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记忆乡村——看电视笨笨鸭

发表于-2008年02月13日 清晨7:33评论-2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还是新生事物,在乡下,有电视机的家庭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

我们屯有个很能干的石虎,什么叫石虎呢?就是专门靠上山打石头为生的村民,这个石虎既能干也能吃,据说一顿可以吃五大碗大米干饭,干起活来一个顶仨。因为能干,所以,他发了财,就为我们屯开了先例,买了一台电视机,是十四寸的,但没有色。

听说人家买了电视,全屯都轰动了,大家只知道有这新鲜玩意儿很怪,在炕头上坐着就能看到电影,可就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于是,都想去过过眼瘾。

吃过晚饭,不知从哪冒出那么多人,就像赶集似的,“呼啦”一下涌来了,石虎家的炕上,地上,柜顶上,连外面的墙上都是人。起初,人家很热情,来的都是客,对谁都是笑脸相迎。

记得我看的第一部电视片是《满江红》,描写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看的时候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仿佛是自家电视,充满了自豪感。

可是,过了两晚上后,人家放出风来,说在看电视那当口,一条裤腰带丢了,不知是哪位丧良心的顺手牵羊给拐走了。

村民看电视的热情一下子从一百二十度降到零度,很知趣地掐断了新生的欲望,小孩子不知所以,偷着跑去,被后面紧追的大人扯着耳朵给拽回来。我那时就想,不知什么时候咱自己也能有台电视机,我会招呼全世界的人都来看!

电视看不成了,不过,村民们知道了电视到底是啥样子的,也领略了其中的美妙,并勾起了和我一样的强烈欲望。但是,那时候还处在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时钟四大件阶段,电视机对普通村民来说,就像今天的奥迪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终于,有人熬不住了,于是,我们屯就有了第二台电视机。这一家人很好,是我大伯家,村民们便齐刷刷地把矛头指向他家。

那时正是电视上热播武打连续剧《霍元甲》,霍元甲这个大英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每天晚上都要去看的,看得自己是热血沸腾,连上课还在回顾精彩的武打镜头。

有两个没念过书的妇女,也一宿不落地跟着转,《霍元甲》快到大结局了,其中一位就问另一位:“大嫂,你说哪个是霍元甲?”另一位就说:“嘿嘿,我也不知道!”就这么简单的两句台词,被弘扬出去,成了一时的笑谈。

有一次,这两位搭伴到粮站送玉米,凑巧被总喜欢弄乐子的远房侄儿碰上了,这个远房侄儿可不管什么婶子不婶子的,张口就向粮站的工作人员吆喝:“呀!不知道霍元甲是谁的两位也来交公粮呀!你们可要照顾照顾!”粮站的工作人员纷纷把目光投过来,臊得这两位恨不得脚底裂个缝儿钻进去。回来后,一个劲地骂,骂了好几天才转过气儿来。

后来,电视机渐渐多起来,也就不希奇了。再后来,彩色的取代了黑白,电视机成为人们理所当然的娱乐品。

想想从前,再看看现在,社会发展了,我们的物质水平确实提高了许多。刚解放那阵,有位老太太听广播匣子里传出悠扬的大合唱,就纳闷了,怎么那么小的盒子还装那么多的人,真是活见鬼了,是不是自己寿命不长了?如果现在还有人这么奇怪,那才是见鬼了!

原苏联电影里有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是的,只要我们保住性命,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一切愿望都会实现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笨笨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电视,曾经是家庭的奢侈品,
当年聚在有电视的人家看电视,
是一道风景。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第一次看电视,是76年周总理去世,许多邻居都聚到了邻居家。
  【笨笨鸭 回复】:那时很有意思 [2008-2-13 13:03:59]at:2008年02月13日 早上9:23

邬海波-评论

关于好的记忆
  【笨笨鸭 回复】:哈哈! [2008-2-13 13:03:37]at:2008年02月13日 中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