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想,我到底应该怎样去读一本书,是以旁观者心态冷眼看下去,还是走进书里的故事,陪他们笑,陪他们哭?
这个问题本不难回答,在我却万分艰难了·自然,不论是谁,读书时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主人公,在心理上和他一起经历波折和悲欢,一会儿开心,一会儿流泪·当然我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再加上自身多愁善感的缘故,我才会感到身在故事外,心在故事里的痛苦;感到置身事外与深入其中的难以抉择——一面想逃避远离痛苦,一面想真切感受故事·直到读完余华的《活着》才发现,这是我一辈子都无法解决的矛盾·
《活着》,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从头至尾我是大滴大滴淌着泪读完的·从来没有一本书可以如此打动我,真的·读完它,我哭得稀里哗啦,心里难过了又难过,很久才缓过来·
是啊,徐家的人的命都太苦了·"福贵",年轻时将偌大祖业赌光,败落到极端穷苦境地,既无福也不贵·"有庆",13岁的孩子,好心救难产女校长,被狠心医生抽血致死,有什么可庆呢?"苦根",生下来没了娘,4岁死了爹,7岁吃豆子撑死了,这样的命根难道不苦吗?还有家珍,凤霞,二喜……我独不解,人的一生可以承受这么多的苦难与悲痛么?那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太苦了?
意大利《共和国报》曾评论道:"这里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而要我们学会的是如何去不死·"余华也在韩文版自序中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所以,活着是一件伟大的事·
路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聊城大学文学院2006级2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进入聊城大学文学院2006级2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恋上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