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陪着许三多回忆聊城大学文学院2006级2班

发表于-2008年05月21日 早上8:18评论-0条

《士兵突击》是同学在很久之前就向我推荐的,因为我历来不大喜欢军事题材的东西,所以一直不想看,可在无意中看了一个片段,就被深深吸引了,看了三遍,犹不过瘾,心里也产生了很多的感慨,对社会,对自己的生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给更多的鼓舞和感动,给一般一个信念,只有行动才让潜能无限。

许三多,一个单纯简单的农家孩子,他是中很多农村孩子的一个缩影,只是他比一般孩子还要更迟钝一些。一个生存竞争的天地,起他的梦想或许并不是直指军营,父亲的功理念的坚持,更重要的是遇到了史今,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朋友,让他在混混沌沌中以举白旗的形象进了军队,一个不同的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新兵训练,许三多的表现很烂,动作协调能力太差,脑的转速太慢,呆笨得近乎愚蠢,所以没有肯定赞扬,甚至没搭理,其实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能者得众,弱者失势,只是他不一般的简单让他过滤了太多的是非话语,他的善良大度宽容一切,大概也是他最终能抵达老a,得到重用的重要的格要素。

红三连五班,是许三多长的一个重要平台,那方圆几十里的风沙陪伴着其他士兵的寂寞,却见证了那个憨厚得让讨厌的许三多的毅力和坚持。一条路,不管是怎样地打发了寂寞,消磨了时间,却真实地改变了五个士兵的路。最寂寞的地方,更能凸现英雄的存在。一个有很多的路可走,有很多的事要做,只要选择,只要做,就会有结果,一个平等的结果铺垫一条前进的路。第一批朋友在感动中,和他的有意义中结识,虽然他们最后不可避免的分离,却更能让时间铭记许三多那张憨厚质朴的笑脸,和心底那环亘着的教育意义。

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简单的六个字,是每个战士坚守的信条,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六个字形。但是其中的真正内涵,理解到何种程度,不得而知。就像在老a的最后考评时,袁郎对才所说:每个似乎都知道不抛弃不放弃,可真正的抛弃了什么,放弃了什么,你知道吗?一辈子就是这样,要坚守一些东西,就必须放弃一些。许三多在二十一岁失去了班长,在二十二岁没了钢七连,在二十三岁没了天真,却坚守了自己的信仰和军的道义,淳朴的战友之。

史今,开启了许三多的潜能之门,让他可以平等的站在队伍中,虽然不是很自信,至少让队友可以平视他,让他知道自己的重要,知道自己可以不比别差,知道今天比昨天好,就拥有了希望。许三多给他的回报同样丰厚,他把他当最好的朋友,为了让他留下来努力,那三百三十三的腹部绕杠让许三多凸显出来,也让大家对史今的付出和坚持有了理解。最后,史今离开,却留在了很多的心里.我们都想遇到史今这样的朋友,需要他们在自己边支撑一切,支持自己,可现实中,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自己拯救自己,别都无能为力,自己的战役就自己全力以赴,史今只会是伯乐,发现价值所在,给我们一个微笑,就足够了。

才,一路陪着许三多走到老a,从老家到连队,渐渐地有了差距,一个优秀的狙击手和一个拖后的孬兵,可之间的友谊却还是没有变质,值得庆幸。才是一个很多目标很现实的,他的确是很优秀,各项科目都遥遥领先,只是真正的战场,需要的还有味,需要的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袁朗选拔才的那场比赛中,伍六一,才,许三多,“三个老乡,三个老a,三个老铁”这是多么美好的目标,最后的才却义无返顾的奔向了终点,抛弃了受伤的六一和坚持的三多,相信那一个镜让很多动容。一个细节可以反映整个的修养,其实那一刻我不能原谅才。虽然六一最终与终点无缘,可形象却异常高大。才在钢七连改编,选择红三连;在竞争中,最后放弃了六一;在老a最后的战役中,逃避了,最后也被送回出发点,那片空旷的红三连。他唯一留下了一个真正的朋友许三多,他不反感他的自我,不厌恶他的自私,不排斥他的现实,最后为他留在老a不惜和袁朗辩论,这是才最大的收获。他要回去找自己的枝枝蔓蔓了,一个把自己砍得太干净,什么都没留住。如果这就是才的路,才有勇回首,正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从来过。我欣赏他。

袁朗,他的慧眼发现许三多的优点,他的智谋挖掘出每个的潜能,他清楚真正的战争的残酷,明白一个战士需要承受的东西,让士兵在艰难绝望的况下学会生存,所以他设定的境检验每个的能力和心理,更多的是对格的检测。他坚强,不失幽默,他开朗大度,他看重一个的内心,所以他对三多的帮助和支持,对他的重用,给许三多更高的发展空间 。袁朗,是一个优秀军的典范,度非凡。

伍六一的倔强和正,堂堂儿的志;白铁军的幽默,甘小宁的豁达,马小帅的明朗,屠夫般的齐桓,平常心的吴哲这些可可敬的在不同的阶段陪伴着许三多长,给他支持,被他感动,或许是他们的存在为许三多的生添点了更美好的彩,让他的功路显得不是那么坎坷。

也许在真正的现实中不会有像许三多这样迟钝的,也许他这样的在生活中不能生存,也许不会轻易遇见这么多的好心,无论有怎样的可能,都不能否认这部作品的教育意义,都不会影响许三多带给我们的震撼。历数许三多的功路,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好好的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在想要和得到之间,好好的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理想,那个想要远方。

张琳琳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聊城大学文学院2006级2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