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读我身边的师友们(二)峻毅

发表于-2007年12月27日 中午1:31评论-3条

二、解读慈溪文坛才子——书痴童银舫和他的散文

说起童银舫先生,慈溪的文士墨客没有人不知道他,那才是正常的;就算在宁波市文人圈中,不知道银舫先生的也只是极个别的。童银舫先生早在九十年代有个人著作,1993年出版个人诗集《童心诗选》;1997年出版了由当代文坛大名家余秋雨先生亲笔题名的《挥不去的乡愁》人物散文集;在跨世纪时期,他的《临田斋笔记》为新世纪点燃了礼花,为慈溪的地方文化研究又送上了一份厚礼。《临田斋笔记》不是一般的文学作品读物,而是继《挥不去的乡愁》后的第二部人物散文集,重在史料纪实,是以慈溪文史作为主线,全书一线贯穿,紧密地穿起了“溪上遗闻”、“湖畔旧踪”、“杭湾星座”、“山水史迹”、“书边偶记”等,纪录了慈溪早期的文人。继后在去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上林集》。银舫先生现为《浙东》季刊的特邀编辑,慈溪市民协主[xi],宁波市民协副主[xi]等多种职务。他的本职是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慈溪市志》副主编。

我认识童银舫先生并非在文坛,那是在九十年代初,那个常在我们邮政营业处办理汇款购书、取款(稿费等)业务的童银舫先生,因“舫”字常有误笔而导致不能正常交付汇款。为方便客户我们内部有一个“协调政策”,款额在五十元以下的,由本所负责人签字确认后给予兑付。作为所长的我,签字次数多了就自然引起我的注意了。当然,那时我认识童银舫先生,只能说单向的,只仅限于方便客户这一项工作而认识他,他不一定认识我。……弹指之间,十几年即过,我真正从文字上认识童银舫先生,是在我进入慈溪写作圈后,从读他的散文《游庐山三叠泉小记》开始的。因为我喜好周游山水,对于山水文字,尤其是对于同乡的山水文字格外注意。自从读了他的这个作品,我就开始留心他的文化活动,陆续读了他的散文、随笔、诗歌、评论等文学作品。

《游庐山三叠泉小记》可以说是他写人物志与地方文化以外的一个代表作了。他写风景散文不多,但大多是用的铺陈的手法,有的则十分简练,如《西递印象》中,他的写作手法是白描:“高高的、层层递进的马头墙,光洁的、弯弯曲曲的青石路,古朴精美的雕梁画栋,讲究雅致的厅堂摆设,神情安泰的目光,轻声细语的腔调,构成了西递古村对我的最初最直接的印象。”三笔两笔就把西递勾画出来了。他虽然写了很多人物散文,但对人本身的描写很少,即便有也是相对简练。如《童养所》,写的是他的一位先祖,用的是侧笔,不是直接写,而是先写肖像画的成就“画法可视作中国画类型的‘超级写实主义’,每幅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人物肌肤、髭须望之皆有弹性,质感尤佳。”然后笔墨涉及到祖先童养所“令我们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我们的这位祖先,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乌黑的上髭,飘逸的胡须,儒雅之中露出威严之神。”读毕,令人莞尔。

一处风景看起来是公共的,但是有的风景却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与一个人的成长休戚与共,与其经历休戚相关。上林湖就是这样的。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上林湖也就是一般的水库形成的人造湖泊,但是对于童银舫先生来说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三十岁那年,他来到上林湖畔,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十二年,与上林湖的山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正因为如此,他在建立个人博克的时候,干脆直接用“上林游子”命名,他的散文集书名也是起了个《上林集》。上林湖有瀑布,有流水,还出产秘色瓷,而“秘色瓷之神秘和令人眩目的美丽,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甚至佛门仙道所追寻和痴迷。”从而立之年,到年过不惑,他在上林湖畔度过了生命中最旺盛最有活力的时期,成为他探求生命之真、追寻慈溪文化之源的一个特殊的启蒙时期。人生总有失落有收获,起伏多变的,他的生活也同样,但他把所有的失落、收获、痛苦、喜悦都一一付诸于文字,并为慈溪的地方文化累积了丰厚珍贵的一页。

任何文化都有继承的,在童银舫先生的文化学养的进程中,他得到过许多文化人的帮助,滴水之恩将以涌泉相报便是童银舫先生的文品人格之一,这些给予他帮助的人总令他念念不忘。他写了《怀念童兆良先生》,以文来追忆童兆良先生,对于童兆良先生的人品和学风进行了叙述——“童兆良先生对越窑青瓷的考古研究情有独钟,成绩斐然。他在上林湖文保所工作了十多年,参加了多次的重点考古发掘,对越窑的形成、发展、分布及其衰落作了系统的研究,对青瓷的品种、烧制的特征、历史的分期烂熟于胸。”他在《林汉达:凤浦湖畔一书生》中记叙了文化名人林汉达先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早年的辉煌和晚年的凄凉形成了强烈明显地对比——“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林汉达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永远地远离了故乡,远离了人世。”读毕令人深思。洪丕谟先生对于银舫先生在成长中影响很大。1996年,童银舫被评为宁波巿首届十佳藏书家庭,洪先生闻此喜讯特地来信致贺,并做了一件惊人的实事——将他自己的一部分藏书和书稿赠送给童银舫收藏。于是,童银舫的“临田斋”里“就增加了三千多册有关佛教、书画、历史、文学的书刊,以及洪先生的三十多部书稿和校样,使我的藏书总量一下子突破了万册。”《追念洪丕谟先生》写到了洪丕谟先生成就十分令我敬佩——“洪丕谟先生著作等身,一生编写出版一百二十多部书,二千余万字。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第一部作品以来,二十几年中,平均每年出版五、六本新书,八九十万字,工作量之大,常人难以想象。”这样一位故乡的文化名人去世了,留在童银舫心里的自然有“精通儒学、文学、书学、医学,百部著作,无愧奇才;深涵仁心、爱心、孝心、诚心,一代宗师”这样有口皆碑的烙印。在《晓洋老师》一文中,银舫先生回忆了晓洋老师在帮助他走向文学创作道路上进行了深切地怀念,对于老师的园丁精神带着敬佩和怀念,真诚地叙述:“晓洋老师一心扑在辅导作者和编辑刊物上,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创作,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都献给了慈溪的文艺创作和慈溪的业余作者。对此,他可是完全不计报酬、不计名利,这在当今的社会已经难以想象。比如,他组织作品加工,将他对作品的整体构思、人物塑造、主题提炼、文字技巧之类统统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而不在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字。”晓洋老师对于童银舫的影响即是“……·心里总是暖暖的,又仿佛觉得有双眼睛在注视着,使我不敢太懒散,也不敢有一丝的轻狂与张扬。”

在童银舫先生的博克(新浪)里,他把“追思与怀念”专门列为一个导读门类,充分地抒发他对于文化人士的崇敬和念念不忘,可见他是一个有义重情的性情中人。

童银舫先生多才多艺,对于各种艺术门类均有涉猎,尤其对于书法有独到的研究。他认为“书者,心画也,是作者修养和才力的一种体现。”已故的范无伤先生与童银舫先生可称是忘年知交,虽然是一老一少,虽然范老先生性情有点孤傲冷僻不善交际待客,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互敬的情怀和相互的影响。范老先生的旧学功底甚深,亦擅篆刻。他的书法“具有浓厚的书卷气,从二王入手,笔法严谨,气息高雅;他不喜连笔,故字字独立,顾盼生辉,端庄而有风致,俊美又不失稳健。”童银舫建议范老索性写一些字,既可弄点笔润,又可称是雅事。范老说此事可考虑。但是“范老的卖字生意并不红火,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一是他反对炒作,讲究以书会友,不肯贬作俗眼中的商品;二是他并非来者不拒,而是对所求内容把关较严,他认为不该写或不屑写的,就决不动笔。”银舫先生简洁而又切实的叙述,就把一个特立独行的文化老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他深情地感叹:“范无伤先生的去世,意味着那种具有传统文人的博学、诗词、文辞、书法浑然一体的人物在慈溪已成绝唱,让人大有广陵散绝之叹!”童银舫和乡亲作家余秋雨互有交往,他对于余秋雨的书法的评价为“秀美中带有阳刚之气,温良中显露峻厉之意。如果以行话来说,他的书法线条含蓄而有风致,结体内敛而不张扬。”观察同乡大作家余秋雨在天一阁写大字有感,而写下《余秋雨书法》,对于余秋雨书法见解分外赞同,余秋雨说“喧闹迅捷的现代社会时时需要获得审美慰抚,书法艺术对此功效独具。我自己每每在头昏脑胀之际,几乎本能地把手伸向那些碑帖。只要轻轻翻开,洒脱委和的气韵立即扑面而来。”虽然引用的是余秋雨的话,但是也表明他对于书法的态度。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在宁波有着很好的传统,在清代慈溪,仅姓冯的人家就建有8座藏书楼,其中有些藏书家不仅藏书还刻书。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藏书自然成了他的一大爱好,对童银舫先生而言,书是他的第二生命。经过多年的收藏,他现有15000多册的藏书,在新居里做了7个整壁的书橱,书房就叫做“梦田书屋”。《画家陆一飞》纪录了童银舫先生与慈溪籍著名画家陆一飞先生的交往和友情。2001年春,应市政府之邀,陆一飞先生重新创作了一套《慈溪风光》组画,拟在家乡举办画展,同时出版《慈溪风光》画册。他指名要童银舫在十天内为他准备展出的35幅作品各写一篇短文。童银舫先生抱病写出了35节文字,被陆先生一字不改地用在画展上,印在画册、纪念封里。2005年1月,陆先生回老家时,还为童银舫的新居题写了“梦田书屋”。

作为一名文化名人,为书籍做序是自然的事情,他为《慈溪爱国民间故事选》写了前言,对于明代中叶,慈溪人民抗击倭寇进行了赞颂,对于鸦片战争期间,慈溪人民第一次面对来自西方侵略者进行的反抗,进行讴歌。抗日战争爆发后,慈溪人民创立了三北抗日根据地,后发展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四年武装斗争。北方多英雄豪杰,江南也是英雄辈出。他以《老树新花分外香》为胡洪军先生新著《雁过无痕》作书评。文中哀叹胡先生才华初露时即遭遇政治迫害而辍笔,“二十多个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最有想象力的年头,就这样被无情的荒废了,蹉跎了,流失了。”更是记录了希望,他满怀激情地说:“一棵大树,只要根不死,就能发出新枝;人,只要心不死,他能激活所有的程序,展现其自身独有的魅力。”

童银舫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组织成立了全县第一个青年文学社团——七叶诗社,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他在1986年到慈溪县志办工作,编写《慈溪县志》(浙江人民版),是人物志的主笔。该志荣获全国新方志评比一等奖。论文《略谈书目入志问题》,获浙江省方志成果三等奖。已出版《方志札记》、《慈溪古今书画家》、《溪上流韵》、《慈溪名人故事》、《慈溪百人》、《孙鬼头历史与传说》、《慈溪爱国民间故事选》等十余部著作,共200余万字。现在奉市政府之命编纂《慈溪市志》,盛世修志,正可大显身手呵。

有关银舫先生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和为人处事,可圈可点之处还很多,我的文友赵思舜先生对我说:“你恐怕还得再加深了解,方可再写得深入一些。”是啊,目前我对于我身边的作家们的了解,大都只是以文读人,从文中得以了解点滴,实在是很肤浅的,我真诚地期待今后能对他们有更多更深的解读与了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峻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指尖如水点评:

以文读人,文如其人。我读到了银舫先生,也读到了作者。

文章评论共[3]个
西北狼缘-评论

     努力,文章中往往会显示出作者的人格魅力!!
  【峻毅 回复】:谢谢西北.谢谢指尖. [2007-12-27 21:58:22]
  【峻毅 回复】:呵,终于有让我师傅通过的时候?难得难得,谢谢师傅。 [2007-12-27 22:00:09]at:2007年12月27日 下午5:19

帘外落花-评论

姐姐,你真的很用心
  【峻毅 回复】:你知道姐姐这个臭习惯,要么不动笔,最近写的不多。想想去年这时候我写《戏说红尘滚滚烟雨村》了呢,真是热闹的时候,可现在姐妹们熟悉的影子好象不见了…… [2007-12-27 22:09:30]
  【帘外落花 回复】:我们不是又在这里相遇了吗,突然想到烟雨就发了一篇博文来,呵呵 [2007-12-27 22:14:41]
  【峻毅 回复】:一一,我们似乎有些怀旧,我最近因一文友过早地离开了很伤感,自然想丫头们了…… [2007-12-28 0:35:10]at:2007年12月27日 晚上10:01

心海岸边-评论

唉。不好意思。文章也非首发。故撤精华。
  【峻毅 回复】:海海,文章精不精无所谓,但你说不是首发,你看看我发在别的论坛里的时间。 [2007-12-27 23:30:19]
  【心海岸边 回复】:博客的比这里早. [2007-12-27 23:42:48]
  【峻毅 回复】:海海有读过我原来发在博里的吗?而且我至现在也没有发过三四
[2007-12-27 23:48:07]
  【心海岸边 回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读我身边的师友们(三)
2007-12-27 13:11:46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3f70843f01007ytj [查看原文]确是发过了的.唉.
中国美学 说: 
代表“中国美学”博/圈主,谢谢你的佳作!此作加为精华! 
2007-12-27 13:48:41 
[2007-12-27 23:56:07]
  【峻毅 回复】:我问你,你有读过这个三是什么吗?这三是二字数多发不下分上下发的.哈哈, [2007-12-28 0:03:43]
  【心海岸边 回复】:哦,刚查过了.是我的错.向你真诚地道歉.对不起.是我没看清楚. [2007-12-28 0:06:24]
  【峻毅 回复】:哪有那么多对不起啊,来,抱抱.老姐去眯眯了,要不明天师傅上来得挨骂了. [2007-12-28 0:30:46]at:2007年12月27日 晚上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