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唐王李世民道:“民是水,王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自古天下明君皆以关注民生,求人丁兴旺、国泰民安为己任。今有领路人高瞻远瞩,吹响世纪号角,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于是普及教育,城市反哺农村,免诸税。天下贫民无不歌颂广德丰功。而今有民生问题仍握在手,有人思量着民生与经济孰轻孰重。吾实不得其解。
有万民居于山中,姑且不问他们为何方人。人之居。与社会割离不得,如滴水与江河割离不得。党之恩情如春风染绿大山,为万民开出通天大道。然而山民居住偏远,与外界相隔一江,此江名曰孟江。为图生存与发展,山民心想突破孟江与大社会接触。此江便是万民发展之咽喉。山民外出,皆是乘车破浪,虽为壮观,然而令山外之人为之心寒!更有可观为,此车非客车,确载三四十人。问其何不用客车,答曰:孟江水底不平,水涨不定,客车易满水,又经不起震动,故用此车。然,此车为何车?农用车也。是山民不喜于驾客车?非也!
山民驾车于市,时有交警出没。山民违法行为却从未断。车载不超七人,为合法,此安全所需。然此车之客为七之四五倍,非山民无知,乃山民生活需求,生计之本。多一人,则罚一千。依此看来,山民永无安宁之日。问其何不用客车,答曰如旧。
曾于风雨时节,孟江水涨,山民与外界隔离半月或数月。山中物价飞涨,人们生活相当艰难。逢雨停数日,车出,至江边,水未退,故返。返途中,两车相遇。路面狭窄,又逢滑土,一车飞出路面,酿成事故。类似情形,已不止一二。民生,民之食,民之行,何日无忧?是道朝不知夕,非言过也。吾实盼孟江水上起飞龙,车马来回自相通,客来人往心欢笑,各自颜开追幸福。盼此愿者,非独吾一人。此民生谁人情系!
问何不建桥,人答曰:此地供民情旅游,是以观赏古典特色,建不得桥。吾不禁叹曰:民生与经济,孰轻孰重,岂有思量之余地?
旅游之地,何处不可?何处不是?曾有山民请官建桥,已得。项目已定。后却不了了之。问其故,答曰:事因复杂,一言难尽。果真如此?建得,非政绩工程便是见钱行事,而非真正的情系民生。纵然如此,而今桥之不建,又为何因?万民之生计,与百人之旅游,孰轻孰重?再以小平一言:”群众之事无大小之分,只有存否之分。”凡及民生,当以倍加重视。而今却却不然。
忧民之所忧,想民之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此话空谈不得!
-全文完-
▷ 进入欢歌笑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