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说说于丹沧海泛舟

发表于-2008年02月27日 早上8:34评论-0条

于丹,一个当今中国知名度极高的女性,一个万众瞩目的“国学超女”,一个在文化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自2006年“十一”黄金周亮相《百家讲坛》后,于丹的名气迅速飙升,光耀华夏。2006年11月26日,于丹《〈论语〉心得》签售现场外,等待购书的读者排成“长龙”,竟然造成附近交通阻塞。这一天,于丹共签书12600本,比易中天在上海书展期间创造的签售4000多本的纪录多两倍,销售量和签售量刷新了全国所有书店的纪录。不仅如此,于丹的影响还在持续抬升。那么,于丹奇迹是怎样创造的?于丹究竟带给我们什么?

笔者认为,于丹(孔子学说或庄子学说)心得的本质是对经典的引申解读、深刻感悟,是对圣贤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光大。无论怎样解读,都不会超越经典固有的思想精华和特性(这是由经典本身的时代局限决定的)。于丹解读论语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这和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均属一类“体裁”。谁也能以自己的方式解读经典。只是在解读论语或经典的人群中,于丹更胜一筹。不过,于丹仍难能可贵。因为对《论语》的理解或把握过去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学术界,而于丹让经典最大限度地走向大众,引导大多数百姓喜爱经典、研读经典,并运用经典去透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推动了国学大众化,促进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于丹依靠非凡的解读和个人魅力做到了这一点。这是于丹的成功,也是国学的胜利。有一种观点认为,于丹一头扎进故纸堆,思想没有什么创新,不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新鲜的东西,但这并不防碍于丹成为一名好教授。更有甚者,认为于丹心得的思想是消极的,成为人们精神的麻醉剂。这和历来对孔子学说的批判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孔子本人就劝戒人们当君子,不当小人,而君子在现实生活中老吃亏的现状孔子并未很好地解答,所以就造成社会上君子老是吃不开,而小人则处处得势。试问,仅仅“以德报怨,以直报怨”能解决好人老吃亏的事实吗?孔子学说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治理社会不仅要有德治,而且要有法治。人生立世,有时必须学会圆滑,不会很好地保护自己,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于丹只是一个经典的解读者,而不是社会问题的解决者。

于丹的成功昭示着当今确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能理性地、从容地、科学地看待一些文化和社会现象。现阶段,我国正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于丹心得无疑暗合了“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于丹心得也为现代社会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人们带来人本思想,温暖了人们的心灵,所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青睐。尽管现在的腐败很严重,尽管现在的社会问题很多……但勿庸置疑,民主还是在发展,社会还是在进步,文化还是在繁荣。不可想象,在那个极左的时代,在那个“批林批孔”的时代,于丹能冒出来吗?别说冒出来,恐怕稍有点火星,就要被踩灭,遭到残酷的人生攻击和政治迫害。从这个角度讲,从客观方面讲,是时代造就了于丹。从主观方面讲,于丹本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得到足量的释放,而时代给了她契机,《百家讲坛》给了她平台,身处北京给了她地利。在此情况下,于丹不成功也难!阎崇年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四个条件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诚如是也。

于丹心得充分表明,原来经典可以这样解读,并且解读得很好。在于丹的解读下,经典不再晦涩难懂,而是那样地丰富有趣。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身心疲惫的,总是处于竞争压力下的,忙忙碌碌的人们不需每个人都去研读经典,也不必每个人都成为学者,只需在于丹(或别的学者)的启发下,自觉不自觉地学些圣贤的治世经典,在圣贤的光芒普照下茁壮成长,掌握一些朴素的为人处世之道,给自己的生活添一些思想和动力,不是很惬意的事吗?

圣贤(孔子、庄子等)不是万能的,于丹也不是万能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部经典能解决人们遇到的一切问题。明白这一点,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普通百姓不应苛求圣贤,不应苛求于丹为我们解决人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烦恼、忧愁、抑郁等等。经典只是打通我们的心灵之墙,温暖、抚慰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一种信念,给我们一种力量,保持我们善良的本性,使我们脆弱的心变得坚强起来,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进而支撑自己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勇敢地走下去(此所谓外化,内不化)。《百家讲坛》采访易中天,问学历史有何用?易中天答曰,大用无用。也就是说,学历史太有用了而显得没用。这和于丹解读《论语》殊途同归。《论语》只是给我们提供一种为人处世应遵守的道德理念,而不能用它去维持生计、精于算计。如果要学谋生的本领、对付别人的办法,那是实用技能、《厚黑学》、《三十六计》等解决的问题。

理性地看待于丹,理性地看待经典,理性地看待中华文化,古为今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屏弃封建落后文化的糟粕,让传统文化抚慰我们的心灵,以一种乐观、豁达、坚强的态度去演绎人生和事业,奏响时代大发展的强音。这是于丹心得带给我们的最有益启示!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沧海泛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季锋 | 荐/季锋推荐:
☆ 编辑点评 ☆
季锋点评:

文化,本就是一种心灵 的体现。不要苛求太多,反而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