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很流行说:很x,很x。
这个世界不一定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人生的道路也并非由我们设计,它往往:很平坦,很崎岖,然后又很平坦。
突然想起,蝴蝶是怎么样形成的?据说,蝴蝶是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一生要经过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期、每个时期的形态差异相当大。然而每一只会飞的蝴蝶一定要经历破蛹的悸痛,最美丽的蝴蝶背后有点最深的痛,它们痛得想飞。
再想想,人生道路不也跟成蝶有点雷同吗?通常,我们把一生分为婴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几个阶段。然而,每个阶段都有该做和不该做的事,到该做的时候就要把握好时机,不该做就决不要做,否则我们就会像一个游客,到第一个景点时,以为那就是最美的地方,在那用完了我们的所有胶卷来拍照,但当我们来到第n个景点时却发现那其实不是最美的,但那时我们已经没胶卷了。
很多时候,我们却常常犯重复的错误,没有到达最美丽的地方,就已经没有胶卷了。
破蛹前,我们可以为自己找到人生中美好的一方净土,那里没有欺骗,没有痛苦,只有快乐和幸福,而且心灵的最深处,总飘荡着一段优美的旋律,迷人,珍贵,如果可以,总希望能够把这一段旋律永远打包、收藏,用人生的胶卷把它一一冻结,然而,那只是人生的前一个阶段。
有谁会告诉我们说,优美的旋律没有终结呢?谁会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只有平坦的路呢?谁会告诉我们那是人生最美丽的阶段呢?
破蛹的时候,我们会认为那是我们人生的分水岭,往往取决定的作用。在这个时刻,谁都想飞,但是,是否谁都能飞呢?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删除痛苦,甚至想过平步青云,可是我们又很不幸运,因为有一种声音轻轻地告诉我们:人生有酸甜苦辣,人生会一波三折。
试问一下,尝试到破蛹的悸痛时,我们犹豫过吗?想过放弃吗?似乎有过相同或者相似的感觉:曾经那段美丽的旋律就这样突然中断了,甚至断得无影无踪;人生的道路将要越出轨道了,手上没有胶卷了。
我们经常犯一个矛盾论,常常问得连上帝都想笑:人生的大道理中,谁都懂,可是能真正领悟的人,又有多少呢?很抱歉,又习惯倒问自己:都说世界是公平的,为什么别人能领悟得到?而自己却不能呢?为什么别人能承受破蛹的痛苦,而自己却不能呢?
《尘埃落定》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有三大痛苦:第一,得不到;第二,得到后不过如此;第三,失去后却又发现是最珍贵的。
也许我无法解释三大痛苦的历程,但是我知道那宛如一个破蛹的过程,一开始,我们只想逃避痛苦,只想飞,只想着如何一步登天。可是当别人熬过之后,自己却羡慕妒忌起来,羡慕别人飞得如何得美,飞得如何得高,飞得如何得自在。为什么当初自己不也尝试一下呢?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完全蜕变的机会呢?为什么不为自己留点胶卷呢?能不能飞,就只有这么一步之差,而这一步,我们却时常感觉到很遥远,不敢尝试踏出这一步。因为逃避,因为痛苦,因为无法接受,因为无法忍耐,因为优美的旋律在这一个时候中断了。
但,如果能从破蛹的挣扎中挣脱出来:痛苦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破蛹何尝不是一个完全蜕变的过程?
看见了吗?不是每一条铺满樱花的道路都是平坦的;不是每一座崎岖的山都如我们想象中那么艰难翻越的;不是每一次出航都会遇上暴风雨的。
听见了吗?美丽的旋律还在飘荡着。有一首歌的名字叫做《水手》,里面有句歌词不是这样唱的吗: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对!因为人生的道路总是:很平坦,很崎岖,然后又很平坦。破蛹后,迎接我们的是美丽;破蛹后,迎接我们的是一片晴空;破蛹后,迎接我们的还是那段美丽的旋律。拿出我们还剩下的胶卷,把这美丽的瞬间告诉世界的每一个人,然后再细心聆听人生那段完美的旋律。
-全文完-
▷ 进入吴丽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