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养蚕记老白杨

发表于-2008年06月09日 晚上8:28评论-5条

自小在祖国的大西北长大,不要说没见过知了、蚕、蚂蝗等等或可爱或有趣或恐怖的活物,连许多树木都不曾见到。大西北,有的是成片成片的青松白杨黑刺林,也有绿绿垂柳,大约是左宗棠开发大西北时沿河西走廊栽种的“左公柳”的后裔。在我的印象中,白杨胡杨毛杨这些杨树家族成员实在是最平凡不过最大众化的陪伴我们左右的绿色朋友。

话扯的有些远了。每每谈及大西北以外的物事,总会生出莫名的大西北情节,在血液中慢慢滋生,越来越浓。见到东北的桦树林,心胸里荡漾的是辽远的宁静;看到中原地区的泡桐,被它巨大的叶片和浅紫色的大喇叭花吸引……我没有在南方生活的经历,但是知道江南水乡的旖旎柔媚,西南边陲的清秀雅致,南国渔村的晚景依人……相较来说,大西北的确是单调贫乏甚至是苍白的。

女儿的班主任李老师养了一些蚕宝宝。分栏的时候送给女儿等几个学生一些,外加一些桑叶。回来一数,分给女儿的有十一条。女儿虽然生长在中原,和我这个生长在大西北的老爸一样,也不曾见过蚕的生长。因此我们一拍即合,共同饲养这些蚕宝宝。

我们先是把蚕宝宝养在一个肥皂盒一般大小的纸盒里。女儿观察时间既久,又比我仔细,看到蚕宝宝屁股一撅,拉出来一粒黑黑的蚕屎。直面蚕屎(它有一个怪好听的名字呢,叫晚蚕砂)的产生,想一想用蚕屎装的枕头,据说是凉性的,有清脑明目的功效,特别适合新生儿头部定型。呵呵,这样说来,蚕屎也是宝贝了。是的,蚕屎对于人来说是宝贝。《本草纲目》载:“晚蚕砂90克炒燥,盛入布袋,浸泡于500克黄酒中,7-10天后,适量饮酒,一日2次。主治:消渴尿频,糖尿病。”蚕屎还可以喂鱼。我又想起蚂蚁放牧蚜虫的故事,蚂蚁喜欢吃蚜虫尾部排出的甜甜的东西,驱赶蚜虫到汁水最丰富的树上。遇到蚜虫的天敌,蚂蚁们奋起保护蚜虫不受伤害……

忘记什么书里说,蚕吃桑叶的时候,细碎的沙沙声,很美很美。我就想象成雨后听竹林拔节,或者静夜听禾苗生长,是很美很美的。蚕宝宝吃桑叶确实很快,但因为不成规模。听不到声音,是为美中不足。可是,我看蚕宝宝吃桑叶情景,越看越象科教片介绍害虫的危害,一大片森林用不了几天就被害虫(蝗虫、毛毛虫)吃了个精光。照蚕宝宝吃桑叶的速度,绝对不比蝗虫、毛毛虫等逊色。这些幸福的生灵,因为会吐能织成美丽绫罗绸缎的丝,而被人类精心呵护饲养。原来虫们的益害之间,全依人类的是否有用这一审美标准啊。蚕宝宝的形容,并不像一些文章写的或某些人说的,白白胖胖,憨态可掬,可爱顽皮。我看蚕宝宝,怎么看也没有看出其可爱的一面。蚕的食欲之旺盛,对桑叶的情有独钟,倒令我心生佩服。这家伙基本上一直在吃。不像饲养的其他动物,比如刺猬、荷兰鼠、小鸡、小鸭什么的,养几天,突然不吃不喝,莫明其妙就死掉了。

桑叶在第二天就告磐了。女儿通报消息说她放学的路上有一棵桑树,她经常去那儿拣落下的桑椹吃。但是树太高,要我和她一起去。她不这样说我也是要和她一起去的。一来她万一莽撞,摔到可不是顽的;二来我自己也想近距离观察一下桑树和它可爱的叶子(我怎么依蚕宝宝的视角,也认为桑叶可爱了?);三来不能一次采摘太多,桑叶必须是新鲜的;这四嘛,万一有人管理,大人总好说话。可是,这棵位于生活区里的桑树真的没有具体人负责管理。我们在放学路上,大中午的,摘了几片绿油油的桑叶。蚕宝宝们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它们马上爬过来,一趟一趟,一趟一趟,又一趟一趟,瞬间在桑叶上吃出一个豁口。

也许养蚕的小朋友挺多的,那棵桑树上的叶子,能够着的部分,已经所剩无几了。

蚕宝宝吃了新鲜桑叶,长的很快。两三天功夫,它肥了一两圈。蜕下的皮和蚕屎被女儿打扫的干干净净。女儿找来一个鞋盒,这是更适合蚕宝宝的新家。女儿说,她发现离学校很近的一个生活区里有好几棵桑树,叶子多极了,站在树下就能够着。一定还没被别人发现,要不,早就不会有那么多桑叶了。她眼里放着光,颇为自己的发现得意,为蚕宝宝幸福。女儿强调树不高,不用我去,怕我分了功一样。

这些桑叶青绿青绿的,显得很肥厚。女儿摘了很多,我说不用一次摘这么多吧。女儿说,原先摘的更多,还分给了另一个同学一半儿呢。她说,李老师说了,装在塑料袋里放进冰箱,可以吃很多天。复自言自语道,蚕宝宝,你们不用发愁吃住,快快长吧。

晚上我还没有到家,手机响起来。刚接通就听到女儿伤心的哭诉:蚕都死了,呜呜呜,蚕都死了,呜呜呜。我赶忙说,你别慌,蚕怎么死的?也许,女儿观察有误呢。我想。女儿哭腔不改:都被毒死了,呜呜呜。怎么会被毒死?我问。桑树刚打过药,桑叶有毒,呜呜呜。完了,完了,完了。我心里一沉,可算完了。我们只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把桑叶泡了一会儿,没想到毒性这么大。我难辞其疚啊。惭愧着回到家,女儿的泪尚未干在脸颊上。

女儿小声说,还有四条活着。她的神色语气虚虚的,如果有一点底气的话,全是那几条幸存者赐予的。它们又被放回最初的纸盒。因为普遍身材瘦小,食欲不强,才逃过一劫。真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附啊。

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她那位接受桑叶馈赠的同学的蚕死光光了。女儿神情落寞,明显自责得了无颜面。

第二天,剩下的四条蚕宝宝中的一条又死了。

我们再也不敢随便采摘桑叶了,采来的桑叶必须用白猫洗洁精浸泡半天,又是揉又是搓的,恐怕对不起那三条最后的希望。其实,我此时已经挫了兴趣,觉得这三条蚕宝宝根本不会成气候,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随它的兄弟姐妹驾鹤西去。女儿却不是这样,她更加小心翼翼地呵护剩下的蚕宝宝。就是那些被毒死的蚕宝宝女儿也不舍得扔掉。它们的身体全都变成了黄颜色,身上有绿点儿,卷成一团,日渐缩小。那个“巨大”的鞋盒,显得那么空旷。

三条蚕宝宝不负众望,生活的孜孜有味。每当换上新桑叶,它们蠕动着身体,爬过来大块朵颐。它的嘴很细小,仿佛一个夹子,啮合着不用咀嚼就咽下去;又仿佛理发师的电剃刀,一层层理发。它们是不会大块朵颐的,它们吃的很精细。可是,我却希望它们全都变成饕餮,快快长大。

我的担心全乎是多余的。一条蚕宝宝早早满足了我的夙愿。蚕宝宝中毒后的第四天,女儿在蚕室里发现一个白里透着金贵的浅浅黄色的茧。那白里的黄,那样不动声色,含而不露,好像一个高人,隐居在山林,穷则独善其身地默默修炼人世间最高的境界。那绵密的丝线,又像最最心灵手巧的江南秀女织就的杰作,不日就要献给皇宫,走向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是一只怎样的蚕宝宝,得了遥渺太空的什么秘密信息,竟然在不该作茧自缚的时候,早早钻了进去。我想,它一定是怕了带毒的桑叶,在半饥不饱的情况下,作为先遣部队,先行完成传宗接代、延续种族的使命。我由此对这个蚕茧生出敬意,对栖居其中、有着高尚情操和可贵精神的蚕宝宝充满崇拜之情。

这些(其实只剩两条了)可怜复可敬的蚕宝宝,它们生来世上就不知道父母,周围许多兄弟姐妹基本上也是谁也不管谁,因为吃住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口角,咬别人或被别人咬。它们生来就没有老师,教导它们怎样吃怎样睡,什么时候蜕皮,什么时候吐丝。它们全是凭借事先安排在遗传基因中的生命密码,象计算机编程一样运作。几天之后的下午,这生命力最顽强、跑到正常情况下的长跑的终点的两只蚕宝宝,开始吐丝结网、作茧自缚了。它们分别找到纸盒的一角,凭籍一根擦酒精用的药棉签,来来回回、摇晃不知疲倦的头,口吐蚕丝若口吐莲花,耐心地织着它们生命的网。第二天早期,一只蚕宝宝完成任务,在里面休息了。另一只把网结的象鸟巢一样,还在里面劳作着。它的身体明显瘦小,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不过,经过昨天一下午和整整一个黑夜,它的动作分明越来越迟缓了。等到中午下班回到家一看,这只不幸的蚕宝宝竟然从它费尽心力织成的巨大的丝巢里“跑”了出来,在一旁另起炉灶,编制另外一张网。这只倒霉的笨拙的可怜的蚕宝宝啊,它一定是没能想起怎么把织成的网“卷”起来,或者它的编制错了路数。不能卷起来就无法保护自己,完成破茧而出的生命规律。这只唯美的顽强的韧性的蚕宝宝啊,它宁可要一张小而好的网,也不要一张大而丑的网;它愿意按照dna指给它的美好的方向走到生命的尽头,也不要风吹草动影响了结网心情织错的网;它彻底颠覆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千古名句,身体力行、科学实践“春蚕丝尽心不死”的旷世奇响!然而,它真的没有能力再编制一张同样的网了,在吐出最后一根丝,再也吐不出任何一根丝,甚至吐不出任何什么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终于承认这张网的无效,含住最后一口气,爬回到原先的大网底下,僵眠过去了。

在它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谁能给它以指导呢?在它最无助的时候,它浅浅的内心,责怪过命运或者上帝吗?它如果被赋予泪腺和笑肌,在爬回到先前的网下,它是含笑而眠还是流下泪水?

然而,女儿掂着那两枚蚕茧,脸上写满了欣慰和惊喜。唯一的遗憾是没能看到蚕宝宝怎样把织成的网卷起来,把自己裹进去,成为现在这样圣洁美妙的椭长球形。兴许,那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烈士”,怕我们看到并学去它神秘的“看家”本事,才使出绝杀“苦肉计”来。

这两枚蚕茧被女儿端端放在它们的故居,等待孵化,等待里面的魔法师施展神秘魔法,破茧而出,羽化登仙。

几天之后,那神秘客真的出现了,但是已经接近死亡。它们就象夏夜经常能看到的最普通的娥子一样,敦敦实实的,有些丑陋,有些呆板,还有些“灰”,总之和蚕宝宝的形象差不到也好不到哪儿去,远没有毛毛虫而蝴蝶的神奇幻曼。在纸盒的顶盖那儿,分布着一片乳白色的、小米粒大小的卵泡,那是它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它们也由此真正耗尽最后的精力,心满意足地慷慨赴死了。

那些卵泡如果能孵化出小蚕,我要告诉它们:你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可钦敬的妈妈。

我和女儿真实见证了两个成语:作茧自缚和破茧而出。前者是后者的因,后者是前者果。短短几天的孵化过程,为什么偏要选择这样一种艰难的方式?自然法则对它们是不是太过苛刻?喜鹊蛮横霸占斑鸠的窝巢,杜鹃把蛋产在别的鸟的窝里,这些投机取巧的家伙,占尽了自然法则赋予它们的机巧。蚕,这诚实的生灵,一切靠自己的动物,选择了上好的丝来做自己几天的避难场所,它们还没有来得及产卵,包括它们自己,因为被人类相中,被活活煮死在开水里,是谓“缫丝”。呜呼,堪堪可为春蚕一叹。

假如我们还是生长在大西北,就会“夏虫不知秋寒”地傻呵呵生活下去。我们不会亲眼目睹由蚕到娥的苦难过程,不会生发这多感慨,更不会写下如上文字。可是,我却宁愿一叶知秋,也不愿一叶障目。

附:女儿写给蚕宝宝的一封信

亲爱的蚕宝宝

你们好,

前些日子,你的旧主人把你们送给我。我欢天喜地的把你们带回家,放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你们对这个家满意吗?

你们总是拖着那胖胖的身体慢慢地向前爬着,很可爱。我常常看着你们,你们也偶尔抬头“看看”我,你们能听懂我说的话吗?

你们吃的很多,吃的时候很好玩,傻傻的。我想问你们,桑叶好吃吗?

那天,我为了方便,摘了几片桑叶给你们。不要怪我,我用水泡了十分钟啊!可你们吃了后,我们却阴阳两隔了。这时我第一次感到生离死别的可怕。你们那么快就离开了,是因为不喜欢这个家吗?要是喜欢你们怎么不让我再看一眼你们那爬行时可笑的样子和那吃桑叶时的傻样呢?

你们不在了,但我总是想要往那个盒子里瞟一眼。

你们不在了,但我总会想起你们。

你们不在了,每一次我去摘了桑叶后,才想起来,你们已经离开了我啊!你们不在了。

你们还好吗?虽然我不能再伴着你们,不能照顾你们,给你们摘桑叶了。但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你们还好吗?在我不在你们身边的日子里,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呀! 

我想你们!

爱你们的朋友 

2008·5·28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老白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子和子点评:

艺人的心就是童心,艺人的文就是生命的语言。天地间的一切都有灵性都有情感。详细记下蚕的一生。抒发的是感情。谈的是人生。趣味无穷。和大自然说话?无不通晓。

文章评论共[5]个
风中的鹰-评论

祝作者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祝所有人都有一颗不灭的童心。
  【老白杨 回复】: 风中的鹰,问好。 [2008-6-10 17:34:51]at:2008年06月10日 早上8:40

高勒时代-评论

读过,欣赏!at:2008年06月19日 清晨6:59

二三胡-评论

热爱生活的人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老白杨 回复】:但愿我们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2008-7-4 8:22:22]at:2008年07月03日 晚上9:26

彩云一片-评论

纯朴和简单最能触动灵魂。只要热爱生活,就会有颗充盈博动的雄心。at:2009年01月29日 下午6:51

老白杨-回复谢谢你这么快光临寒舍。 at:2009年01月29日 下午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