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和朋友峻毅在聊天中谈到一个话题,谈及对于发表过的样刊是如何管理的。没有想到的是,峻毅竟然告诉我说,她发表文章的样刊从来没有保存过,也不想以此用来代表什么,对于文本的本身,自己的文档管理里都有留存的。她说:“我认为写过了,发表了,这段文缘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继续寻找新的文缘,选择新的作创素材,写好下一个作品。为什么还要把那些已经成为过去的东西拿出来显摆呢?”她还告诉我,写作,对于她来讲,就如一种生命状态,既然是一种生命状态,就需要有新的养分滋润,过去的只是一个总结,没有必要抱着不放。
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的写作还有什么意思?如果是这样,拿什么来证明我们写作的成绩呢?她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说,你会明白的。不过,现在你暂时被某些东西蒙住了眼睛而已。
很久没有在qq上看到她了。于是,我就到她的博客去做客。这一去,实在是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她最近的写作已经跨越了一个高度。因为,前不久,我才收到她正式出版的散文集《今夜忆江南》一书,读完了才知道她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一期写作之旅。但是,她新近发在博里的文章内容,却让我发现她已经由一个自我抒情的性灵者已向文学评论进展了,而且,非常的专业,笔锋犀利,见解独到。于是,我这才回想起她以前给我说的话,是否,这就是她曾经放弃某些东西所得到的另外一种超越。换言之,她在不断否定自己的同时,也得到了新生,凤凰涅槃。于是,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也明白了以前没有明白的道理。因为,只有舍弃某些已有的成绩,我们每一个人才能不断的超越自己,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否则,我们就会出现顾影自怜,就会在昨天的成绩中沉醉、在以往的岁月中陶醉,在陶醉中忘却自我,甚至不思进取。
这让我想起了居里夫人,把自己曾经获得的诺贝尔奖奖牌拿给自己的孩子耍,根本就没有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这样做的目的,无疑告诉自己,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需要继续努力拼搏。于是,才有她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如果,当初她固守自己的城堡,顾影自怜,我想,第二次诺贝尔奖将永远不会再和她有缘。同时,她的孩子因为从小就玩耍诺贝尔奖,在孩子的心中诺贝尔奖也不过如此,我从小玩到大,这有什么好高攀的。在母亲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和引导下,居里夫人的儿女以后也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就是放弃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得每次搬家,都要丢掉很多自己曾经认为非常“宝贵”的宝贝,但是,考虑到搬家和自己的实用性,最终的结果还是忍痛割爱,丢弃。其实,从获得这些东西的那一瞬间,我们已经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感和喜悦,已经满足了自我欣赏的欲望,这时,这个物件就没有多大意义。但是,我们还是要珍藏,一藏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当我们搬家的时候,看到这些已经灰尘密布,瞟也没有瞟它一眼,毫不犹豫地丢弃了,一点也没有当初的珍惜之情。
的确,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把曾经的经历和有过成绩当成一种辉煌的城堡,并且,都固守在自己的城堡和这个心灵空间,以至于,让这个城堡束缚了我们的思维,也束缚了我们的发展。生活,就是一种常态;生活,我们需要的是过程,欣赏在生活中拥有的美丽和激情,而不是需要所谓的一个结果。结果,对于我们来将,并不重要,甚至,结果就意味着我们新的征程的开始。但是,在以往的生活中,我并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人生,人们就是在这样不断地舍弃中开始新的历程,在新的起点中找到新的方向和新的目标,在新的奋斗中找到新的原动力,而不是在一味的怀旧和固守原点,那样,只能浪费无谓的岁月和光景。
放弃,才能更好的把握新生。不放弃,就会固守自己的城堡,顾影自怜,阻挡前进的步履。
人生中的很多东西,适时的放弃,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重庆安代荣)
-全文完-
▷ 进入代安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