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阳光普照官渡焱姜

发表于-2008年06月08日 上午11:25评论-1条

遥想八百多年前的彩云之南,一定是没有现今浪漫。至少人们还不了解它,不然,宋高宗何以会在岳飞死后将他的家眷发配来了这里,让她们遭受所谓的“云南大罪”!穿过时光隧道,二00七年五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个来自比岳飞家乡更为遥远年龄也许与岳夫人相仿的女游客,悠闲地走在边陲古镇官渡的街上。岳夫人当年受到何等待遇我无从得知,但从土主庙旁还有一座岳王庙来看,这里的民族兄弟不光接纳还定善待着他们。英雄去矣,他没有因自己的功高盖世而封妻荫子,反倒致使她们背井离乡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可见当时宋王朝政治上是何等腐败!站在岳飞像前,我双掌合什闭目遐想:呵!倘若是现在,发配这里绝对是最高奖赏,公费旅游嘛。在这里,她满腔的愁怨都可化解在这彩云之南甜甜的米酒、够筋道的过桥米线、黑黑的荞粑粑里:化解在驴肉马肉火锅、糯米糕、软艮的饵丝饵块的气味里;化解在风光秀丽的景色、浓郁别样的民族风情里……

官渡的天空风和日丽,五月的风把状元红花都吹开了,更何况那些无名的佳丽呢?弥散在空气中的香甜你根本分辨不出到底是何种花草的气息,古镇的绵邈在阳光下悄然延伸舒展。古镇,就如彝家的米酒,不动声色地就把你醉倒了。目力所及,是无处不在的古色古香。阳光下,虽不如雨天那么容易令人遐想令人追思令人结着愁怨,但古镇还是慢慢浸润了我,我甚至走进狭长幽暗的巷子里去寻找凌云阁。如果把官渡比做一个海子,那么古老华美的建筑就是它的波光,小巷就是划动的双浆,每一幢老房子都有一串故事,每一幢新房子都在承袭老房子的传统。来这里的人,无论你是谁,把它看在眼里就记在了心里,任你再怎么洒脱前卫,一笑而过在这里是万万做不到的。

官渡历史悠久,山河毓秀,田畴丰穰,人才辈出,文物众多,素有“文献之乡”的美誉,我相信资料上的记述,否则,我一个绝对北方的游客何以至此呢?令人遗憾的是,我对官渡的历史了解的并不多,充其量也就算走马观花吧。想起鲁迅先生“治文先治史”的教诲真是惭愧至极。

我终于找到凌云阁,当地人叫它上阁楼,而把与它遥遥相对的魁星阁叫做下阁楼,凌云阁是清康熙戌寅年春,乡人王思训倡建的,想那王思训定是发了迹并且还颇好风雅颇有文化底蕴。试想哪个土财主能有这样的情怀与胸怀?“淳风入翰林,浩气盈高阁”岂是常人肚量?更有那“德参天地道贯古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岂是我等之辈德才?

古韵古味古色古香的房宇,幽长狭窄曲径悠然的石板街,威镇四方五百六十年的金刚塔,气宇轩昂的妙湛寺,还有那戏台双塔,哪一样不是官渡古镇的神彩与神韵!潺潺的宝象河不舍昼夜的流淌,更象是在向人们诉说它曾经的辉煌!我轻轻地走,悄悄地看,慢慢地咀嚼古老朴拙绵长俊邈的意味。虽然心里清楚这些古老式样的房子里正出售着时尚的物品,但我仍喜爱这房子,就象我喜欢填词,我喜欢把崭新的情感镶进古老的框子。这么一想我忽有一悟:我的喜好也许正与决策者合拍。你瞧,现今的人们不就在倾力打造修缮这个古镇吗?

在孔老夫子像前默默拜过,看过张先生撰吴先生书的楹联心中颇有感慨,“仁为上富亦求自可驾高车,义当先贫且乐何妨居陋巷”难怪当下一些文人一边标榜清高一边贪图富贵,原来圣人就是榜样且有理论根据呢?不过话说回来,倘若非居陋巷不可也要居此为最佳。

土主庙前一青年男子葡匐在地号啕痛哭,站在沙槟榔树下我在心中思忖;土主果然有威慑力且能庇护他的子民?不然那男子何以不找村官乡官而是来对他倾诉?土主骑着白牛领着他的随从耀武扬威表面看不为所动,可那男子的哭诉声渐次渐小真至归于消无。想那男子定是与他的心里有了交流沟通,男子蕴存于胸间的郁闷与不平之气才消散于这土主庙前。在法定寺,我与释明丰主持隔案长谈,共同觉悟:东都感梦灵文三藏译汉王,驾岭拈花最上一乘付迦叶。时近中午,他邀我共进斋饭,我婉言谢绝了,不是我不屑,而是我觉得自己这浑浊之身还不配享用清净之食。岳飞受到的景仰与庙门外永跪的四贼,让我感叹:无论是淮南的橘还是淮北的枳,尽管味道有别,但奔涌在枝干里叶脉间的都是一样的甘露啊。

在官渡古镇,我的情愫是绵韵隽永的,官渡的无边的阳光抹去了一个北方游客的乡愁。在不同地域出生长大的生命,在这里能擦肩而过也是一种缘分一种福气。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焱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悲秋道人点评:

今人看来,云南是好美好的去处。但当初岳飞夫人发配至此,这里一定是一个遥远而荒凉僻静夷蛮之地。
当我们吃饱了喝足了,我们才可以欣赏到他的美景。
记得一句话:草原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然而在牛羊的眼里看见的却只是饲料。

文章评论共[1]个
悲秋道人-评论

很想去云南一游。at:2008年06月09日 下午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