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月儿渐渐高金矿

发表于-2008年02月19日 晚上7:40评论-1条

一篇好的文章或者一首歌词作品的创作构思,命题至关重要。有了一个好的题目,读者就会由漫不经心自然转入全神贯注,会很自由地走进你的作品意境。家乡有一首乡土民歌,歌题叫《月儿渐渐高》,命题就很有朦胧的诗意,读者和听众尽管都知道这首民歌不会直白地写天上的月亮,但对作品究竟表现什么主题,表现什么个性的问题,却是个谜,倒很值得往下看,认真去探究一番。

我有幸在白马湖水乡收集民歌时,收到了这首很有诗意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乡间民谣。原来它是一首传统的情爱题材的歌谣。曲调节奏缓慢,音域宽广,旋律优美。它不同那些凄凄切切的苦恋悲歌,是一曲情绪欢愉、格调高雅、富有喜剧色彩的民间小调。有场景、有意境、有联想、有回味,在好多词句中,都饱含着现代爱情程式的有棱有角的情爱空间,是一种野味加家宴的语言造型,是一杯带肉加脯的心灵鸡汤。

歌词的内容是这样的:“晚风轻轻地吹,月儿渐渐高,小妹妹在厢房心儿飘,我的小哥哥,你心儿要细,脚步儿要轻,莫把爷娘惊醒了,小妹妹与你梦姣姣。”

“小鸟儿归巢了,月儿渐渐高,小妹妹在厢房乐逍遥,我的小哥哥,你大胆地把妹子腰儿抱,樵楼上鼓响恨更短呀,小妹妹心中有个大元宝……”。

另外第三段第四段激情更加高昂,似乎是一种干柴烈火、如胶似漆的递进表现,一段比一段恩爱的情感热烈,宁静的月亮仿佛变成了火神,随着升高而升温,把一对真爱情侣的春心融化了,但语言又很富有艺术化、诗意化、幽默化。带有闺房既隐又露的朦胧美。我想在封建时代,能有如此的炽热冲破传统礼教的羁绊情爱是不容易的,(其实那种见不得人的暗中偷情的无奈,有好多是一种野虐的淫荡。)这种无视压迫、无视邪恶的直观效果的亚当夏娃之恋,既表现了一种酣畅淋漓的爱情新生,又标志一种冲刺那种门当户对、穷不攀富、媒妁之言、指腹为婚千年婚姻关系铁锁链的精神。是家乡在旧时代新的女性复兴精神的希望之光。

这首乡土民歌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唱给我听的,老人家的鹤发老翁就坐在她的身边,她们伉俪相伴风雨同舟已六十余载。总算余辉和合。老太师那不关风的嘴里唱着这洋溢着青春情感的歌谣,是那么地投入,是那么地忘情,这对老人之心境是一种点化,他们仿佛回到了青春的年代,在享受着“月儿渐渐高”的浪漫。难怪她们健康长寿、白头偕老。这是他们永远青春的心境在激励着他们曾经勇敢地避开悲哀的风雨,战胜沧桑的年轮,击败世俗的秋歌,走向美好的夕阳。

乡土民歌是家乡陈迹的历史记录。我们的祖辈之所以共同地面临着悲歌一曲。原因何在,只是当时社会还停滞原始荒漠状态,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大家都共度着那苦风腥雨,风雨飘摇的艰难岁月,接受那桎酷森冷、封建枷锁般的世俗礼教的蹂躏,还有天灾人祸、弱肉强食、虎狼当道的残忍和欺诈共存的暴虐。所以,家乡的苦情悲歌史料成百上千篇。其实这种弱势力的凄惨呼号又会起多少作用呢?悲悲切切反而让人心碎,并没有悲壮,并没有豪迈。所以,当你听到这愉快欢悦的《月儿渐渐高》时,却又给人以一番新意的理解。乐在逍遥处是别有洞天的风景,难道还不引发你的油然感慨,对祖辈男女这种美好质地的勇敢而感到自豪吗?

其实,这首民歌在白马湖乡野流传,也有好多人说三道四,也有好多人责备求全。说它毕竟相悖了伦理的三纲五常,说它好象是迎合现代人开放的性观念和性意识,说它是不太素雅的荤段子,不值得提倡和讴歌。我有时候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仔细品味和反思,不敢苟同这一观点。我想你说它低贱,它歌词中的场景并不是灯红酒绿的怡春院,也不是在描写那纨绔子弟滥采野花,蹂躏民女,也不是写那行尸走肉般的野合交媾。这是有血有肉、有灵有性、有情有义地返朴归真的依恋结合,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它。如果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应,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灵性碰撞,你就会由衷地感到《月儿渐渐高》这一民歌命题是高妙绝顶。只有云开雾散,你才会升华到“月儿渐渐高”的境界。

如今,音乐文学作家都在致力研究创作新民歌,我看“月儿渐渐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模拟题材。如果融入时尚流感的情趣,加以靓丽新潮的包装,增添美酒加咖啡的灵动,表现新一代青年男女爱情的享受和想往,月儿岂不更加渐渐高了吗?

啊,“晚风轻轻地吹呀,月儿渐渐高……”。

本文已被编辑[汪洋里的小舟]于2008-2-19 22:15:25修改过 

本文已被编辑[汪洋里的小舟]于2008-2-19 22:26:14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汪洋里的小舟点评:

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月儿渐渐高》这首民歌,读者也能领略民歌的优美。若将民歌内容与乡土民情更紧密揉合一起,则更好了。开篇很好。推荐了。

文章评论共[1]个
汪洋里的小舟-评论

很想知道《月儿渐渐高》这首民歌第三第四段的内容。问好作者。at:2008年02月19日 晚上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