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回望老城千阙低吟

发表于-2008年05月06日 晚上10:47评论-3条

滦州的新城太新了,我却不知道老城到底有多老,如果上溯到殷商黄洛,它已经3500多岁了,即使从大辽正式定名滦州,它也有1100岁了。老去的不只是时间,一并老去的可也有一个城市的灵魂?流逝的不只是岁月,可也有一个城市的传承?

我们一行四人,倒提着伞,在一个疾风骤雨初停的午后,走入了古滦州的寻常巷陌中。

午前,我们避开繁华的新城,坐环城车来到了老城濒河的一个小酒馆。小酒馆真的很小,却很干净。老式的桌子大概太斑驳了,上面一律装饰了一层人造革,倒也显得素雅整洁,椅子是那种老式的靠背椅,一色的淡蓝确凉绣花罩子。我们选择了靠窗的位子,坐下后,四周看看,怎么着都有种坐在火车上旅行的感觉。很棒,人在旅途本来就是我倾心的一种生活状态。

菜还未上来,看着窗外豪雨如注,树枝被风翻得剧烈摇晃,一层薄窗,自然的隔开了冷暖,让我们惬意的坐享这午时的闲适和暖暖的友情。

友情其实是新的,我们都是初识不久,但灵犀的友谊,让我们自知:我们应是前几世的知己,情到今生识已晚,我们神交久矣,隔了千年,依旧芳菲我们的今世。

饭菜上来,我们佐酒吟诗赋词对联,你一句“雨冷天寒风瑟瑟”,我举杯“酒暖情长意绵绵”,你出“一案诗书皆旧友”,他对“满庭花木俱知音”,有人不胜酒力说“请允许我婉约地喝一口吧”,“不行,铁板铜琶唱大江!”

微醉的感觉很爽,醉得岂止是酒,还有一腔温润的的情怀!有诗 有书 有友 有茶 有酒,无怨 无嗔 无欲 无悔 无求。一颗本不羁的心便有了归宿,从此可以不再求诸其他形式的迷狂而自有生命的皈依与安逸,一颗充盈着灵动的心脏,便可以无拘无束的笑傲江湖!

出了小酒馆,雨已经停了,小城再次承沐在阳光中,刚才的阴霾寒冷一扫而光。穿着长衫拎着雨伞的我们显得有点滑稽,好在大雨初歇,街上行人很少,老天真是赏光,把古城的一路清幽原汁原味的推到了我们面前。

我有了一种莫名的兴奋,感觉有一种久违了的东西越来越近!

喜欢游山玩水,更钟情于寻访古迹。前人留下的印迹,是一种让人再亲近不过的人文情怀,始终有着一股文人心底潜藏着的思念与企盼。哪怕是一根孤单的石幢,哪怕是几米断壁残垣,哪怕是一座茕茕孑立的古城门。

古滦州的遗迹保存尚且完好的大概只有这座古衙的大门楼了,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古衙周围的地势已高出了当年许多,但今天的遗迹让人一见仍觉威武恢宏,可以想见当年的气势。我不习惯对一个建筑做全景式的描摹,因为我读出的只是形体,以我之浅薄读不懂更多的内涵。就像古衙两大漆黑的檐柱上,书着一副对联:政无他术能防扰 狱到能平尚虑疏。我个人仅仅理解为:政治不是万能的,暴力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仅仅是在事情已然之后起到惩戒作用,而在未然之前,还应有另外一种社会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也只有道德了,法治与德治,本来就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

我的目光在飞檐斗拱间起落,最后停驻在那面红色的大鼓上。“击鼓明冤”,这一定就是承载了太多民怨的那面大鼓吧,“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可偏偏这里就上演过一幕千古绝唱,一个柔弱的村姑,不惜冒鞭笞和杀头的危险,三通鼓响,击出府衙大老爷,为自己死的不明不白的二姐喊冤。这就是清末十大巨案之一的杨三姐告状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的家乡妇孺皆知,因了滦州才子程兆才的评剧《杨三姐告状》向外流传的更广了。

抚摸着门侧的古柏,我在想,杨三姐孤独无助的时候,这两株古柏一定给过她依靠,让她飞累了的双眸有过一个小小的落脚点。

顺着古衙走进去,一排排的民居次第呈现开来。偶尔有几座小楼点缀其间,多的是平房,房屋都不高,院子也不是很宽敞,却很整洁。乍一看,已找不到古城的一点旧迹象,只是一座安宁的北方小城,你会看得出,时光在这里流动的不是太快,几乎看不到现代城市的流光溢彩,也听不到朴拙乡村的鸡鸣犬吠。你要一点点的走进去,走进去才发现,古城的风貌被悄悄流动的时光隐藏着。隐藏在苍虬古树的枝桠间、隐藏在不知被反复利用了多少代的灰色青砖里、隐藏在小巷里弄中的青石板上……山水依旧,古迹已难以一一再寻,但古树的年轮间一定记载着小城的悠久、那些青砖里还散发着久远以前的气息,和墙角的那些青苔一起追忆着往昔。

古巷里,很多的墙体内把青石板砌在门楣两侧,或者很平整的摆放在大门口。这些石板大都有明显的雕刻图案,原来的凹凸已消磨殆尽,但那或梅或菊或兰或竹的图案还是依稀可辨的,哦,古城原来原来早有韵致。想它们在当初一定不是一般百姓家随便用的起的建筑材料,而今寻常百姓的门口却随处可见。它们静静的候在门口,似乎等你随时过去歇歇脚。我在想象,一个阳光和熙的午后,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宁静的坐在一面青石板上,身边放着已被抚摸的油亮的拐杖,一只老狗眯着眼蹲在老人的脚边。老人的目光也许很远,追寻着心思怀想已逝的漫长岁月,或者停泊在近处小巷的一角,那里,泛着轻轻的苔藓。古老和当下,毫不做作的的交融在一起,我被自己的想象熏得晕晕的。我本就是个总为平常人的平常日子感动的人。平常人的平常日子,是生活的常态、是历史的常态,只有常态才会真实的诠释人世间的含义。草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草一样柔弱,也草一样柔韧!

巷子深处,我们意外的发现了一所古宅,说是古宅,想对于老城的年龄来说也是绝对的小字辈。但从它的建筑风格看,至少也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无言的告诉我们这里早已是门厅冷洛。院门和院墙保存的还很完好,走近一些,我们着实感到意外,看似普通人家的院落,院墙却一色的青砖磨缝建造,一看就是精工细作,墙体上的每一块砖都经过精雕细刻,连一个小小的转角也有精美的纹路装饰着。

四周的民居只给这所荒宅留下了不多的余地,狭长的空隙里几乎不见阳光,只有幽幽的苔藓在那里泛着寂寞的黄绿色,像一缕将醒未醒的残梦,让我的心一再游离于现实。我相信这不是我一时泛滥的造作情绪,我知道也许我无意中穿透了千年的感知!

我真想透过门隙看一眼里边,却迟迟不敢。因为我不知道我在期待里面的谁,是一位温婉的晚清女子?还是一位飘着长髯的长者?亦或是一位青衫磊落的男子?还是这样无端的怀想吧,揣测这里到底蕴藏着多少故事。再离奇的揣测也不会离谱,几千年了,时间太久了,老的简直让人有点发晕,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在这里发生过,大千世界,本也是无奇不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古巷中徜徉,一任多种不同的年龄在心里移步换景一般变换。

有时感觉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一种天真烂漫的情愫很优越地滋生。感谢上苍在千年以后生我,是我得睹小城的今天,可以任性的翻阅小城的前世。这样想来,脚步竟不由自主得欢快起来,一任自己的思绪纵情奔腾。谁敢说,我的前世,我的前世的前世,没有在这里定格过,我象今天一样被古巷拥抱过。今日,走在古街,脚步的踢踏声一如千年以前一样悦耳,这声音推开了我古檀般的记忆之门,打开来,还依旧泛着悠悠的沁人的檀香。

有时又感觉,自己已经与小巷一起消融在了久远的岁月里,我们是一起老下来的,身在当下,心已跨越千秋,只需一瞬,就已抵达白发苍苍的彼岸。我把自己钟情的所有历史情结,都平铺在小巷里重新缓缓上演,古迹从来都是一个谜,一任你猜了又猜!

所以,走进古巷,你须不时的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随时调整你的心理和视觉的差异。也许,这种心里跨越,恰恰是我渴盼在古迹中徜徉的缘由。只有来过、看过,一切才不再是怀想,那些曾经和过往从此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让我的心留一份脉脉温情给你,让她留连在那些梦幻一般的时空里。在即将又要失去的岁月里,回忆将再次把这一切重拾。

如果把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当做横,那么已逝的岁月自然就是纵了。横向的当下,我们正在经历和享受,那么纵向的历史呢,我们只能沿着古迹的符号去寻找。这种寻找象幸福的空气一样经常包围着我,让我的生命一次次更富有诗意、更加浪漫、更加绚丽!

我们一行四人,说话越来越少,面对一座繁衍了几千年的古城,除了心绪绵绵,语言是不是已显得多余,我们今天的到来,也许只是赴一个千年之约!

只要知道,我们走过的这个地方,古人曾在这里演绎过相似的生命乐章;我们站立的地方,古人也曾经驻足过、思考过、感喟过,就不负我们的千年一等。

千年已逝,逝者如斯!

无论怎样的辉煌,无论怎样的显赫,活着其实只有一个共同的终极——数十年后走向寂灭。用不了几十年,大地上又是另一代人展开的另一种的生活,我们的今天,也自成为后人追思的往昔。生命的舞台,就是这样的过往、代谢,滚滚向前,不可逆转,从不会因为某个人歇停。在这里留下过足迹的每一个人,原来都只是一个瞬间、一个局部,走过路过的我,更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一个点,这不是无奈,也不是悲哀,更非宿命。这样的认同,只有在来过、走过之后才会明白、才会彻悟、才会摒弃偏见和躁动。古迹带给人的,永远没有激情,只有理性和笃定。

我的心底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宁,有如入禅境一般,我知道这也许就是超脱。曾经有过的顽症般的孤独、寂寥、彷徨都荡然无存,心境辽阔如海,思绪却飘然似风。

沉默了许久的李哥轻轻吟出“寻隐者不遇”,我们和“依清风还来”。

是的,活着,本来就是一生的寻找。要找寻的那个人,要找寻的那段情,要找寻的那种境界,还有那个在梦中一直期待的远方,似乎一直就在灯火阑珊处,很多的时候,我们却遍寻不遇。望尽天涯路,消瘦了身形,憔悴了坚守,一任水迢迢,山重重,路漫漫,我们却无悔一次又一次出发!

也许,我们穷其一生也找寻不到那梦中的期待,但每一次的出发,我们都在意料之外收获了很多沁人的欢欣,还有很多美丽的痛苦,征程给了我们多少磨砺,就给了我们多少珠贝,我么又怎能不缘着清风再一次选择出发!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千阙低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千年已逝,逝者如斯!
回望老城,给人留下的是找寻不到那梦中的期待,
厚重的文字,给读者带到了文中的静美中。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厚重的文章,拜读了,问好作者!at:2008年05月07日 凌晨0:05

吴钩-评论

at:2008年05月07日 中午1:11

一条河-评论

欣赏了。问好作者。at:2008年05月08日 晚上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