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马塘追寻越剧史上曾经的脚步雪里寒梅

发表于-2008年01月27日 晚上7:29评论-1条

如果没有落地唱书,没有矮尼姑金荣水,也许,马塘只是嵊州版图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圆点。然而,因为草台,因为后来的水袖,马塘甚至与施家岙齐名。

冬日的晌午,迎着稀稀疏疏的阳光,我们走近马塘,走近曾经的落地唱书,走近越剧最心脏的地方。

一代宗师的长眠之地

最初到达的地方是金荣水墓。

苇杆瑟瑟,苇絮飘飘,穿过小径两边茂密的芦苇丛,我们在村里人的陪同下,终于摸到了一大片寂静的墓地。

我们就在一大片冬日的墓地里四处寻找,寻找矮尼姑金荣水之墓。我们睃巡的目光跳过一堆堆沉默的坟茔,却无法轻易地找到它的立身之处。也许,回到生命最终的支点,墓地也特别内敛含蓄。

终于,在两棵光秃秃的老树中间,我们发现了金荣水墓。墓是水泥的,碑是石刻的。坟头摇晃一丛稀落的茅草,碑上残剩几行浅淡的文字。如果你不仔细观看,你绝对不会知道这是一代宗师的长眠之地。

现在,我们就站在墓碑前。石碑中间是一行“矮尼姑金荣水之墓”的雕刻,边上书着几位越剧名伶的名字。听说是金荣水弟子赵瑞花她们捐资立碑的。198碑上大概是感念师恩之类的文字,历经风雨,它们却已经淡了。淡得让人觉得那是很久远的人事,很遥远的忆念了。

这位被誉为著名越剧艺术教育家的金荣水,这位一路从落地唱书,小歌班,女子戏班走来的艺术大师,他一生和越剧又是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查阅网上的资料,却发现一些大同小异的介绍:金荣水(1879—1957),昵称“矮尼姑”,嵊县剡北乡(今嵊州甘霖镇)马塘村人。女子越剧创始人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落地唱书”转演“小歌班”,工大面。1917年4月,“小歌班”首闯上海,任派场师父。后为男班越剧三闯上海的主要成员,培育出一批男班名伶。1923年返嵊,在嵊县中南乡施家岙村创女子“小歌班”,培育出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王杏花等名伶。

说金荣水,这样八股的文字是太过简单太过寒伧了,一位几乎创造了水袖长舞,折扇兰花的大师,他的一生一定与越剧进行了另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草台戏班的小小插曲

从墓地返回到金荣水故居的时候,西天已经浮起阵薄薄的紫烟了,这让静卧在村中间的三间老房尤其显得饱经风霜。房子光线不好,金荣水的图像挂在厅堂中间,简陋的屋子里,只有他的孙媳在,问她一些有关金荣水的故事,却说,隔了几代的事情,谁还说得清?

这三间平房似乎没有留下金荣水旧年的生活足迹,凑近他的相片看,只见他的目光无限深邃地眺向远方。远方,远方是什么?是不是就是十里洋场的大上海?!书上说他“工大面”即就是饰演大花脸的意思,那么,他这张脸上曾描过多少或奸臣或忠臣的脸谱?

金荣水是第二代落地唱书的传人,师从金水清,10多岁时跟随师父辗转演唱于杭嘉湖和苏州地区。落地唱书最初的形式是沿门唱书,尔后进步到高级阶段的走台书,不管是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总是脱不了当年挨门挨户卖唱的苦涩,早年的卖艺生涯充满艰辛和苦难。一直到后来的草台戏班(小歌班),艺人拥有自己的舞台(草台)之后,境况才稍有好转。当然,那是1906年以后的事情了。

1906年,金荣水与卫梅朵(另一位艺人)组成小歌班后,工大面,演嵊州新昌两地。当年,马塘作为落地唱书的发源地,他们一定很多次地在家乡搭建稻桶,很多次地演一些《双珠凤》、《玉连环》、《七美图》之类的戏剧。金荣水临场应变能力强,不知他当初演戏时有没有说不出台词僵在台上的场面,可惜看过他戏文或听过他故事的人都找不到。在我们采访过程中,只捕捉到了一个关于草台戏班的小小插曲。

那是一个冬天的日子,那天马塘村搭台做小歌班。金荣水师弟金六见演大花脸。当时,台下人头挤挤,大家一边看戏一边玩一种叫做“麻将”的游戏,金六见也兴高采烈地夹在人群中。前场师傅锣鼓响起来,轮到金六见上台了,可是他忙着玩牌,事先根本未曾理会过台词。这下可好,锣鼓拼命催来,不上台不行了。只见他冲上戏台,虎目四下一扫,腮络胡子一捋,随即便开口唱道:大海洋洋一枝松,松枝出在海中央。然后大喉咙一清又念台白:老夫金六见,高照山为王(马塘村边一山岗),大城塘墩(马塘村一塘墩)为家,生不多男,单生一子,名叫金小波,年方十八,尚未婚配,思想起来,好不烦也。念到好不烦也最后几个字,他就拖长声音唱了起来。

这金六见的台词都是现炒现卖,说的是乡亲们都熟悉的马塘村和他自己的儿子,他一番有板有眼的唱念下来,台下早已是叫好一片……

也许在金荣水“工大面”的时候,他也曾无数次在拿“马塘”拿家里人的名字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现场即兴吧。

矮尼姑三请施银花

日子有脚,走着走着,就走到了1917年。那一年,小歌班进军大上海,那一年,金荣水年近40岁,嗓音日衰。他一面担任大面角色,一面担任派场师傅,把戏班后台打理得井井有条,被誉为“厢房老虎”。

然而,年年卖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小歌班的处境举步艰难。

1923年的一天,在“大世界”经营戏班的王金水突然受到“髦儿戏”的启发,决定回嵊县办女子戏班。是夜,戏班召开了领导层会议,商定如何开办女子戏班事宜及由谁回去执教的问题。当时金荣水和马潮水都在场,金荣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低头作沉思状,旁边的马潮水玩笑了一句:矮尼姑侬回去教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家觉得金荣水回嵊县教女班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俗话说:老旦大花脸,吃饭拿工钱。大花脸是多你一个不算多,少你一个不算少的角色,谁都可以顶替,况且金荣水初识文墨,由他出任女班教练,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全体一致表决通过;于是被“赶鸭子上架”的金荣水多年以后便成了女子越剧的创始人。

金荣水和王金水创办女子戏班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当初许多施家岙的村民对“戏子”大放厥词,骂他们“缺德”,“坑害人家女儿”。金荣水为此寝食难安。一天早上,金荣水满腹愁肠地四处漫步,忽听一阵清脆悦耳的山歌,循声找去,只见一位小姑娘手挎竹篮,正与另一小姑娘互唱牧牛山歌。小姑娘生得一张瓜子脸,一双又圆又亮的大眼睛,个子不高,但很苗条。“这是一棵绝好的苗子。”这一发现让金荣水喜出望外,在得知眼前的小姑娘是施林法家的千金施银花之后,便前往她家去当说客。不料,好说歹说,施银花的父母就是不答应,他们始终认为,唱戏是低三下四的事情,再穷也不会去唱戏。伤心之余,金荣水还不死心,找到王金水想办法。巧的是王金水竟然是施银花的姑父,而且早年还对施家有些恩惠。于是王金水带着金荣水信心十足地再次来到施家。谁知,施林法还是不买账,反怪王金水不应该把侄女往邪路上带。王金水是个很优秀很敬业的商人,为了解除他人的忧虑,他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戏班,同时又不惜血本,以优厚的待遇招徕姑娘学习。几天后,金荣水又来到施家重提招施银花入班的事情,施林法听金荣水讲得诚心,又见王金水将自己的女儿也送到了女班,便同意了。

越剧“花衫泰斗”的施银花便是由矮尼姑三请“请”出来的。随着招生局面逐渐打开,历史上第一副女子越剧科班最终在施家岙成立。此后,女子戏班在金荣水的悉心教授下,一路跋山涉水,几年后,终于化蛹成蝶,在上海滩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还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

时至今日,越剧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的剧种,曾经的落地唱书终于修成正果。

一路繁荣,一路璨灿。然而,越剧史上的一些人和事,一些姓和名,我们总是一次次地重新提到。比如金荣水。我不知道一个人为什么竟然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作为一个男人,被人称为尼姑是大不敬,再被冠之一个“矮”字,简直就是十分贬义!但,那个教越剧的男人却被这三个绝对贬义的绰号演绎出了另外的一种风情。

他让我们每每听到“矮尼姑”三个字的同时,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关于马塘,我最想说的还是矮尼姑。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雪里寒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作者细腻的文笔,
让我们了解了许多越剧的知识。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非常喜欢越剧。问候朋友晚上好!
  【雪里寒梅 回复】:谢文清,你总是让人感动 [2008-1-29 20:30:08]at:2008年01月27日 晚上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