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敲出这个题目,华子说很好,这个再平常不过的词准确地表达了他的心境。
我说华子,这样的题目没人看,不如改成《我的qq女友》,我保证点击率会过百万,华子说,臭小子你要敢改,小心我天天砸你们家玻璃……
华子是我从小光着屁股一块长大的伙伴,我对他的了解就象了解我自己。
华子说“很好”这句话时,刚给我讲完了他和掌心的故事。
华子和掌心的故事,是个现代童话。
故事的起因再平常不过,有次华子给朋友打电话,拨通时,里面传来一个女人清脆的声音:
“你好,哪位?”
华子忙说:“大军在哪儿?”
“你打错了。”
“对不起,”华子话没说完,就听见对方很响亮地“啪”地一声挂了电话。
“唔,这事闹的!”华子抬手看时,才发现自己按错了一位数。
这个情节可能所有打过电话的人都遇到过,华子象大多数人一样,以为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并没放在心上。
如果不是春节那条短信,也就没有了华子和掌心的童话。
那是一条再平常不过的短信:“在鼠年到来之际,晓筝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吉祥,万事如意!”
华子细一看,差点没叫出声来,那次他按错了的就是这串号码!这号和大军的号一模一样,只是有两位数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否则他也不会按错!
由此,华子知道了那个女人叫晓筝。
“晓筝……”,华子默念着,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可令人纳闷儿的是,事隔半年,他只误拨了一次这个手机号,对方怎么竟会把新年祝福发了回来!华子想不透,想不透的华子为此小伤了一回脑筋。
凭心而论,华子不是那种花心的男人,不想弄出点花花事。可是这次他实在是想不透为何世上竟有这等巧事。他想,干脆回复一条,于是,他把朋友发来的短信找了一条平实而真诚的祝福,顺手发了回去。
这次,华子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华子算不上圣人,也够不上智者,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某些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下,他脱离不了现在看来也许有些庸俗的框框儿,当时,他越是收不到回复,越是较上了劲。过了两天,他再次给对方发过去一条祝福,这次华子稍稍动了点心眼儿,他左挑右选,找了一条自认为水平蛮高的短信发了过去。
“你是?”对方惜墨如金。
“坦率地讲,咱俩不认识,但是我知道你叫‘晓筝’,半年前我因一次误拨,曾打搅过你一次,那次我只说了声‘对不起’就挂了。原本以为,你我就此成为陌路,可是不曾想,除夕之夜,我在事隔半年之后收到你的祝福,由此也知道了你的名字。我相信,你是个善良的女人。人说,缘是天定,份在人为,我非常珍惜这好不容易又续上的缘份。说实话,我不想失去你这个朋友,所以再次给你信息。好了,不和你唠叨了,谢谢你能耐着性子看完这些颠三倒四的文字,开心每一天,呵呵。”华子一口气写了这条长长的信息,心里却七上八下地嘀咕,人家会不会以为自己是个神经病啊?
“谢谢你,真的是很巧,我也不知怎么回事。呵呵,祝你好运。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啊?现在有点不公平了啊。”
“呵呵,这简单,名字嘛,它就是一个代号而已,总有一天你会知道的,但不是现在。”华子回复过去,他这次放了心,看来对方没把自己当成神经病。
“一个大男人,这么小气,哼!”
“对不起,晓筝,请相信我,我现在有事了,不能陪你了,对了,你有qq么?有时间网上聊吧?510……墨子临风,这是我的qq号。”
“395……爱如掌心沙。”
晚上,华子打开qq,有提示掌心请求加入,华子点了“同意”,加上后,却发现掌心并不在线。
郁闷。
“真诚不是智慧,但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有许多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凭着真诚却轻而易举就得到了”,点开她的个人说明,看着这句话,华子想:这是个怎样的人呢?
临下线,看着那个黑黑的小头像,华子有些失落,他想起自己不知从哪看到的一句话,顺手打了过去:缘份不在时,再多的刻意也没有用……一直在等你上线,可是不见你来。呵呵,祝好。
“因这两天身体不大舒服,没有上来。”
打开qq时,华子看到这样一句留言。不知为何,华子心里一紧,“怎么了?感冒?严重么?需不需要去医院……”华子还想追问几句,可是他忍住了。是呀,问一万句,自己能帮得了什么呢?下线时,华子留了淡淡的一句:祝你尽快好起来。
“总是这么不凑巧,呵呵,我没大事的,放心。”
好象是故意别着劲儿似的,华子说,每次都是阴差阳错,就是碰不到同时在线的时候,可是华子感到,丝丝缕缕的牵挂顺着qq爬过来了。
“不要等到有了‘大事’才让我不放心了,毛丫头,我不希望那样啊。”华子敲出这句半开玩笑的话,下线。
“应酬多,注意少喝点酒。”
再开机时,收到这句留言,华子说,当时我心里忽地一暖……特想找个人聊聊。
华子打我手机,出来喝酒。
半瓶酒下肚,华子说:“你是我最好的哥们儿,你说,这是不是缘份?”
“是,”我说,“其实我挺羡慕你的,你这个臭小子怎么会有如此福份,竟通过这种方式结识了一个红颜知已。”
“红颜知已?你小子别拿我开涮了,我们从相识以来,跟俩没心没肺的傻瓜一样,全是靠着留言在说话!这话也就和你说说,换了人,谁信!”
“讲完了?”我问。
“讲完了。”华子说。
“蒙谁哪?哥们儿!”我不依不饶。
“臭小子,想嘛呢,你还想听什么?”他狠狠地擂了我一拳。
“老实交待,就没弄出点别的什么来?”我冲他坏坏地笑。
“你以为人人都象你想象的那样,非得搞出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传奇的恋情来?没有的事。”
“真没有?”我步步紧逼。
“去你的!说实话,你说也是怪,从她这,我确实感受到了一种清澈见底般的快乐。清澈见底,你懂么?这个词用在这儿,也许不大合适,可是我就想用这个词,我想不出还有别的什么词可以表达清楚我的意思。有时我甚至想,也许这样反倒挺好,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了某种因缘,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老天安排他们相识了,投缘了,然后,就这么默默地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牵挂着,温暖着……”
那一刻,华子很动情,眼睛望着天空,那天是阴历的十四,月光已然变得很亮,星星已早早地出来捧场……就在华子回过神看我的一刹那,我从华子的眼里分明看到了一种久违的纯真……
“装,再装!深沉过头了吧?”我故作深思状。
“说这话,你不懂,你小子永远不懂。”华子一脸曾经沧海的样子。
……
趁着月色,打道回府,躺在床上,久久地不能入睡,不知怎的就记起了仲利民写的《温暖的细节》,文中谈到,当年年轻的沈从文先生带着一枝笔闯荡北平,屡遭碰壁,沦落到了甚至想到军队混碗饭吃的地步……1924年的冬季,沈从文用棉被裹着两腿写作已经有两天没有好好地吃顿饭了,他给当时在北大教课的郁达夫先生写信求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达夫先生自己也很艰难,但他收到信后,还是摸索着找上门来,看到这位热血青年如此窘迫,就解下自己的浅灰色羊毛围巾替他系上,带他到小饭馆吃饭,并把找回的三块多钱留给了沈从文,这让举目无亲的沈从文感到无比的温暖……沈先生在友人的温暖中成长起来后,他也时时温暖着后来者。据汪增祺先生回忆,沈先生经常帮习作好的学生邮寄稿件,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资也相当可观了。其中有一个细节格外感人,为了节省邮资,沈先生会把稿纸边裁去,只留下纸芯……
说实话,那天看完这篇文字,我的心暖暖的。当今世界,这边灯红酒绿,那边战火纷飞,滚滚红尘中,人们熙熙攘攘、利来利往,酒桌上谈笑风生,亲兄热弟,散席后勾心斗角,不惜背后插刀,再踏上一脚,已属不鲜……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某一天想吃点素菜清清口,才发现,原来小葱儿蘸酱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其实,人生一世,赤条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算他天生练就了笑里藏刀的本事,我想那脸上的肌肉也未必比别人坦诚而爽朗的开怀大笑时的感觉来得舒坦……有时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并不需要过多的表白,那种真诚的、淡淡的、温暖的细节,就象轻柔的春风一样,不经意间,就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树梢儿,吹红了漫山的杜娟……我想起了刚才华子的那句话,“我心里忽地一暖……”
华子之于掌心,相识缘于温暖的一瞬,但愿他们能历久弥新,使这一瞬,变成永恒,永远地温暖着他们……
-全文完-
▷ 进入指尖上的音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