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们岂能如此健忘江正川

发表于-2008年02月26日 早上9:10评论-0条

最近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名义,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将在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可15首京剧教学曲目中居然有三分之二是出自昔日江青一手炮制的“样板戏”。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传承?京剧在我国有两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可谓国粹,将其传承,或发扬光大未尚不可。因为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早在公元1790年乾隆年间,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进京,就是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十九世纪初清嘉庆、道光年间,湖北汉戏艺人进京参加到徽班中演出。从此二黄和西皮的合演和相互影响,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时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需要,在艺术上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在继承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其他戏曲的长处,特别是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逐步形成了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模式。1840年以后京剧正式形成。这时的京剧经常被招进宫廷内演出,逐步取代昆曲数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的统治地位,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大剧种。继而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根据资料显示,京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常演的也有三四百个。这难道还不及江青一手炮制的“样板戏”?

如果说有所谓“纯艺术”这个概念的话,“样板戏”中的许多剧目也都是在前人编创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也确实代表了六十年代之前中国戏剧在艺术上的最高水平。它主要体现在京剧表演形式和唱腔音乐设计上。譬如随着钢琴、圆号等西洋器乐的融入从而丰富了中国戏曲音乐表现力,也就此注入了比较强烈的现代气息。而表演形式、声腔发声等融合了话剧与歌剧的元素,使古老京剧在表现力上显得更加丰厚圆润。自然也是为什么有相当多现在人包括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根本原因。可问题是“样板戏”不是什么“纯艺术”,也不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它是纯粹为文化大革命这个极左政治服务的工具。它的每一句台词、每一道布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动作设计,无不浸透着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理念。所以:人们喜欢的终究不是唱段中的内容,而是喜欢那优美的声腔旋律而已。虽然艺术创作主体应该是参与创作演出的艺术家们,但却是江青直接领导掌控和参与的。就如参与其事的已故作家汪曾祺,他在回忆中说得明明白白:不用说“人民”起不了作用,就是他这个执笔人,也只能都听江青的。因而在创作原则上、艺术表现手法上无不深深注入了江青及当时极左文艺思想的理念。就此打上了很荒唐也很滑稽的政治标签——“样板戏”。我们姑且不谈“样板戏”的提法本身就是对艺术的嘲弄,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但事实上,江青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把这些劳动成果据为己有,并且把原来的编创者们相继打成“反革命”。因此而被戴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旗手”的桂冠,继而在文化领域实施文化专制主义。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凡是从文革过来的人都知道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给中国的是一场什么样的灾难,带给戏曲艺术的又是一场什么样的灾难!都知道“样板戏”跟文革有着什么样的关系!1969年9月《红旗》杂志发表文章,提出“学习革命样板戏,保卫革命样板戏”的口号;1972年“四人帮”炮制出一个文件,将“三突出”奉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次年,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给电影《园丁之歌》扣上“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罪名。一时间,"破坏革命样板戏"就是反对江青,甚至成了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司令部的代名词!

因此“样板戏”不仅对文革的发动有着独特的作用,而是八亿人民八个戏,几乎伴随着整个文革十年的进程!这场灾难性的运动使全国大多数剧团解散,众多戏曲演员遭到迫害,文艺戏曲舞台上遍地狼烟,满目萧条。而“样板戏”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政治气候中炮制出来的。而里面的“三突出”原则,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形象,只能说是为一场空前的造神运动做铺垫。整个文艺创作在这种原则统领之下生产出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假、大、空作品。

所以:“样板戏”不仅是作为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反动,还是文化专制主义的典型表现,同时也是极端专制体制和个人崇拜主义的产物。“样板戏”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在文艺领域实践的代表。如果说“样板戏”是对的,那么江青的旗手地位就不可动摇。但众所周知,每一部"样板戏"的诞生,无不充满了血腥的阶级斗争。而当年审判江青的时候,实施“文化专制主义”正是其主要罪状之一。

要知道无论“样板戏”的旋律有多么优美,唱腔有多么高吭,但其内容无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再听样板戏就象现在日本人听到《君之代》,德国人听见《德意志高于一切》、《元首召唤冲锋队》那样,感觉仿佛是在为纳粹、军国主义招魂,必将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我们别忘了!在中共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文化大革命不是三七开,而是从根本上给予了否定!同时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上下一致的共识。如果我们还记得历史,那么当年推动文化大革命最主要的宣传手段之一就是“样板戏”!

当“样板戏”堂而皇之地被列入教科书时,就意味着是对“样板戏”给予肯定。但哪怕肯定它的一个部分,也会造成广泛深远的影响,那就是文革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当真如此,就势必造成人民思想上的混乱。而文革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一场浩劫,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但忘却这一事实,不仅意味着背叛,而且是对良知的践踏,也是对人性的蔑视!更是对正义的挑衅!我们岂能如此健忘?!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暖玉 | 荐/暖玉推荐:
☆ 编辑点评 ☆
暖玉点评:

“文革”已然成了历史,对于“文革”后出生的人;“文革”还没有结束,对于亲历“文革”的人,因为,十年的思想的灌输,意识的强加不会于一朝剔除,仍有所残留。
“文革”的是非已有定论,人所共知,但“文革”的直接产物“样板戏”应褒应抑,应留应废,还是留与废有个适当的比例,还没达成共识,不知你读了此方,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