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前天,文学青年贾晋蜀遭到了群殴。打人的是云南昆明的一帮城管。就在前天,老村先生专门就此事要求有关部门给出答复,并要求中国作协站出来表态。就在昨天,贾晋蜀又在网上发出了求救书,希望政府能够保护他的生命安全。就在今天,贾晋蜀仓皇逃出了云南。贾晋蜀被打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也有报纸作出了报道。事态原先还按照有利于贾晋蜀的方向发展,可是马上就变味儿了——贾晋蜀成了违法者!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难保云南城管不会杀人灭口毁尸灭迹,然后来一个死无对证。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聪明的贾晋蜀知道自己危险的处境。与其说贾晋蜀是在写求救书,还不如说他是在写遗书。贾晋蜀说他决不会去死。但是他又说,如果我死了,那一定是云南城管干的。贾晋蜀一个文弱的书生,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学青年,又被打成了那样,如果云南城管真要干那种丧尽天良的事,他如何能够保护得了自己?他既没有背景又没钱,有的只是一颗热爱文学的心。但是云南城管最终没敢那样做,他们要留住贾晋蜀的性命,让“正义”的天平向他们倾斜。就这样,贾晋蜀成了非法出版物的贩卖者,我们的政府要给他定罪。贾晋蜀没有死,但是他必须离开。文学是贾晋蜀的宗教,贾晋蜀对于文学就如同圣徒一样虔诚。在朝圣的路上,他历尽了艰辛,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难道我们还要眼睁睁地看着他再遭受非人的折磨吗?不为别的,只为不要冷却了一颗炽热的心,中国作协也应该站出来,替贾晋蜀鸣不平。
可是作协并未站出来。哪怕他们只能为贾晋蜀说一句话,事态也不是今天这样的结果啊!
贾晋蜀,一个流浪的文学青年,他做错了什么呢?为了文学,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纯而又纯的梦想,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把自己的作品印刷成小册子,然后以每本两三元的价钱卖给和他同样热爱着文学的青年,在各个城市流浪,四海为家。在这个浮华猖獗的年代,有多少人愿意读书,又有多少人愿意读他的书呢?!我们完全可以想像,他是怎样饥一顿饱一顿地穿梭于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怎样唇焦口燥地吆喝叫卖,怎样忍受着人们的白眼和侮辱。春去秋来,贾晋蜀坚持过了一年又一年。又是一个寒冬,又是一个酷暑。贾晋蜀在书摊前,放飞着属于自己的文学梦想,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文学希望。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地寒冷,春城昆明的这个冬天却更为寒冷。
被打的贾晋蜀,脸上布满了血污。虽然经过简单的擦洗,但他的嘴角仍然有淤血。而且我们清楚地看到,他的嘴唇是肿着的。昆明这座城市,是有着打人的光荣传统的,而且打的又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贾晋蜀不算名人,可他为什么也要挨打?他只不过是卖了几本自己印刷的小册子而已。印刷并出卖自己的作品,难道这也算是盗版?压根就无版可言呀!在这个重名不重问的时代,“一个没有名气的作者,你送给出版社一部书稿,就等于送去了一笔赔钱的买卖”(老村《吾命如此》),谁愿意为一个无名小卒出书呢?在这个金钱社会,谁愿意为一个穷光蛋出书呢?但文学的道路还是要走,只为不辜负了自己的一腔才情,贾晋蜀便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流浪。流浪的路上,他只卖自己的书,只吃自己的饭,况且他卖书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赚钱。他只是想靠这种方式活下去,以此来延续自己的文学梦想。中华人命共和国的法律明文规定,人人都有出版的自由。贾晋蜀卖自己的书,却遭到了昆明城管的殴打。姑且不论城管是否有打人的权力,但贾晋蜀是无辜的,是清白的,因为他卖的作品是自己的,因为他的作品没版,所以他绝对没有贩卖盗版书 。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是书店,有成千上万的盗版书在出卖,城管却为何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如此对待一个善良的人,如此践踏我们的人权,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为之气愤!
对于贾晋蜀被殴事件,作协无动于衷的态度令人齿冷。如果作协是在北京的话,如果文学的中心是在北京的话,那么北京就是这个冬天最为寒冷的地方。
体制内的许多作家,享受着体制带来的诸多好处。他们不会看到体制外文学青年的痛苦,他们也不屑于去看。他们是正义和良知的化身,他们是时代痛苦的代言人。在痛苦里滋生痛苦,在良知里繁衍良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著圣贤书。时间就是他们的金钱,一年要写好多书稿的,他们哪有时间去管这些破事?多捏造几个凄凄惨惨的故事,赚得读者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赚得作者一把钞票一把人民币的,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贾晋蜀被打算什么呀,就算他爹死了,他们都还日理万机地开着作品研讨会呢!
天气冷,人情冷,中国文学的前途比天气和人情更冷。
中国文学的根子自古纯正。《书》曰:“诗言志”,那时的文学就是为了抒发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诗经》国风里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诗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开端,此后的中国文人大都延了这个路子走。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看到的便是文学立足于现实的劝教功能。文学是中国人民的宗教,文人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脊梁。很难想像,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如果没有了那一批又一批忧国忧民的文人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正因为如此,优秀的文人们才都有了入世的情怀。“达则兼济天下”,是他们为人为文的最高追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直至自投汨罗江,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祖国。贾生才调无伦,长沙一谪,太子落马,自己忧郁而死。他写出的《论积贮疏》,强调粮食乃民生之本,至今仍闪耀着思想光芒。李白狂放遭谪,却仍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被称为一代“诗史”,靠的也正是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大襟怀。他把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韩柳“文以载道”,都是这些文豪门为文的最高标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现在的文人没有了。古人教导我们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可是我们的文人哪个有这样大的襟怀,哪个有这样坚硬的肩膀。他们害的都是软骨病,他们扛不起道义来。
也只有替他们感叹了。现在的社会,也不容许他们去扛什么道义了,文人成了社会的边缘群体。文人没有政客,政客没有文人。文人们已经被无情地排挤出了政治的圈子,他们拿什么去叱咤风云?拿什么去救济苍生?文人的精神不萎缩才怪,他们连良心都被狗吃了。
文人彻底阳痿,再别指望他们能够勃起。
既然没有了金刚钻,那还揽什么瓷器活呀!一尊尊的泥菩萨,他们连自身都难保。中国作协的无动于衷,是因为他们也有说不出口的苦衷。
就这么软下去吧,直到有一天对所有的事情都麻木!
晋蜀兄弟,丈夫不吃眼前亏。跑就跑吧,没什么丢人的。留得青山在,总会有柴烧。伤口养好了,就继续上路。别人阳痿了,可我们是男人,我们得勃起来,就勃起在这个天气人情文学一个比一个寒冷的冬天!
文章引用自:
-全文完-
▷ 进入梁一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