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由我特殊的家教经历说去七重楼

发表于-2008年01月07日 晚上10:39评论-0条

2005年的下半年,我经熟人介绍受雇给一个初一的男孩当家教。他的父母白天不在家,双休日总把他一个人关在家里,我的工作便定在了这两天。渐渐熟识后,我们开始谈论一些“男孩子的事情”,从他的讲述中,我发现面前这个刚满12岁的少年看过黄碟,并且手yin,虽然他还不知道这个名词。好像是怕我不相信,他动手到父母卧室里的橱柜去拿,动作小心而谨慎,如同一个职业的偷盗者。他说他是在上五年级的时候发现这些东西的,一个人在家闲得无聊的时候就会看看,看完了再放回原处。盯着拿在手里的几张被旧报纸包着的有了许多划痕的碟片,我说不出一句话来。或许是我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我的惊讶程度让男孩也觉得很不解。

不知道这些黄碟是他父母的共同财产,还是某一方的私有财产,不知道他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看这些东西时会有怎样的感受。现在的孩子早熟是公认的事实,当某些“老公”“老婆”越来越低龄化时,再面红耳赤地声讨当下的社会环境没有任何意义,两者的因果关系本身就已变得很模糊,我们无法说清是复杂污浊的社会加速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早熟,还是一代又一代早熟的孩子加重了社会的复杂污浊。不能说几张黄碟就是罪魁祸首,可它就像一扇门,让对性极度好奇而又处于性空白状态的青少年迫不及待地破门而出,但出门之后的事情已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了。

关于青少年的性教育,家长和学校长久以来地处于缺位状态。他们总认为性是本能,是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的,一致采取了逃避责任的态度。于是,一些青少年的性观念真的就成了一种本能,一种至少在精神上不受理智控制的本能。在这种自我把握的性发展环境里,青少年的性知识系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一些人好奇地通过各种途径“自学”,同龄人,书籍,网络,之中搀杂着大量的淫秽的东西,而他们不加识别或者根本就无辨别意识和能力地照单全收,形成了躁动不安随时可能产生威胁的性心理。

另一种趋势便是对性的一无所知。一些人由于环境的封闭或性格的原因,便又滑向了这个极端。以前班里组织看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片中有马小军玩弄其父母安全套的情节,并附有这样一句旁白: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弟弟的出生和被我弄破的这只气球有很大关系。相信人们都明白此话的含义,但当时班里偏偏就有一个女生,不断问别人那气球和马小军的弟弟有什么关系。叫人们如何回答?谁又愿意回答?

有关部门天天忙于扫黄打非,却鲜有人打扫过青少年性成长中的黄与非,等到黄毒的行为群和接受群形成后再去打击岂不是本末倒置?教育界日日喊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那性健康是不不是素质之一?学校培养的是修士和修女吗?

既然不能避免一些少女过早地发生性关系,为什么不向她们讲解如何正确避孕的知识?既然不能禁止一些男孩出于生理需要的发泄行为,为什么不向他们说明这类行为的利与害?既然可以鼓起勇气去买黄碟,为什么不敢大大方方地从商场拿出一张性教育的光盘?人们生活在社会中,难免沾染一些“色彩”,我们无法阻止沾染,我们要做的是不让这些“色彩”散发出光芒,不让越界的思想转化为行为,思想可以犯罪,但行为不可以。

青少年的性问题,易疏不易堵。一味打压是不可取的,那只能造成被打压者的敌视而隐藏得更深,看不见不等于消失,坐在火山口上还感叹风景美好,这和掩耳盗铃又有什么区别?

最后还好是要罗嗦一句,关注青少年的性问题,刻不容缓。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七重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照妖镜1点评:

性知识教育的缺乏,使走向青春期的少年对性的认识进入误区,是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应该正确的对待性问题,关注青少年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