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人辛苦活了大半辈子,那段苦涩的年代记忆慢慢的被悄然逃离的岁月落上了一层灰尘,却在子孙的好奇下,懒散的阳光下,在院子里铺张开来,她轻轻用苍老的手擦去盖在痛苦岁月的那层被风轻轻一吹就会逃掉的灰尘。那种回忆就像一杯清色的绿茶,喝着略苦到是里面夹杂着一丝清香的味道!
外婆是出身在十九世纪初叶,在那个年代里除了官员,地主,平常的人都在担心自己的温饱。外婆和他们一条街的人经常待到午夜到地主的田里偷一点明天可以糊弄嘴巴的食物,却常被守夜的人追得满田地里跑,结果落得两手空空如也,只好到野地里去挖一点深埋的菜根来给早已咕咕叫的肚子一点作用不大的安慰!那时别人给她们编了一句顺口溜来形容她们到是很贴切,“竹伐街,街又穷,出门就用背篼笼”,这句话也时常在外婆口中念叨,它印证了那段苦涩的历史。听外婆讲那时甚至有人实在饿得不行了,把自己亲生的孩子推到热水沸腾的锅里煮了吃!这到应验了那个人吃人的社会,人最原始本性在饥饿面前展现得一露无疑!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里,人们都徒劳拼命的只为嘴巴而活着,何谈什么理想报复?连婚姻都是不自由的,到是那个时代也没有什么爱情价值观的存在,能活下去就已经很不错了,也就无所谓了的理想恋人!外婆第一个男人,没有结婚时两个人连面也没有见过一次,就把一辈子托付给了他,唯一的原因是他给了外婆家十斤白米面子,在那个时代大多数的婚姻都是这样如此,因为她们根本无从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把生活能过得好一点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身上,这也是唯一的希望!外婆结婚后生活依然如此,日子过得寒酸辛迫,两年后的夏天那个我叫外公的人却离开他们撒手而去,没留下什么到是多了个大姨和我母亲。我外婆却为他守了八年的寡,外婆说这样才对得起他,八年一个女人带两个孩子在那种人吃人的社会都坚强的活着过来了,那是需要多大毅力和对生存下去的渴望,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后来外婆嫁给了一个医生,生活到是起了一点变化他也没有嫌弃外婆拖儿带母。
那时的人连温饱问题都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却是一个一个接着的生。更有甚者生得有十多个之多,在那个时候如果穷人家的孩子都被带出来的话,父母就将会被视为很能干的人,我外婆到是没有全部带出来,一个舅舅在七岁的时间被拣回来的烂白菜邦子毒死了,那时外公经常在很远的地方为一家人生存而奔波,外婆一个人在家束手无策。外公到是也没有责怪她,因为这样的事情在很多的家庭里都是避免不了的。到了六十年代日子有了很大的改观不在是那么一层不变,至少不会为吃饭问题而去每天的忧虑。外公对子女脾气不是太好,到不是因为大姨和我母亲不是他亲生的,因为他对自己亲生也是如此,一次外公远在十多公里以外的金华行医,天还没有亮,大姨就端着一碗饺子往金华走去,到响午才到,外公却已太迟了而拒绝吃饺子。大姨只好满腹委屈的从十多公里以外走回来,她没有怨言!到了七十年代,大家都还没有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中走出来,又一场突如其来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让许多的家庭妻离子散。人们怨声载到,却不得不去执行!家里也有个名额是外公的,大姨担心外公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所以决定自己替外公参加运动,大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味道!所分配的地方是川北的平武县,我到是经常去那里,从射红坐车大约十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到了,如果运气不好遇见泥石流,就还要弃车步行,唯一途径只有翻山越岭,一般要在山上爬十多个小时才能到目的地,看到这里的山,你才会明白山的真正含义,一般要把头向后弯成九十度你才能看到山顶!这里的民风很淳朴,有时间遇见深山里的人家户,他们会热情的主动邀请你进去休息。山都被绿色树林抱拥着,虽不闻什么花香但是鸟语却不绝与耳,时不时还会看见一只五颜六色的野鸡在你面前跑过摇一摇的很是好笑。山下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上每隔不远有一座铁锁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到是像极了荡秋千。听说红军长征就是经过这里而进的若儿盖大草原。这里也是九寨沟的门户,风景自然不会差,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中国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可就是这风景如画的地方却记载太多辛酸。那时大姨才十九岁却还要背负着八十多斤的米,走十多公里根本就不叫路的山路,到深山里的公社里,这一切本该是外公承受,可大姨却从没有过怨言,到现在母亲也在时常说着:“大姐一辈子实在太苦了,什么福也没有享过!”是啊还未到二十的女人承受着一个男人也很难承受的重量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而且这一走就是十年!我不得不对大姨的毅力肃然起敬和自愧不如!记得外婆说外公在临终前一直叫大姨的小名字,也许是他终于感觉他欠大姨的!
小时候一直是外婆把我带大,现在还依然记得起她的模样,多到数不清的皱纹,微微驼起的背,步伐艰难的来到我面前。老得是那么让人心痛,那时间大姨经常给外婆带很多有营养的补品,外婆舍不得吃全留给我,后来大姨经常说我长这么高全赖外婆的补品给你吃得多,读幼儿园的时候她把我打扮得像个小女生一样,扎头发,穿裙子,害得后来到我家来认门的舅娘半年后才知道原来我是个男孩。这也是外婆留下来的迷信,男孩穿女孩子的衣服会好带一点,而女孩子则相反。那个时候时常对外婆房间外阳台上用油步盖着的一头高一头底的大红木盒子感到很好奇,至到后来才知道,那是外婆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深受清朝遗留下文化影响的外婆很是害怕火葬。所以早早给自己准备好了棺材。到了我十六那年外婆已经快走完了她的人生,她每天只喝得下一点水,病魔将她折磨得半死。看着外婆一天比一天难熬,我到是希望她干脆的走掉好一点,这样会没有那么多痛苦,即使我那么舍不得。她也像知道自己快到尽头了,对我说她一辈子只有三个遗憾,一是对不起大姨,二是看不见孙媳妇,三她不愿说,不过我知道!那年外婆带着她的遗憾走了,最疼爱我的外婆!你会永远活在我心中,我没有哭,因为我害怕她看见!可最让人痛心的是,大家还没有从失去外婆的悲痛中走出来,大姨却在第二年冬天也离开了我们,刚准备回老家准备享福的大姨在也回不来了,她吃了一辈子的苦还没有享受到过什么,就这样走了老天太不公,为何要如此对待一个人?太多的事情我们不能预知,只能接受被安排···
大家讨论该将大姨葬在何处,最后大家还是依了母亲,还是把她葬在平武的高山上吧,她在那里生活了那么长时间,刚准备离开却发生这样的事情,也许是那里舍不得她走把,她是属于那里的高山,流水。是啊母亲说的对她属于那里的高山,流水······
-全文完-
▷ 进入张呤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