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过程2剑雨梅山

发表于-2008年05月02日 晚上7:29评论-0条

教导大队的营盘在远郊,是一个封闭的大院。房子比较陈旧,礼堂上还有一个硕大的有关水泥砌成的红五星,已经退色,但依稀还可以看出这里的历史。武警新兵大队有三个中队,陈代军分在二中队二班,路家书和那个精明的老乡和之云一起分在三班。班里已经到了7个新兵,没有床,铺上棕垫,一律睡在地上。

家书跟着一个老兵走,到班里一见别人起来,齐声喊老兵:班长。家书这才知道老兵就是自己的班长,心下有些诚惶诚恐,手足无措的马上把袋子打开,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几个苹果和一大把花生给班长,紧张巴巴地说:“班长,尝尝我家里带来的东西吧。”班长姓温,叫温满胜,广东人,个子不算高,人很精瘦。他摆摆手,似乎是不屑,又似乎是关心地说:“我不吃不吃,要不你给大家吃吧。”路家书于是听话地把东西给大家分了。先来部队几天的新兵们也不客气,三下五除二就帮他消灭了那些东西。和之云没有带吃的,他带了烟,拿出一包硬盒子白沙烟给了班长,班长很自然地接过了,没有说什么。家书觉得和之云比自己确实要成熟得多。

第二天清早,是星期天。路家书他们从地铺上爬起来,按照班长晚上交的方法磨被子。忽然听到外面有清脆的女声在喊着121的口号,他的心猛地跳了起来,女兵们的口号显得尖锐而温润,直刺人的心灵,带有些许刺激,些许温情,仿佛是久远的回忆,这感受说不清,道不明。这种怪怪的感觉一直伴随他的军旅生涯。他不知道这里还有女兵,于是很奇怪地问先到的新同志,才知道这里有省军区一个排的解放军女兵,因为当时武警支队组建时间不长,没有专门的训练基地,于是借用了省军区教导大队的地盘。

由于还没有正式开训,班长们都带着本班的新兵开小灶。上午,三班的温班长带着家书他们8个新兵来到操场上,用带有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一字一顿严肃地说:“新兵训练,啊,是改造你们,从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重要一环。你们要有良好的,啊,思想素质,更要有健壮的体魄,不然,你,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武警。”

停了停,他又说:“下面,我检查一下,你们的体能。目标:围绕操场,跑十圈,我,在这里计时,开始。”大家目瞪口呆的望着眼前这个硕大的军营操场,心底一阵发虚。

“快跑,最后三个跑完的人,罚50个,俯卧撑!”

随着温班长一声大吼,8个新兵开始没有方法地撒开腿狂奔。

家书的腿比较粗,不知道是小时候站桩太久的缘故还是遗传母亲的原因,但不管什么因素,导致的结果就是他跑步不算行。尤其是急速跑了几百米便感到呼吸紊乱、两腿发软、心跳加速,整个人痛苦得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但他是个聪明人,善于在实践中寻找方法。因此他首先是忽快忽慢的跑着,努力寻找体力消耗与回复的平衡点,当他终于将自己的步伐固定在一个节奏上时,呼吸也明显的顺畅起来,几圈下来,起初领先的新兵气喘吁吁的落后了,家书和另一个新兵仍然不紧不慢的跑在一起,他们两个同时朝对方伸出了一根大拇指。

8个人只有5个人跑完了全程,和之云和其余两个人倒在路上站不起来,喘得象奔跑结束的狗一样,身上淌出的汗水都把军装给彻底浸湿了。

第三天,支队领导集体来新训大队进行了开训动员。

这是路家书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两杠两星和两杠三星的首长,橄榄绿的衣服配上金黄的肩章,肩章上缀满亮闪闪的银星,他的心中充满羡慕和敬畏。支队首长在主[xi]台坐定后,大队长暴喝一声:全体起立。立正稍息然后转身,声音洪亮地向领导报告:支队长同志,新训大队参加开训动员大会,应到310人,实到310人,请指示。报告人:大队长高复出。

听大队长的报告内容,家书就知道接受报告的是支队长。支队长身材适中,但比较黑,脸上有着中华文明一样深刻的苍桑;他站起来很认真、很标准地还了一个军礼,高声回复:按计划实施。

310人坐下,主持大会的教导员介绍了今天到会的支队首长,在大家的巴掌拍红之后,矮矮胖胖的李政委就开始做重要指示,是一番大道理加慷慨激昂的演说。路家书没有听懂政委的河南口音,但他知道政委是在讲新兵训练的重要意义和提的一些要求,有一句话家书听懂了,那就是要完成从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李政委讲完话,副支队长宣读了新训计划,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支队长又做了重要指示。

仪式结束,这一年度的新兵训练就算正式开始了。

新兵训练的前期主要是队列训练和擒敌基础训练。同时进行体能上的强化。

队列是基础,三种步伐要求准确到厘米。武警部队有句行话讲“老兵怕队列,新兵怕拳术”,因为队列动作简单但又标准很严,摆臂要到位,横看竖看都要是一条线。踢腿,脚离地面的高度要拿尺子量,反反复复、练来练去很枯燥,老兵们耐不得这个烦。新兵们却喜欢队列,反正走来走去虽然枯燥但却不算累,起码比搞体能训练轻松很多啊。解放军的行话喜欢讲“老兵怕枪,新兵怕炮”,老兵怕枪,是因为枪弹不长眼,战场上的子弹像夏天傍晚的蚊虫一样乱飞,随时会让你碰上。炮弹炸起,声响巨大,新兵吓的尿裤子,老兵却有经验,哪里炮弹炸起一个坑,就赶紧往里跳,炮弹一般不会落在同一个坑里面的。武警部队的新兵怕拳术,主要是因为拳术需要基本功,压腿下腰对大多数没有武术根底的新兵来讲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路家书的几个叔叔舅舅在家乡都是当地有名的“把式”(武师),民风使然,所以他从小就练过好些年站桩压腿的基本功。身体素质不错,尤其腿腰的柔韧性比较好。虽然大腿较粗,但力道猛而且灵活异常,他的腾空侧踢和连环腿是相当不错的。路家书在没有当兵前,曾经在水泥厂的街道上和三个小混混打过架,几腿就把混混们打倒,这是路家书的骄傲。武警部队的经典科目就是擒拿格斗,拳腿功夫对家书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他还巴不得天天进行拳术训练呢。而对于其他没有基本功的新兵来讲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因此训练场上每逢进行拳术训练,就一定会有因为被班长强拉狠压韧带而引起的阵阵痛苦嚎叫,看那情形,简直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啊。新兵们嚎叫的声音总让他想起小姨父的行当来,路家书有时候止不住想笑,因为小姨父是西湖镇上有名的屠夫。

部队对于刚迈出校门的路家书来说,一切都很新鲜。新鲜得就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第一天到部队,他就觉得吃饭很有意思,部队的吃饭不叫吃饭,叫开饭!在开饭的时候还要全连集合唱歌,声音唱的不响亮还要挨骂。美名其曰是唱歌能呼出压在心里的废气!能够多吃点。当然这话是班长说的!后来才知道,这是部队的规定之一:队列集合有歌声。吃饭当然要列队集合的,所以当然也就要唱歌了。全体官兵进入饭堂后都站在自己班的桌子前面不动,听值班的排长或班长喊一声:“坐下、开饭”。然后全体人员坐好,每个班,都有规定,班长不动筷子,大家就不敢吃。

新兵们背后发牢骚,说吃个饭还这么麻烦,真他妈难受。

路家书倒不觉得难受,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切存在的就必然是合理的。既然部队有这样的规定,当然是有它合理存在的理由,他只是感觉比较烦琐,有点像佛教徒饭前要念经一样,心里想难怪孙悟空受不了唐僧那一套。但换个角度来想,那么多新兵来自天南海北,他怎么就能够从一个小青年、甚至小混混成长为合格军人呢?除了革命理论的教育外,恐怕日常细节的打磨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一块顽石,不经过长期的精雕细刻,它怎么能够成器?

部队开训的前半月,不断有新兵在晚上躲在被子里抽泣。没有别的,一方面是不习惯部队生活,因为不习惯,导致特别的想家,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留恋所有亲人的关爱,而乡愁也变得更加美丽。路家书却似乎没有这种感受,有时候他奇怪自己怎么这样冷静。后来想想,有两个因素制约了自己的离情别绪:一个是自己怀着迫切的愿望来当兵的,没有人强迫你,哪来哭的理由;另外一个是他15岁时在四川读过一年书,早就感受过了离家千里的心情。家书的姑父姑妈都是当年解放大军的南下干部,随大军入川消灭国民党残余。革命胜利后就留在了四川的西昌。姑父姑妈把自己的小女儿送到老家读书,因为内地教学质量好些,那年家书正好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姑父姑妈就建议家书来四川读子弟高中,一年后转学回来上重点高中,谓之曲线救国。本来是好事,但那一年对少年家书的影响却非常大。姑妈姑父都是老干部,尤其是姑父,简直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的原型,休息时间他就喊家书和他一起挑粪种菜。这倒没有什么,家书是农村孩子,吃苦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姑妈的大女儿,她那年刚生了孩子,性格有些怪,对农村来的表弟很不喜欢。她总以为表弟占了她父母的便宜,心里忿忿不平,便经常冷言冷语,基本上不把家书当亲戚,一个月后,她甚至给家书的父亲、也就是她的亲舅舅写信,言语间直接了断地透着不满。家书的母亲为此夜不能寐,常常哭泣。15岁的家书不知道这些内幕,但他会察言观色,他感觉到一种无声的压抑,他知道表姐不喜欢自己,生活里存在不能随心所欲的抑郁,他不太能够适应那种寄人篱下的滋味。白天没有什么,晚上就忍不住想家,想外婆、想妈妈,常常泪沾被窝。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他感觉日子特别漫长。放寒假了,家书的舅舅在老家给他联系好了梅上一中,四川的子弟学校开具转学证明就可以了。回来的时候正值年关前,火车上人满为患。姑父给家书提前买了座位票,旁边坐了一个年轻女军官,她是战友们塞上来的,和他同时上车。家书闻到一股女人特有的香味,恬淡的味道,一段旅程后,两人开始说话,记不清谁先谁后怎么开始的。但家书记得她是军校毕业分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在医院工作,老家在湖江省的楚才市,她爸爸是湖江省军区的不大不小的领导。家书平时听姑父念叨过;知道女兵,尤其是女干部,大多是有深刻背景的。

女军官问到家书打算将来靠什么学校,家书说想考军校,当解放军。她却一脸严肃地说:别,部队管的太严。没有意思。能够不上就别上,我的好些同学都受不了,患了癔病。

家书想了想,又说:我想考铁道学院。我喜欢开火车的感觉

女军官笑了,秀气的脸上露出洁白的牙齿和两个浅浅的梨窝,她笑着说:好啊,你要考上楚才铁道学院的话,我们说不定还能够见面呢,我回家还可以去看你呢。家书很喜欢她那种淡定而优雅的气质,心里突然悸动了一下:她好美啊,我真想爱她。

两天三夜的旅程很快过去了,临别的时候家书知道了她叫杨莹。家书开学后,杨莹给家书寄过几本学习资料,说是她寒假在书店找的,希望家书弟弟好好学习。家书非常珍惜那些资料,仔仔细细地包好封皮,一直珍藏着。后来杨莹回了部队,偶尔还有书信往来,大半年后就没有了音信,也许因为忙,也许换了单位,也许她转业了,也许因为别的原因,家书再也联系不上杨莹,但这个美丽的名字在16岁少年的心中永不泯灭。路家书回来后,他开始怀念那些日子,开始理解姑妈姑父的关心,但经历过那次离家千里以后,就似乎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所以当兵后,尤其在本省当兵,他倒是没有特别的想家愿望。新兵生活虽然苦,但却不是自己一个人苦,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家书的心态非常不错,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很阳光,对如何适应环境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他认为环境是因人而定的,也就是说要适应环境,首先要适应环境里的人。哲人说过: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也是他在那年读书得出的经验。于是,他在日常生活里便留意可以值得交往的人。一个星期后,他就和班里的吴春、和之云成为了要好的朋友,通过陈代军还认识了亲兵连其他班的一帮老乡。课余时间,大家互相聊聊天,说点心事,他觉得日子过得还算适应。

第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新兵的体能训练也加大了力度。说到体能训练,家书感觉自己的体质还算可以,毕竟在家的时候他还练过几年的功夫。俯卧撑训练,家书做一口气能做六十个,他比有的班长还做得多,是班上力气最大的。有的新兵一个也做不起来。班长们可不管这些,每天晚饭后出小操,总是先让大家围着大院跑上十圈,然后每人开始做俯卧撑,从十个,二十个,三十个的往上加,做不完就不准起来,看到偷懒的,一脚就飞了过去。做完俯卧撑就做蹲下起立、仰卧起坐、走鸭子步、百米冲刺。

每到傍晚,新兵和之云就小脸变绿,私下里叨咕着说满清十大酷刑又开始了。

在新兵体能逐渐加强和适应后,按照训练计划,就逐步进行五公里越野锻炼。家书和所有新兵一样,心头虽有些紧张,却还得硬着头皮上。第一次的越野只是简单的适应性训练,但对这些从没练习过的人来说,却是一次严酷的考验。家书还是沿用自己的呼吸方法,跟着队伍不紧不慢的跑着,把握住节奏,一路上幻想些美妙的东西,回忆着自己的中学生涯,描绘着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注意力转移了,一场五公里的路程,也不是特别痛苦的跑下来了。

新兵连一般要把在部队该学的东西都要基本学会。基本科目学习完后就开始进行战术训练和射击。家书当兵之前看过电视,看到军人带着枪匍匐前进搞战术,心里还不知道有多羡慕呢,那时只觉得当兵好潇洒。虽然在民兵训练时也摸过枪,但没有搞过战术。当自己亲身体验到个中三味之后,才发现在这潇洒的背后,需要付出太多太多的血与汗水!

战术场就是战场,在战术场上只有命令与执行,没有其它任何的理由。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对战术训练太过于简单的描述。一个匍匐前进,就那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能要你爬上整整一个上午。几天下来,家书的两只胳膊上都是磨掉的皮,晚上睡觉都不敢脱衣服,尤其最怕的是每周六去外面的澡堂洗澡,因为胳膊上磨破的皮沾在了衣服上,脱衣服的时候疼痛难忍·那段时间,膝部和肘部几乎没有完好过。但家书没有觉得特别的痛苦,他有种百炼成钢的想法,还把自己如何的坚韧,绘声绘色地写信描叙给女朋友少颖和其他朋友看。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新兵们能承受与不能承受的都在不知不觉中承受过来了。

那些日子和未来的日子里,一直令路家书记忆犹新的是他的排长邱奉天,邱排长是湖北人,这时已经是老排长了。不知道为什么,家书觉得排长对自己相当好,当然这个好是建立在和别的新兵的对比基础上的。比如他经常要家书帮他拿个小东西啊,或者亲切的拍拍家书的肩膀啊。尽管微乎其微,但对于一个孤独的新兵来说已经足够了。由于别的人很少有这个待遇,因此家书在内心里非常感激排长的鼓励和厚爱,细节的鼓舞很多时候是能量巨大的,要不现在风行“细节决定成败”一说呢?他因此对新兵连的训练与工作都有着火热的劲头。家书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排长对他们的调侃预言,邱排长指着身边的三个新兵,谈笑风生地说;你,路家书,将来可以当干部;你欧阳洪亮,可以转志愿兵;你王镇鲁,前途不可限量。不知道是偶然还是大家受了这个心理暗示的鼓舞,日后的发展基本应证了老邱的说法;王镇鲁一年后凭借亲戚关系调到了北京总部,真正“前途不可限量”了;路家书后来考上军校提了干,大家便失去了联系。但家书还是知道了欧阳的事,他先是在第五年转了志愿兵,自己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社会上的朋友往来密切。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女人,两人便开始郎情妾意相见恨晚,不久就如胶似漆;但女人是有夫之妇,两个人的爱不能公开,只能干地下工作。正是应了那句俗话:夜路走多了总要碰上鬼。果然,半年后,两人在一次幽会中发生状况,女人的老公跟踪而来,欧阳从招待所三楼跌到一楼的单车棚上,命是保住了,但腿断了,背后的故事曝光了。受了处分,撤消志愿兵资格,半年后被安排退伍。

熟悉环境后,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已是新训第二个月。一天晚上,是周末,看完新闻联播后,没有进行正常的体能训练,而是班长手把手的教新兵们打背包,并且还告诉大家晚上将进行紧急集合训练。这可是个揪心的事情。到部队两个多月了,家书第一次感到时间过的是如此之快,也从没像今晚这般心情是如此的不安。尤其是和之云,一遍又一遍地上厕所。新兵们谁也不敢入睡。最后是在班长和邱排长的监督下脱完衣服上床睡觉的,宿舍里一片静谧,但大家没一个真正睡着的。集合的号声始终没有吹响,终于熬不住了,当大家放松警惕,半梦半醒地刚进入迷糊状态时,却听到了嘟嘟嘟几声尖锐的哨声。这种声音在静涩的夜空中特别刺耳。所有人都是猛一哆嗦,才想起是紧急集合。只见原本安静的宿舍刹那间乱成了一窝蜂,到队伍完全集合好,时间竟用了六分多钟。新兵集训营的第一次紧急集合,就这么叫家书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有多没用!肥大的棉裤倒是穿上了,可军用皮带怎么也扣不上了!衣服也凑合着穿进去了,却怎么也找不到毛衣右手的袖口!被子捆起了,背包带却找不着了!鞋子勉强穿上了,歪七歪八怎么都觉着别扭……

值班员打着电筒检查时,队伍里洋相百出:这个的背包轻轻一抖竟然整个散了;那个的裤子前面穿到了后面;没有几个人的衣服扣子是扣对了的……邱排长非常生气,在夜晚微弱的灯光下,面孔狰狞地逐个点名批评,当路家书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他感到羞愧难当,那一刻,路家书觉得自己非常窝囊,那一刻,他感觉到北风特别的寒冷,吹在身上就象整个人浸没在冰窖里一样刺骨。出了洋相的新兵被罚跑三千米。这个夜晚是他军旅生涯中第一次难忘的记忆。也是这一次的紧急集合,家书在心里告诉自己:刻苦训练,绝不放弃,要努力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军人!

本文已被编辑[川菜]于2008-5-2 21:57:03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剑雨梅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川菜
☆ 编辑点评 ☆
川菜点评:

新兵训练很苦、很累、很严格,但对一个有志、有准备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文章插叙过多、且有的根本以文章无关,冲淡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质量。纯属个见,供参考,问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