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逛书店樱花渡月

发表于-2008年02月05日 下午4:57评论-3条

逛书店去!!本来很激动人心的一句话,被我念出了世界末日的味道。是啊,都什么年代了,怎么不写点纸醉金迷之类的,还老是书呢。书书,越读越输,还是少读为佳。我就听到过一位毕业后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发牢骚:哎,读了这么年的书,头脑简单,四肢也不发达。我理解这样的孩子,矗立在茫茫尘世中,孤独的孩子提着破碎的灯笼。

我虽非书狂,但是阅读和写作,却一直是属于我个人的一贯爱好,阅读给我带来氧气和愉悦。但是随着岁月流逝,人的逐渐成长,我的这两项爱好也不明显了。虽然看到钟欣桐三个女孩子在疯狂地唱:“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长大”。可是成长大势已定,并不以个人的主管意志为转移,奈何蚂蚁摇撼大树乎!成长就免不了要生存下去。工作上,我时而道家,时而儒家,时而什么家也不是,烦恼是已经掩盖过了愉悦了。

平常,有事没事,我在街上闲逛,常常是漫无目的,信马由僵,兴趣来了,会买杯刨冰,边走边吃。但是一遇到书店,就会钻进去,弓着腰,逐一的搜索过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好书了。

这种逛书店的习惯,与其说是爱书成僻,不如说是打发无聊的一种表现。满架的书,应该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高兴的遨游才对,可惜这话是针对小孩子的。有时候我会在岔路口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犹豫半天后,才慢悠悠的走向任何一个方向,觉得商店一律是掩盖着牙齿,对你友好的微笑的。不论哪条街,都是商品商品,装潢的好还是不好,都是买卖买卖,心都烦极。丰富吗?丰富!空洞吗?不空洞——那是假的——我觉得这是时代的特征之一好像就是空洞哦。

我是一个不彻底主义者,所谓不彻底,也就是什么事都难以坚持到一半。包括读书也是如此,我最爱逛书店,有时候蹲下去看书,翻几页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下一本。一些获得大奖的作品,在不知道出名的时候,我都曾经看过,但是要是不是知道获得过大奖,我还以为不怎么样。看来看去,没有一本书是很喜欢阅读的,就是这么敷衍自己似的逛个不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正常,比如,嫉妒心不强,争夺心不强,别人需要花几辈子刻意修养才能够拥有的一点淡泊,来到我面前,可谓是小巫遇到大巫。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实,我也不喜欢自己这种没心没肺淡然的心态,我喜欢轰轰烈烈,本真的燃烧自己的身体或是感情的那种贪婪,可是的可是……

我刚毕业的时候,没有固定女朋友,感情激烈却无寄托,那时候,安慰寂寞和打发光阴的最大爱好就是买书看和买影碟,楼上的一位帅哥更是放着很大的摇滚,震得屋顶好像都一掀一掀的。我没有抱怨,也和该老兄一样,换着不同的歌星唱片,在欣赏音乐中陶然一下子。有一天,我把放在纸箱里的影碟全部倒出来,准备整理一下的时候,我大吃一惊,同时感到不安。我母亲跟我拿点人亲客事费的时候,我也只是给了她老人家一小点钱钱,母亲为此骂了我一顿。平时也很少买东西回家,可是此时一看我自己的这这么多碟片,爱听的不爱听的,算成钱是很不小的一笔。我为了贪图高兴,就这么大手大脚,买了这么多碟子,真是心里不安啊。等我在翻翻我的书箱时,也是大吃一惊,以前的和后来买的,积累下来,也是这么的多。自己的衣服也没买几件,书却花了我很多费用,真是“家缘买书穷”啊!

我叹息一声,书生,毕竟就是书生,百无一用,血管里还是流淌着书的气息。人比黄花瘦,书比流水清。平常提醒自己奉行节约,可是生活糟糕,一踏糊涂帐。在继续自我批评下去,又不沾边的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书非借不能读也”。书虽然买了不少,可是真的耐心读的没几本,买回来看了几页后就搁在架子上睡大觉了。我反省了一下,觉得这是一种坏习惯,其实自己并不爱那么的博览群书,爱看的也只是象陶渊明一样,中意而不求甚解的类型。有的人烦恼时候喜欢吃东西,有的喜欢睡觉,有的喜欢看电影,有的喜欢旅游,有的喜欢聊天,我爱买书也其实类似一种无意识的消极消遣。就象一些无所适从的女子一样,买了很多衣服,买了就常常觉得不中意。

结婚后,很久没有买书,也逐一改掉了不科学不合理花钱的一些毛病,努力奉行节约原则。但是遇到自己觉得喜欢的作者,比如胡兰成,比如安妮宝贝,比如安意如,还是忍不住慷慨解囊。钱钱归钱钱,小气归小气,书,勒紧裤腰带,还是要买的。一次我偶尔看到一本《清净道论》,是关于佛教的注疏书籍,我犹豫来犹豫去,要花56元。和我一起去的同伴不耐烦极了,掏钱买了下来说:“我送给你吧,这么小气。千金难买心头爱,爱就爱了嘛,在那里把马嘴都快搬歪了,就是不买马”。

前几天我看到一本。很久都对书没兴趣了,现实生活里的细节和热闹,有时候是比书还精彩和婉转,自己与其看别人的书,不如自己以自己的语言书写演绎生活要更来劲吧。可是这次看到这一本,心里为之一亮,书被塑料包着,看得到封面上的题目。什么《蜉蝣》、《轮回》、《家种一树桃花》、《红尘摆渡》等,我记得高中时候最喜欢齐秦的一首《蜉蝣》:“究竟我,应该属于那个感情世界里的蜉蝣,除了你,还有什么?”我也曾经写过酸溜溜的歪诗:“你是那朝生夕死的蜉蝣,在风中寂寞的游走。……”蜉蝣就象《庄子》里说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生夕死,常被诗人用来象征生命的无常。我看到这题目时如逢故旧,因为我喜欢一些消极的文学元素,比如,我认为李白和苏东坡的文学最好的地方不是积极的那些地方,反而是消极的那些地方。

等我买回来这书,翻开看了几篇,不禁为我阵亡的钞票默默哀悼。这本书的作者,还是个初中生,文字功夫超前成熟,可是内容简直是些小屁孩的喜怒哀乐,学习竞争啊,明星崇拜啊,爱哭鼻子啊,灰色的星期天啊。要是我再年轻十岁,可能还有感觉,可是现在,读佛经的人来读这些书,简直是恍若隔世。后悔归后悔,既然买了,不妨一看,我耐心地看完书,觉得这个小作者真的是多愁善感,心里很脆弱,文字也并无很大特色,但是整体给人一种稚嫩的忧伤,内敛的阴性的小女孩。常听人说长大的女子是“小女子”,不应该多计较的,这个小女孩子心里就有这么多烦恼和挣扎着的开心,我觉得不安。

有时候,看到现代男女恋爱的人一起走在街上,表情风清云淡,没有我们那个年代的羞涩,没有心跳,当然也没有做作或不自然,一切淡定和从容。也不能说女孩子男孩子超前成熟,只是我觉得这个时代多了什么又似乎少了什么了,读书也是如此,怎么就很难找到以前读小画书时候的那种忘我感觉了呢?

记得一句话:“蛇有多粗,洞有多大”。当我们还是小蛇蛇的时候,一点小果果就能吃的醉饱,可是成了大蛇蛇后,恐怕是好几十斤的肉类都难果腹吧,一棵树如果成了参天大树,那么小时候的那点营养供应不了。精神上的需要是否也如此呢?以前很容易就快乐的一场露天电影,现在没味。

可是,这种膨胀的欲望或需要,我觉得究竟说是成长,有时候还不如说是灾难或恐怖吧。欲壑难填,诚所谓。

而且,逛书店也是如此的懒洋洋。看来时代真是变成诗人所谓的“后现代”了吧——这样的感觉!远处是一些在看书的学生,我忽然羡慕起那种生活来了。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深深的叫着夏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樱花渡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那片红帆点评:

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早已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或许这就是缘于高科技时代的变迁,
否则何以人们会对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读论语》情有所钟。毕竟,那么
一种知识的来源更为快捷。倒是难得作者仍较好地保持着书生的阅读习性,尽管是
“百无一用”。文章对自己的这个习性娓娓道来,感触颇深,可值一读。稍撼文章
对表象叙述略多,深层次的挖掘较少,故略觉平淡。个见,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3]个
樱花渡月-评论

那片红帆]新年快乐:)))at:2008年02月06日 中午12:58

小秋88-评论

问好
春节快乐



  【樱花渡月 回复】:谢谢小秋,新年快乐。 [2008-2-7 12:24:09]at:2008年02月07日 凌晨0:17

高勒时代-评论

写得不错,问候作者!at:2008年05月11日 清晨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