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元宵节的喧闹,深夜背后的凄凉冷漠红颜

发表于-2008年02月21日 晚上9:52评论-1条

在我国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

如果说大年三十是一种特别的风景,那么元宵之夜也有它的别具一格。那种期待的热情似乎已经远去,也许是因为我失掉了刚开始的童真。关于那些元宵节的记忆都已经变的模糊了,只是在脑海里还残留着一些简单的画面。

很怀恋儿时过节的日子,总是这般的快乐,满是欢笑。如今慢慢的长大,也就渐渐少了那份期待和活跃,也许觉得不再适合自己。

当我还在电脑前不停的飞舞的时候,窗外响起了烟花绽放的声音,心中也有了一份激动。是啊,元宵节的喧闹就这样开始了,只是还没有感觉到以前那种浓烈的气氛,有些茫然。

哥哥他们都出去玩了,说外面很热闹,只是我真的没有兴致。qq上遇见了很久不见的朋友,简单的问候:“节日快乐!”

给我一个笑脸,“怎么还是不喜欢太过喧哗?”

“不是不喜欢,只是不习惯。”

“学会放开,告诉你哦,站在你的阳台就可以看见最美丽的烟花,你会喜欢的……”

“你怎么知道……”

“我在你家对面,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和爸爸到花园去走走,觉得真的很幸福,最简单的快乐。一阵接一阵的炮竹声淹没了我的欢呼声,绚丽的烟花在我眼前一个个的绽放,消失不见。也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这样放开过,不顾别人的眼光,做自己想做的事。爸爸说我还是长不大的孩子,其实不是,只是内心积压太多需要有渠道来宣泄,爸爸怎么会知道有眼泪悄然的流下?

烟花固然美丽,却太过短暂,总是瞬间流逝,而我想抓却怎么也抓不牢,只能留在记忆里。也许正是因为它的短暂才有了瞬间的美丽,释放了最美丽的花朵,在空中散开,然后消失不见。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又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多了山城的意思梦幻情怀。

在绚丽的烟花也只是一瞬间。而如今的节日气氛也没了以往的重视,也许传统的东西正在随着时间而逐渐消亡。我们该感叹时代的进步,还是该悲哀民族文化的遗失?

当烟花散尽的时候,人群也渐渐的散了,随是同一个小区,却没有人是你熟知的,也就不会互相送上节日简单的祝福了。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与人之间变的默然,住在你家对面的人就算和你擦肩而过,你也不一定记得。

不想在再人群中呆下去,转身回家,身后还有烟花飞舞的绚烂,只是我已不想再看。一个人的感觉,似乎有些凄凉。总觉得城市里过节没有乡村的那种温馨与和谐,所以开始怀恋曾今在乡村的生活气氛。

记得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在乡里过元宵节了,有我们土家族特有的节日习俗,更有那份快乐。也许是喜欢那种平静与安详,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淳朴与亲切。

每到天刚黑的时候,也就很难再看清远处的山丛。孩子就开始了自己的任务,和别家的孩子、老人、大人一起点亮蜡烛,插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其实,还会沿着路旁送到临家的跟前,表示彼此的友好关系。孩子们则聚在一起吆喝:“赶毛狗子哦——赶毛狗子哦——赶到对面山上去哦——!”之前在小时候我也和他们一起吆喝,只是不知道其中的含义,也不知道代表什么,只知道很快乐。如果大伙儿都不喜欢的人,就会说把毛狗赶到他家去,也许那是孩子们认为最不能接受的方式,现在才知道是多么的幼稚。

记得自己最喜欢一个人沿着乡村的田间小道漫步,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只是觉得那样的夜很美,大山的深处都可以看见点点的灯光,在晚风中摇曳,为回家的灵魂指引道路,也为晚归的人照明。有兴致的人,还会扯起嗓门叫山歌,也许没有几个人能体会唱歌人的心情,也不知道他唱的准与不准,但是都会欢呼叫好,偶尔也会听见对面的山头有人对答他的歌。夜很深了,没有人想去休息,聚在一起闲聊。

女人们还会在自己的菜园烧几堆火堆,都是用的稻草。她们说是从先辈一代代的传下来的规矩,照做了来年菜的长势才好,才有好的收成,也许她们从来都不会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却也不用思考为什么,照做了一代又一代,成了习惯,还有那份原始的文化与古训,其实,我们谁都懂得,烧的草堆也烧死了地里的害虫,经过雪的冷冻,也就剩不了多少,少了虫灾,收成也就自然好了。

人们在一起总是和谐的,一起分享彼此的家事,没有尊卑之分,也不会想到明争安斗。等那些火堆散尽了,人群也渐渐散去,乡村也渐渐恢复了平静,偶尔还可以听见狗的叫声。我有仿佛听见了最简单的幸福:

“孩子他爹,早些睡吧!明天还要帮临村的刘大妈劈柴呢?”

“孩子他娘,你也早点睡吧!明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冷漠红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喧嚣的背后,
总是寂寞。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喧嚣和寂寞有时候是成正比的。
  【冷漠红颜 回复】:喧闹之后总会归于平静,一切安静的背后也就有了凄凉! [2008-2-22 9:53:42]at:2008年02月22日 凌晨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