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巴黎
在许多人眼里,巴黎早已超越了一个城市的范畴,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标志,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浪漫,时尚,典雅,形容巴黎的溢美之词可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电影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诸多优秀的影片用其独特的影象结构,对巴黎做了一次全景式的简约而深刻的描摹。幕布前的人们犹如陷在了克里特迷宫,无处逃脱却又自甘沉溺其中,因为终究没有谁是那半人半神的米诺塔洛斯。
关于巴黎的影片一般都远离好莱坞商业影片的拍摄惯例,在一种张弛有度的节奏中一点点前进,但你又完全感觉不到枯燥。剔除了绚人耳目的特技和雄伟壮阔的场景,法国电影更加关注的是人际关系,感情的波澜和内心的现实。我们可以在《游戏规则》中体验法国式的生活状态,在《巴黎野玫瑰》中尝试法国情调的疯狂爱情,在《碧海情深》中感受人与碧海的浑然天成。法国电影的艺术性体现着法国文化独特的美感,美得纯情,美得舒服,美得极富魅力。
之于这样的电影,我只需让心情在影片的牵引下感受步移景换的快感与妙处,我宁愿我是一个不求甚解的白痴,只消沉醉于影片所营造的独特氛围中。导演们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现实和浪漫混合的气氛,表面上是关于普通生活的故事,突然间带给观众的却是一种尖锐的刺痛,一种没有想象到的心碎的结局,一种爱情和遗憾不断冲撞的伤害。在和谐流畅的节奏后面,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系列人生约会交臂错过的苦涩。一个一个的故事,或诙谐或忧郁,或阴暗或明朗,或清新或沉重,在影片的光影变换中,我们会心微笑,我们热泪盈眶,那些含而不露的情感和欲言又止的话语,正是我们想说却无以言表的软处所在。电影把巴黎做成了一盒巨型蛋糕,一刀一刀地切下来,给你咀嚼品味。其实,有些故事并不新鲜,却都被导演用细腻的笔触在简短的时间内描述得五味俱全。就如同久藏多年的普罗旺斯葡萄酒,沉着劲道尽在温润甘甜之中。
大师级的导演,镜头下总有自己的“印城志”,比如侯孝贤之台北,文德斯之柏林,小津之物语东京,马丁-西科塞斯之纽约……然而,有太多的导演都对巴黎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并会在一个适合的时候,拾起关怀与念想,在光与影间流连。巴黎,几十上百年未曾有太大改变,这里保有青涩生命的斑斑印记,年轻的依然放纵,年老的可以重回伊甸园。电影和巴黎,一群电影人和一个城市的誓言,历久反而弥新,生机无限。但这部五彩的巴黎印象,绝非花都游记,想从中饱览巴黎胜迹,请趁早放弃。巴黎,在电影的世界里,是一团轻气,起伏自在掌握,颓废得可以,糜烂得绚丽。暗香浮动般戏梦,在巴黎,有什么不可以呢?
巴黎,不是天堂,它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是世界上又有哪一座城市比巴黎更接近天堂呢?
本文已被编辑[曲子和子]于2008-1-13 14:01:0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七重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