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那些亮着灯火的屋子罗锡文

发表于-2008年06月13日 中午1:37评论-0条

暴雨停止了。成都平原灰蒙蒙的地平线上跳出了一轮新月。被雨水洗涤过的月亮,使即将的诀别突然清晰朗润起来,而它就像我四年的大学生涯,在十几个小时之后就该画上那个浑圆的句号。被句号分割开的岁月,将离析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与风格,毫无疑问,我必然地将带着才华所赋予的信念和年轻必有的蠢动,开始新的生存运作。

很多人在告别,吉他和塑料水桶制作的灯笼在校园的角落哼着和照耀着。伤感在蔓延,像月华不紧不慢地稀释着黑暗。哭过了,心也就松活了。手中一张车票,像另一个人伸出的手把我拽住,我感到了牵手的那点微温的颤抖。我在八舍朝向足球场的一角站了很久,沉思了很久,一抬头,看见了那扇熟悉的窗户,灯光从窗口水一样流出,和月光交汇在一起,在窗下形成一块方形的图像。我走到那窗下,朝屋子里望去,朋友正一个人坐着,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我本想开口叫他,却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然后默默地走开了。是啊,没有言语的告别算不算真正的告别呢,尤其是对这样一个我大学生活最后一个也是最好的朋友的时候?那些经过反复酝酿、几乎成为虚礼的分手,真能为分离添增哀伤的美么?这些都无从细究,也无从消享,只是在多年以后,在生活的万千景象里,一直有那么一间亮着灯火的屋子,那里一定还端坐着一份庄严宁静的友谊。

十年前,对,那是十年前的事了。火车到达某城市火车站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钟。站台上接客的人很快就消失在夜色里,只剩下我拎着旅行包孤立地张望。其实,我知道她不会出现在火车站的,我并没有把我要来这城市的消息告诉她,那不是想刻意要营造一场惊喜,也不是我的疏忽,做这个决定还是在八小时前,我躺在床上不能入眠,突然心血来潮地想到那个城市去,或者命中注定要在这天午后动身,和她见面。这座火车站和我所经历过的所有火车站没什么两样,一股怪怪的味,佯装无辜的垃圾和假深沉的建筑物,只有一样不同,那就是语言。这儿的语言委婉、细腻,就像她的气息和美丽。在她工作的那所中学的门口,我焦急却又只能轻轻地拍着铁门,将门卫吵醒。门卫浑厚的中音使我感到亲切,但他并不亲切的睡意十足的脸就像面前那把巨大的铁锁。有门卫,学校是安全的,而有门卫的出现和即将的指引,我也是安全而妥帖的。这个不足三十的男子明白了我要找的人,脸上才真正地亲切起来:“你找杨老师?喏,看见那幢五层楼房了吗?从左边数过来第三间,就是亮着灯的那间,杨老师就住那儿。”他并没盘问我和她是什么关系,但他的神态使人觉得他可是什么都清楚。那一刹那我真想叫他一声哥们儿,他是唯一一个不曾盘问过我的陌生门卫。我道过谢,径直往校园深处走去。疲惫、饥饿和兴奋交织着,爱情在此刻变得多么具体和富有诗意。后来,她告诉我,她本来想早些歇息的,但老觉得会有一点什么事情,心上有些不宁,便一直坐在书桌前,读着一本看了很久也没有看完的小说。是啊,没有预约的相见是不是爱情最大的惊喜呢?或者说,下意识里的某次在计划里的相见是不是使心灵不至于过度困乏呢?但那凌晨还在等我的灯光彻底照亮了心底的黑夜,多年以后,在生命的万千流徙里,一直有那么一间盛满了灯光的屋子,那里面一定端坐着幸福安宁的爱情,在凌晨时分将我迎接。

我始终相信,居住着母亲的地方,将永远有一方仁慈的天空和温暖的季候,而埋葬着母亲的地方,必定是思念和悲痛共同的指向,是子女即使流散天涯也终将汇聚的中心。而那里,必然会有一间屋子,母亲会在里面忙碌或等待。那是秋末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往家赶。公路还不至于使我心烦意乱,即使摔倒,也不至于滚出很远。但从公路下到小路上,我可就吃够了这些在晴朗时节熟悉得可以说出它们有几道弯几个折的小路的苦头。鞋里早灌满了泥水,雨伞也支离破碎,衣服湿透,贴在肉上,沉重又冰冷。摔了多少次,记不得了,只知道膝盖和手掌火辣辣地痛,而为了稳住身子却使腰上酸胀难忍。整个旷野仿佛都在看我的笑话,在风里咧开阔嘴发出怪怪的声响,像嘲笑,也像在谩骂。雨水那阴冷的声音仿佛来自地穴,比风更使我焦躁。隐隐约约中看见几座山模糊的轮廓,鬼魅一般在微弱的天光中伙着风雨跳来跳去,而山下的村庄,蛤蟆一般龟缩着,没有灯光,也没有人语犬吠。我憋足劲儿往前狠蹭,一次次滑倒,又一次次歪歪扭扭地爬起来,真像一只笨重可笑的蜗牛。突然,我听见一些熟悉的喊声,就在黑暗不远的地方。我赶紧抬起头,原来我终于到了村子外头。我加快了步子,几乎是跑了起来,冷不丁又是一跤,但我已经感觉不到坚硬的疼痛,一口气进了村子。在通过最后一条石板路后,我看到了家,屋子里闪着红红的灯光,母亲熟悉的身影在门后一晃,我几乎要狂呼起来。我知道,关切的问询和热汽腾腾的饭菜已经准备妥当。母亲说,知道你要回来,等着你吃饭的!是啊,如果没有这一夜风雨和无数次跌倒,我真不能真切体味家的真正涵义。那一夜,我获得了这个意义,想起了一个诗人的诗句:“老母慈祥添饭菜/醒来仍觉口余香。”多年以后,母亲辞别了人世,在生生死死的万千悲恸和万千视听之中,一直有那么一间亮着灯火的屋子,里面一定坐着美丽的母亲,为我准备好了饭菜和叮嘱。母亲永居的地方,永远为远在他乡的子女煲着一怀滚烫的爱。

也许,习惯了孤独的人,就习惯了在深夜游玩,也就习惯了浪世情怀赋予自己的那些自我感动和自我放纵。当这些习惯不再习惯于已成自然的生活,那就得回去。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严冬的夜晚,我从网吧里出来,才感到每根骨头都冷得生痛,每块肌肉都绷紧了,整个新村像被冻成了灰色的冰雕,所有的人声人迹全无,而通向学校的这条街却像在呻吟。从印机厂往左拐,二十几米后再拐向右,便是一条深深的、凹凸不平的巷道,其右侧是工厂高高的围墙,极似监狱的高墙,左边是一溜瓦房和一座几近废弃的药厂,其间有一间停尸房,我曾亲自看见到一些死人停放在里面的情形。路是熟悉的,即使在夜晚这般漆黑的氛围里,我也能走下去。但寒冷和打面而来的江风使这夜与往常有些不同,独行的恐惧很快就袭上心来,总觉得后面有什么不祥的东西跟随着,前面有什么东西要置我于凶险的陷阱。巷道把我挤压,寒冷把我羁押,黑暗把我箍住。一阵从江上逼来的冷风和雾气使我呼吸艰难,行走迟缓。当一只猫从脚边阴惨地叫着跑过的时候,我猝不及防地让心脏失去了它本来的节奏和位置。只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在夜里出奇地响,每每让自己惊怕。倘若放轻脚步,又恐夜晚这被寒冷冻得僵硬的死寂。好不容易叫开了校门,便急急地朝教师宿舍走去。在龙眼树、梧桐和灰蒙蒙的雾霭纠集的夜色中,我看到了我那间屋子,居然投射出一束光来。难道有什么人闯进了我的屋子?他要做什么?在短暂的惊疑之后,我才想起是自己在出门时忘记了关灯。我一时间为自己这不多的疏忽而感动起来,鼻子也酸了。是啊,在经历了回来的路上被寒冷和黑暗围困的凄楚,才意会到自己那个小天地的踏实和温馨。那是一间简陋但洁净的一室一厅房子,灯光和书籍都在柔濡地等我回去。多年以后,在流浪奔波的万千寂寞里,一直有那么一间亮着灯火的屋子,那里面一定居住着我的我,在冷清和坚韧中享受一份守侯灵魂的从容。

羁留尘世,纵游沧海,我们的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呼我们不歇地启程,而我们只顾得上逍遥西东,抱星拥月,形影相吊。倘若在抚去满面红尘,拔去根根银丝之际,蓦然回首那旧地旧人,那些容装着意志和灯火的屋子,必将遥寄一生的思念,一世的温暖。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罗锡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王先林点评:

感情优美动人,但是简洁些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