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关爱孩子的父亲
十八年前的那个秋天,天空是那么的蔚蓝,似乎比以前我所经历的任何一个秋天都要灿烂。
那日,我领到了寄托着全家人期望的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回到家,一家人围着那张满载寄托的纸看了半天。父亲看了几遍,深深的额纹舒展了许多,但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忽然,我觉察父亲好像轻轻地叹了口气,随即就把目光投向了窗外。
我家世代农民,我是这个家第一个就要跨出“农门”的人。老家离学校很近,就隔着一块菜园子,因此父母一直以来的希望就是让我在初中毕业以后考师范。父亲常常这样说:“教书好啊,不管哪朝哪代都离不了教书的!”我也深受老家学校老师的感染,认为做老师真的好伟大,所以当我在填写报考自愿的时候,就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师范学校。不过还有一个原因,那时考试制度刚刚恢复不久,大中专院校招生的人数是很有限的,相对而言,考师范学校要容易些,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只要能考上个什么学校,跨出“农门”将来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就很不错了。
说真的,得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就像捧上了个金饭碗,憧憬不尽。我一个人揣着通知,在家后面的小山上足足的呆了一个下午,对着天空尽情的幻想。不过我发现父亲并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当时我不明白,后来渐渐的懂了--父亲是在为供我上学发愁!
这个暑假,父亲不知道拉着板车跑一百多里路到遵义卖“砂锅”(一种土烧制的烹饪用具)去了多少趟,不过我知道他常常是在深夜出发,然后又是在深夜回来……后来,我上学的第一笔费用总算是凑足了,父亲的脸上才有了点笑容。
在我快要到师范报到的前几天,父亲白天忙完了农活儿,夜里又摆弄起木匠工具加班用杉板为我做了个挺大的箱子,大得足足能装下我全部的行李。
就这样,我上学的全部准备工作总算做好了。上学的那天,父亲扛着他亲手做成的箱子走向公路,然后又踏上了去南白的汽车,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安顿好之后,父亲才又匆匆的与我告别……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我的内心格外酸楚,差一点就哭了。
在我读师范的三年中,父亲的背更弯了……
而今,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永永远远的离开了我,但父亲那日送我的情景,却无时不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难以忘怀。我多想能再次与父亲通行,可是父亲,您知道吗,我有多么的想您!
父亲!
本文已被编辑[悲秋道人]于2008-4-12 10:23:0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王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