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穿梭时空的千言,诉说不老的经典目空半切

发表于-2008年01月15日 下午4:18评论-1条

老子不老的灵魂

穿梭时空的千言,诉说不老的经典

——《道德经》中的人生观

五千言的《道德经》,文约义丰,其中不但包含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唯物论思想,也包容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的辨证法思想;不但阐述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也阐明了“天人不二”的人生观。

老子的人生观中,首先阐明的是要尽自己的力量,为众人服务,毫不推辞;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生产而不占为已有,尽而施人,而不求报酬,尽以予人,而不为恩;埋头工作而不矜能,有所成就亦不居功。老子说:“圣人不积”“圣人无藏”“既以为人,既以与人”

人立足在这个社会上,怎么才能体现出价值,就是通过个人的努力为这个社会,为他人做贡献得以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一种气魄,“乐施予人”这是一种品质,“互帮互助”这是社会以和谐,我们提倡的和谐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早以阐述过,几千年来,我们的古人已经为我们走出了一条通向和谐的光明大道。今天,我想在这条大道上,我们现代的文明人会走得更远,为了社会献出一份爱心,为了他人伸出一双温暖的手,为了自己让心中的太阳永远升起,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别要再吝惜一点汗水,因为大地会记住你的付出;不要再吝惜一个微笑,也许一个微笑会温暖一个受伤的心灵。

帮助别人,就不要太在意个人的得失,在利益面前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因为老子曾说过:面对世事的纷争,人生应当致虚守静,他认为道体是虚状的,是万物的根源,它发挥出来的作用永不穷竭,我们常说,虚怀若谷,形容一个人心胸开阔,此语源于老子,他有谷象征虚,把虚用到人生观。

虚的东西往往有静的特征,在人生观上,老子很重视静的作用,他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16章),自然界如此人生亦然,因而返回到清静状态为宜,清静的作用极大,“清静为天下正(45章)”“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37章),不被贪欲所激扰,才能达到清静的境地,而清静的境地,即天欲状态,他希望人们在繁忙的事物中静下心画,在急燥中稳定自己。

我们的世界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越来越浮燥,我们太在意个人的得失,太在意别人的眼神,太在意的东西太多,以至把我们的神经搅得零乱不堪,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在“零和竞争”的年代里,我们总想扩大自己的优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而我们的心胸越来越狭窄,我们的文明越来越发达,而我们的头脑越来越粗俗,为什么?因为我们不“静”,没有一颗平静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没有一颗豁达的胸来装下这个世界,没有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人说“宁静致远”,这是多么高尚的生活志趣,有人说“静水流深”,这应该是一种多么崇高的人生境界,只有静下来,我们的心才是最柔软的,只有静下来,我们的生活才能是最温馨的。试想,一个不能把自己平静下来的生物,又怎么能驰骋于天地之间,一个被欲望侵占了全部的燥动的心,怎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当然,这种“静”,不是消极地面对世事的人和物,只有静下来,让身心在平静中蓄积力量,投入到人生的拼搏中去,而不是“不争”。既使老子的“不争”也不是让人逃避这个世界。相反,他的不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老子主张柔弱、不争的人生态度。他说:“弱者道之用”(40章),“守柔曰强”(25章),在这里,老子认为,柔弱是生命的标志,是活泼、发展和充满生命的东西,柔弱是生的法则,他提出的柔弱主张是针对逞强的行为,逞强者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人世间的纷争烦恼,大部分由此而生,老子为了消除这种争端,提出了不争的人世态度,不争并不是逃避社会,而应顺乎自然规律,为他人服务,不与人争名夺利,这是一种崇高的人生观。

我们曾经为了自己的荣耀,为了自己的功名,而争强好胜,并不惜以伤害他人的利益,获得个人的贪私欲,或许我们早已习惯好胜争功,早已习惯把自己放在最阳光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太缺少集体合作意识,总是把自己奢想成为鹤立鸡群,似乎炫耀已经成了一种本能,惟恐别人忽略了自己的存在,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像老子一样“不争”,我们要敢于“平庸”,让荣耀属于我们大家,把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永远地把自己放在最阳光的位置。

老子的人生观还有一个基础,那就是老子认为:人生应当至公无私,古人讲:天无失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老子在第七章里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私。”一个人如果可以无自私心,处处为他人,为公众着想,那么他生存的价值就可以体现出来,这就是说,他得到相应的回报。

以无私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只有保持一颗无私的心才能做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也只有保持一颗无私的心,才能做到心静,平和,才能不争。所以说,老子的“无私之心”,是我们行为的首要基础,而我们的生活中,又有谁会不为自己的利益而帮助他人呢。不知是谁说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又有谁说过“独扫门前雪,何顾他人瓦上霜。”我们何时才能真正地做到隐藏私心,把自己放在社会上最阳光的地方,那时,我们会自豪地说:我是个堂堂正正的人。

所以说,老子的人生观就是:以一颗无私的心、平静的心,不争不急,为他人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老子虽然已经倒下了,已经从历史的年轮中抹去了,但他的灵魂不会老,《道德经》永远是经典中的经典。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目空半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以一颗无私的心、平静的心,不争不急,
人生能做到如此境界,是不容易的。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道德经》永远是经典中的经典。问好!
at:2008年01月15日 下午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