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花非花,雾非雾。小眠

发表于-2008年05月12日 中午12:17评论-0条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昨天又把84版本的《红楼梦》最后几集仔细品味了一遍。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已经不知道眼眶红了多少回,已经不懂得繁华落尽的最后温度,已经不会了解哪些爱与美,真与假之间的混杂中,什么才是最好?我只知道,它留给我一段很刻骨的伤痛,还有一段很刻骨的思考。

或许,我们可以说高鹗把原作者意想的结局写反了,写悲了,写离谱了。最后落的“一场虚空”。那一个我最欣赏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林妹妹,她最后的结局是不是写的太悲惨了?黛玉生命即将终结的那一幕简直是每看一遍都会令我泪流满目:她因过度思念宝玉,担心宝玉的安危,真是人比黄花更瘦了,憔悴损。头发凌乱,面容苍白,支言不语。紫鹃带来的药叫她吃点,她卧病在床,眼神游离,目光呆滞,根本没听见紫鹃的声音,紫鹃看着自己的姑娘如此悲伤,痛哭不已。正所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她又一次来到了曾经葬花的地方。一堆密土沉积在那里,上面开出及朵在风中摇曳的小花,她认真儿伤感的看着。思绪已经飘得很远。她想起了曾经在这里葬花,曾经和宝玉在这里一起看书。一下子,潸然泪下。想当初: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而如今却: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临死前,梦见去找宝玉了,烧了两个写满诗词的手帕,然后,安静的闭上了双眼。那夜,潇湘馆窗外,大雨倾泻。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唯有宝玉。当宝玉归来的时候,潇湘馆园中,竹林萧条,柳树已干瘪。他欢快的喊着:林妹妹,我回来了。可是,黛玉的深闺内,安静无一人,进屋一看,连枕头、被褥都没了。他的神情一下子由先前的欢喜转变成忧伤和不安。他似乎预料到了什么。他一路狂奔出去,大声叫喊着黛玉的名字。可是,空荡荡的园林死寂一片。他悲痛至极。

到贾家没落,人亡又亡,他一个人面容苍老,流浪在大雪山脉中,他的手中只提着一样东西:绣球灯。这是黛玉曾经送他的东西。他尽管在穷途末路中,依然对黛玉恋恋不忘。故事的最后,宝玉在一个月色皎洁的晚上,路过一个江边,却不料遇到了史湘云,此时的湘云已经被人卖去,正在渡船上望着夜色,若有所思。当她认出了宝玉,她的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他们互相倾诉着,不禁物是人非。湘云问宝玉:贾家的人呢?林姐姐呢?宝玉失神的回答:死了,都死了。湘云说了一句:记得那个时候,在海棠诗社,那是我和林姐姐最后一次对诗了。我记得我的上半句是:寒潭渡鹤影,而林姐姐对的下半句是:冷月葬花魂。没想到,这还成了预言了。今天,我在这寒冷的江风中孤独漂泊,而林姐姐却尸骨未寒。湘云边说边啼哭着,而宝玉连哭都哭不出来了,他估计已经把眼泪哭完了。想想曾经一个繁华的贾府如今弄得家破人亡,大厦倾倒。也失去了心爱的黛玉。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是一场空。估计,他已经被这样突如其来的噩运给打击的麻木了。

他一个人离开了那个伤心的地方,把别的故乡当成了自己的故乡。身影慢慢的淹没在雪山中。留下一道孤独而无奈的伤痕,在身后。

而这到伤痕也留给了我们阅读者的心灵。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记得初中的时候,谢老师就一直在给我们讲这首诗了。印象依然还是那么深刻。一直铭记到了现在。未曾想过曾经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大家族,如今却会变成:“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此刻,我不得不安静沉思。人世间,总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红楼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千古绝唱,自然有它的精华之在。它留给后人的有何曾是那些悲剧的告白,我想,正如《好了歌》里所说的一样。它最大的意义是在告诉我们那样的一个道理。而只有认真阅读并去品味的人才能真正的解那其中味吧。

繁华的隔壁可能也住着危机,热闹的尽头可能卧着萧条。我们要时刻俭省自己,只有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安然、上进、奋斗、踏实的心,才可以在繁华尽头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才可以在最失败的时候,让自己有信心再次站起来。在寂寞巷里,不是烟花醉,而是生机初。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小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