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聚与守》彭淼

发表于-2008年02月24日 中午2:58评论-6条

生活在商品经济的时代里,犹觉金钱之于生存的重要。日闻食品价格疯涨,使居于城市夹缝里的我辈越发恓惶。看他人,或际遇升迁,位居要津,财源滚滚;或聚财有术,几番拼博,积下千万家业;或幸运星照头,彩票中奖,一夜致富,乌鸡变凤;我虽心若古井,怎奈井上吊桶晃荡?扑通下来,是树欲静而风正猛、水不惊而石在前。

年前有段时间,便偷偷上了彩票中心网,关注欧洲五大联赛,看盘口、搏冷场,每次耗人民币十数元,妄想被幸运女神的耳括子扫到,挣他个五百万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07092期足彩,经过精确分析后,咬咬牙耗资62元买了个小组合。第二天早上上网,竟中了一注胜负彩二等奖。当时奖池未开,尚不知奖金多寡,心中忐忑,正如古代笑话中的守一枚鸡蛋的夫妻,不禁生出许多幻想来。10点40分,奖池公开,二等奖每注奖金67元!笑话中那枚鸡蛋最终打破了,还好,我的投入产出还是有盈利的,赚了一顿早餐钱,也值。

自是去了那富贵的梦,还是手捧旧书,就着台灯,诵一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格言。正巧,顺手抽到本《初刻拍案惊奇》,读到《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鼋龙壳》,不禁为篇引中金老汉的遭遇而唏嘘__金老汉小本生意,幸苦趑趄,临老攒得元宝八个,欲留给后人。无奈财运不济,一夜梦中,八个元宝化作八个金人,辞了金老,投入临县王老儿家。第二日醒来,果失了八个元宝。金老汉按梦中所言赶入王家,王家正巧于床下掘土得镪。临辞,王老儿强送金老汉三两碎银,却也从袖中失落。书中原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不该他的东西,莫说八百两,就是三两也得不去。该是他的东西,不要说八百两,就是三两也推不出。

凌濛初编写故事时,想必其本意是劝善的。在生产力低下、专制腐败的明朝末年,苦难的老百姓的确需要一碗麻沸汤来止一止伤痛,因此对这个故事不能一概以宿命、消极来批判。就譬如当今社会,你即使用最辩证的思维来分析,也无法对先富起来一群的成功作出科学的总结。但物盛必衰、否极泰来这个道却是常道。在金钱与财富的问题上,我宁信清人朱柏庐先生“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长乖舛,立见消亡”的家训,以为聚财是福、守财是缘,福缘未致,淡泊宁静才好。因此,本人也就身边亲友几件事,证一证我的说词。 

财富如溪,善德如洼,存一点良善就会让你财源滚滚

朋友明忠,十七年前还在乡下种田,认识他的时侯,他刚进城,因为没有文化和特长,只能在僻街开家便餐馆谋生。开餐馆,进门的都是爷,每日里灶前桌后,使得生性绵软的他更显粘糯。我那时还是个单身,因牵点老乡关系,隔三差五地便被他唤去吃饭喝酒。去得多了,觉着他这人粘而不糊,性格中有着与生俱来的良善。例如店里生意并不火,但逢年过节时,却常给街坊临舍送一个缽子、或者请孤老鳏独者吃个团圆饭等。

明忠一家虽寄居城市,但拖着两个伢儿,日子是越过越紧巴。如此几年,他那有三分姿色的老婆便耐不得贫寒,跟人走了。这时的明忠,既要照管儿女,又要打理餐馆,生意日冷,四处告贷,灰头土脸,衰到极点,不少人以为他一辈子翻不得身了。

2000年,有人邀明忠到武汉去开米粉店。他找我商量,我说树挪死,人挪活,去冒险一下也未必不是条生路。吃了定心丸后,他便借了7000块钱,从乡下把老娘接来照看伢儿,只身一人跑到武汉淘金。两年以后,便扩了店面,把一家人接到了武汉。2003年我到武汉看他,听他的同行说,在武汉的湖南米粉店,数明忠的生意最好。私下里我问他是什么诀窍,他嘿嘿一笑:“我有什么诀窍哟,只不过我不象别个那么精,烫米粉时总是比别个店里多一些而已。算成本,不过多几分毛把,生意好些就在里头了”。我只有颔首,真不知他是囫囵还是真精。老辈生意人都讲“添一吃饱饭,对本饿死人”,但真正领略的能有几人?我宁愿相信明忠是天性的良善!

2004年,明忠就与人合伙建了米粉厂。这几年是每年一个样,不仅买了私家车,今年粉厂也已由他独资买下。前不久他回津市,我问厂里的形势,他说一年可捞个百把万吧。短短七、八年时间,虫亦成龙,如今的明忠,人见人称王总。只是他请客时,总爱唤上昔日的街临旧友,一大帮人吆五喝六,闹闹轰轰,少了所谓的层次。

否极泰来,坚忍不拔,你必须为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庆久是我的侄婿,1997年与侄女碧坤结婚。那时我娘还当家,对孙女的婚事说了算。庆久家里兄弟多,我大哥没有也不敢铺派男方。娘说:庆久这伢儿还灵泛懂事,又有漆匠手艺,坤儿嫁给这样的伢儿也不屈了。

乡下的孩子,结婚时没法铺张,结婚后也是两手空空。结婚后,小俩口以务农为主,如果通过关系找到点漆工活,庆久就带上两个徒弟,去忙活十天半个月,挣点小钱。结婚一年后,积积攒攒买了辆南方摩托,一是方便往返上工,二则也是跟风赶潮流。 

庆久人挺勤奋,就是有一宗嗜酒的习好。1999年的冬天,庆久在湘澧盐矿矿区接到了维修业务,一日结账后,请客吃饭,饭桌上又喝了半斤白酒。冬日的天黑得早,待吃完饭时,已是夜色朦胧。众人留他不住,他便带着酒劲骑车往家赶。那天是个月黑夜,他在放完盐井长长的高山坡后,慌忙中撞倒个人,自已也摔了个头破唇裂。爬起来喊人、找急救车,把被撞者送医院抢救。不幸的是那人再也没有醒来。

因为是交通肇事,第二天庆久就被拘留,这可难为了一家人,特别是坤儿。先是给苦主料理丧事,披麻带孝,曲尽人情,以期博得最大谅解;再是托关系找门路,冀求司法机关从轻判处。二个月后,法院判决下来,庆久被判二缓三,另给爱害方经济补偿约五万元。俩口子亲友求遍、四处告贷,总算应付了眼前之急,但面对着四万多元的债务,却是眼前茫茫、无路可寻。那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在团圆饭桌上,一家人劝庆久俩口子:人若有志,针尖挑土也成堤!小俩口深埋的头才有了些仰起的意思。

第二年,我和三哥出面在津市、澧县给庆久找了些装修工程的事做,盐矿的领导也还照顾他继续搞些维修业务。庆久在外是没日没夜地苦做,坤儿在家是男人女人的事一概包揽,四年过去,总算还清了欠账。大前年,庆久看农村建材生意好做,在我三哥三嫂的鼎力支持下,便在彭家场街上开了小小的建材店。三年的时间里,庆久苦心经营,生意做活了。到去年底,他们不仅扩充了门面,还积累了十多万的流动资本。受镇党委的培养,庆久去年还入了党,成了本镇扎根农村的致富典型。

财聚如沙,浪中来去,固守的城防是做人的良知

妻的姨母一家是津市最早富起来的那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姨母从市百货公司提前退休,带领一家人开始做布匹生意,后来又转做服装百货生意,吃尽了苦头,但几年下来,家产也挣下了几十万。那个时代,在小城里几十万是个天文数字。姨母拣最新最大的商品房买了两套,儿女们穿金戴银,消费品均是从长沙买的牌子货;进出其门的,全是津市街上的新贵;两位表兄弟虽没有正式工作,却先后娶了津市的两朵花,还好象都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我那时刚与妻认识,逢年过节去走动,拎几十块钱的东西进门,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自觉十分的寒伧。

妻那时还在帮姨妈打工,我偶尔到她工作的店里去,观察多了,就感觉出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来。如一次店子里新进一款牛仔裤,标价58元,却一直走不动,表哥便取下标签,重新打价为258元,不久却被抢购一空。姨母在说这件事的时侯,有些眉飞色舞的意思。某一日表姐的儿子在学校充狠、逼同学喝尿,受了老师的责罚哭哭涕涕回家,一家人不仅没有教育孩子,姨父还跑到学校找了老师的麻烦。我因是外人,当时不好明说不是(说了大概也不会有人听得进),只是私下里与妻说,姨妈一家不是积福敛财之象,不出十年,必然倾圯!

我绝不是预言家,但飓风起于青萍之末,事物会朝向它已有的轨迹发展。好象仅过了四、五年的时间,金粉世家便露出了衰败的迹象。先是分家。两位表兄弟娶亲完配后要分灶过日子,姨母对家庭财富做了分配,聚积的财力受到了第一次削弱;而后是婚变。三位老表在两年的时间内先后离婚,其因有红杏出墙、有采花摘叶,耗费经力金钱,财力受到第二次重创;第三步是破产。表姐分家后再婚,再婚后又离婚,揣十多万到株洲搞批发生意,两年里生意亏空、交小男朋友、打牌手背,最后是不名一文。表弟分家后摒弃服装经营,投资桌球城失败,后又与人合股办厂,因缺乏经验,苦撑了两年,最后彻底失败,不仅欠了银行的贷款,而且欠下了亲戚们近二十万元的钱款,最后一走了之,不闻音讯。亲戚们也因此不再走动。

去年腊月的那场大雪里,妻得病多年的老外婆故去,丧讯报来,妻去通知姨母,找到姨母发迹前居住的老房子,却也是人去楼空,怅然而返。

以上三则故事,可能有些说教味,但这绝不是我写这些文字的本意,因为我也不是个能积财富的人。前不久看到一篇韩国学者写到印度旅行的文章,说到印度人的财富观念——天下财富归天下人,你的即我的,我的即你的,你家财万贯,也不过是个暂守人。呵呵,这比交符合我的主张。

2008-2-24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彭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林秋菊点评:

财聚如沙,浪中来去,固守的城防是做人的良知。一句话说出了一篇文字的内容。通观上面三了例子,每一个都是作者所熟悉的事情,细腻的文字把他们娓娓道来。其中数据的处理增强了人们的可信度。其中细节的描写也是非常的好。简单的句子中间却是处处透着闪光点。在文字的最后更是说出了主题天下财富归天下人,你的即我的,我的即你的,你家财万贯,也不过是个暂守人。闪亮的文字说着闪亮的观点。通篇文笔流畅,结构严谨。建议精华!

一声叹息点评:

三个小例子乃生活中常见之事,财通万物,人人都想拥有。但是君子爱财,需取之有道。明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懂得做生意的厚道诚实;庆久的成功是懂得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姨母家的兴衰却有了红楼贾府之悲剧,有钱了却忘了义,凡是见利忘义者,最终只能是一无所有!三则故事含义深刻,教育深远!

文章评论共[6]个
林秋菊-评论

又看到了一篇好文!欣赏!at:2008年02月24日 下午5:00

舍郎-评论

红楼梦中那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唱得好: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我们做人还是知足常乐、以德做人为好。不要做孔方兄的死奴才!at:2008年02月24日 下午6:28

天涯高歌-评论

不错不错,喜欢,写的真好!at:2008年02月24日 下午6:57

轻轻走来-评论

以上三则故事,可能有些说教味,但这绝不是我写这些文字的本意,因为我也不是个能积财富的。前不久看到一篇韩学者写到印度旅行的文章,说到印度的财富观念——天下财富归天下,你的即我的,我的即你的,你家财万贯,也不过是个暂守。呵呵,这比交符合我的主张。
那样的大思想,大作为,我是望尘莫及地at:2008年02月24日 晚上7:25

吴钩-评论

看过at:2008年02月25日 清晨6:42

刘不浪-评论

。呵呵,这比交符合我的主张。
at:2008年04月23日 晚上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