有多大,山就多大,其余的都被邻近的几个大村瓜分了。他们抗争过,也上访过,但不是被驳回,就是没有回音。待山权尘埃落定,段家人也不动了,他们明白自己不仅力单势薄,还人微言轻。有说理的地儿,但说不清。

段家的人在集体制之前,跟着邻村的人种地,承包制之后,段家人分了田地,过自由的日子。他们的菜地比较近,在村的附近,而水田相对远一些,一家养殖户为了方便,干脆把家搬到了大河边,一边种田,一边养鸭。其兄也随着,可养没养出个卯,种也没种出个卯来,在厂棚里郁郁而死,其子即下广东,至今,没有消息。

水清会篾匠、泥水活,有几宗手艺傍身,在段家发展得最好,现在把房子从村里挪了出来,在另一头盖了两层小洋楼,属村里先富起来的一类。土贵是后生,勤劳肯干,吃得苦,卖瓜种菜,攒了钱,也掀了旧房屋,盖了小洋房。火云是没什么计划,被动的按照规矩办事,在村里是后进分子,儿女出来,去广东发展,挣了钱,才改变面貌。几年下来,五户人家成了四户人家,而且比以前分得更散,有点象大山的猎户了。

段家村子前面有一条水沟,比巴掌大,灌溉着近千亩的农田。可面前的这些水田是别村的,跟段家无关。段家村里没有一口水井,村人靠着这水沟过着日子。秋冬季到了枯水期,他们要到邻村的井里去挑水。沟沿上有树,柏树、梨树、枣树和苦竹连成一片,成为一道天然围墙,护着段家。而段家,却是狗比人多,每到傍晚或入夜,段家的狗叫得是震魂摄魄的。即使是这样,仍然不安全。火云的孩子从广东寄回钱来,火云夫妻俩把钱藏进谷仓,还是被贼光顾偷走了。

农闲季节,四周围的闲人也多,偷鸡摸狗的,入门盗窃的,时时发生。从灶台上的锅,女人的内裤,到仓里的粮食,栏里的牛,贼都要。也有事主报过官,却只见贼猖獗,没见过官捉贼。除了多养狗,多防范,没有其他办法。每遭贼光顾一次,段家的妇女就在村前叫骂,那撕心裂肺的痛心,让所有有良心的人听了,都跟着骂几句贼人。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知道,土里刨食很不容易,一年辛苦下来,积攒不了几个钱,而所有的希望在一次一次圆满之前破裂,那种打击很沉重。而无计可施的农民,除了张嘴破骂、哭嚎之外,能选择其它方式的不多。尤其是段家的人,四户,男女老少不到二十人的村子,比其他村子更需要安全,更需要稳定的环境,他们已经经历沧桑,如果再来其他打击的折腾,这个村子,是否会象烟苗儿一样,在湘南的山群里湮灭?

我也很奇怪,一个这么小的村庄,在并不优越的环境里,却坚持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搬走?即使乡下还有些迷信或宗族观念,但是,不论是什么姓氏,都是可以融洽相处的啊。但现实是,这在乡下很难实行。毕竟,乡村不同于城市。在湘南,几乎都是同姓同村,一姓一村,谁会接纳异姓?即使接纳,还会牵涉到其他的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段家人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在湘南山群,段家真的比弹丸还小。比弹丸还小,还碎成几块,也是很让人担心的。生活虽然在一点一点的好起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一点一点大起来。原来在一个锅里吃过饭,在一个屋子里挤着看过电视,一起下地干活出门赶集,而时间推移过去,人也变得冷漠生疏。是因为在接近现代化,人与人之间的需求少了,还是财富不等的原因?原因种种,这是一个沉重和必然的过程,段家只是段家,洪流里的一颗细沙,不影响未来。

即使邻里之间有不快,但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还是会站在一条线上。为了争回山权,他们上下齐心,为了发展,也彼此帮扶过。段家面对着自然的困境,但没有消沉过,他们仍然坚定着生活的信念,在这偏僻的一角,坚持着,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湘南山群里的段家,比《天龙八部》里的段家卑微,却更干净,比《天龙八部》里的段家渺小,却更坚强。

本文已被编辑[藤蔓居]于2007-12-25 20:38:16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欧阳杏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藤蔓居
☆ 编辑点评 ☆
藤蔓居点评:

说得有些道理,解读倒有几份认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