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3月13日,股市遭遇“黑色星期四”,沪深两市均高开低走,开盘后一路杀跌。上午10点左右,上海一证券公司内一名老翁,在念叨着“又亏了!又亏了!”之后,猝死在营业厅内。椐透露,老翁投25万入市,最后亏得剩下5万,心理的沉重打击是猝死诱因。报纸还就此附了一篇评论,但只是局限于技术性层面的股评。
老翁是在股市行情看好时投入大量资金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有利可图”,但这种结果是老翁万没料到的。如果在入市之初能接受一定的投资风险指导和规劝,使其明了股市的实质和风险。相信他断不会投入如此之多,心理上也会有一定的抗风险准备,也就不至于在一朝突变下精神崩溃,酿成悲剧。
霍尔巴赫说:“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碰撞,对财富、对利益的追逐成为“大众化行为”。尤其是随着证券、彩票等新兴特殊市场的出现,“一夜暴富”的心理被空前催发。加之相关法律、社会机制的薄弱,以及一些媒体舆论负面的误导,导致无视风险的盲目投资成为普遍现象,由此凸显身层次的社会化问题.
震惊全国的河北邯郸农行被盗案,任晓峰、马向景两名犯罪嫌疑人将4300万盗款购买彩票,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无视风险而盲目投机的极端体现,使之成为丧失一切理智防线的疯狂赌徒。从整个案件分析,他们不是一下子跌入犯罪深渊的,买彩票从最初的几元几十元到最后的一掷千万,这其间没有任何外在的风险警示。彩票在他们眼里就是财富的代名词,投入越多,回报越大。虽然这属于个案,但设若当初他们能通过接受一定的风险教育,明白彩票投资的实质,明白投机的不确定性,可以相信他们应该能够避免疯狂购彩,而不至使风险不断累积膨胀,最终走向罪无可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什么经济产业,均不可避免其风险性,只不过其性质不同、程度不同。举例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主要以分散的中小个人投资者为主,中低收入者较多。同时,因为进入门槛低、从众性明显,其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的经济建设尤其是投资领域要稳健发展,首要是重点加大公众投资行为“抗风险教育”的力度与广度。通过健全公众投资者教育机构和制度,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及新闻媒体广泛积极参与等有效举措。从而“培育”理性和成熟的投资者,强化风险防范的调节机制,反过来有力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有序,健康运行。这,又何尝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开头提到的股评上来,该文章的最后说:“相信股市的黑色星期四即将过去,‘天堂里没有涨跌停’不再重演!”。试问,股市的黑色星期四过去后,就不会再来吗?只要它还是股市,涨跌停就不会停止,黑色星期四就不能避免。从这点说,我们只有拥有了理性投资心理的公众,才有望避免“天堂里没有涨跌停”的重演,市场经济尤其是投资市场领域才能走向成熟和健康发展·
-全文完-
▷ 进入东皋书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