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病灶不在今
教育改革成为老大难,其来有自,远非今日始。究其根源则无须讳疾忌医,我们至少应该把镜头推向仅凭两掌厚茧就可以上大学的那个荒唐年代。
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决裂》那部向正规教育宣战的恶作剧式的电影:老教授被当成白痴愚弄,肛门表给插到嘴里测体温;劁猪、开小拖拉机居然成了大学主导课程……而电影反映的生活现象不过是当时的冰山一角,当时实际生活里诸如此类的闹剧则更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灾难虽然成了几十年前的过去,其历史遗留却无时不在掣肘未来,而决不仅仅是个来病如墙倒去病如抽丝的简单的时间问题。单以《决裂》里极端搧情的那个只凭两掌厚茧就被批准上大学的类似事情为例,它所演绎和掩盖的历史荒唐就非止一端,它所制造和遗留的后世阻挠也决非绝无仅有。当时数以亿计的两掌厚茧们自然不是谁都可以去上大学的,是怎样决定取舍的呢?“推荐”这个词在当时不合时宜,因为它多少还给别人留出了复查余地;实际情形是“革委会”一锤定音的保送。“保送”凭的又是什么?有两个关键词由来已久,而这时更被演绎到极致:一曰关系户,二曰走后门。这在当时已经不是什么潜规则,而是被赋予了革命名义的极权表演了。这难道还有什么公平可言;可是在人们既不敢言更不敢怒的那个专制年代,万马齐喑的表面平静却被其后的某些失意者巧言粉饼用来指谪今天。实际情况是1977年恢复高考,这才彻底堵死了后门,还人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权利,这可是惊天地泣鬼神挽狂澜于既倒的顶尖级大手笔呀!然而,高考回复后并未能轻装上阵,而是背负重重,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被逼上狭路甚至是死胡同的命运。
单说关系户走后门这个老生常谈,今天似乎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因为它被另一个更蝎虎的词语——“腐败”升级取代了。腐败实际是历史积弊的绵亘链接,是计划经济的反惩转嫁,而无可回避的买单者却是今天。平心而论,三十多年来严格把关的高考制度,已经证明了自身积极有效的防腐功能;至于应试教育一步步陷入困境(甚至是绝境),真正的祸因不是高考本身,而正是肇始于青萍之末、终极于积重难返的不良世风所致。教育决策层何尝不知,唯素质教育之火,才能熔应试教育之冰?何尝不想拓宽高考路数,破除唯分数是举的弊端?近年的种种尝试又何尝不是绞尽脑汁?然而,你这里稍有松动,四下觊觎的不正之风、亦即腐败之风,立即就会乘虚而入搅乱你的全盘构想!改革的最大阻力并非来自什么敌对势力,而恰恰是最有可能的直接受益者,恰恰是人们自己在搅自己的局!这不是“天作孽犹可为,人作孽不可活”,又是什么?可哀也夫!
高考形成千军万马独木桥的局面更不能归咎于高考本身。恢复高考开启了一扇公平竞争的大门,千军万马蜂涌而来极属自然。这实际上反讽了个人命运唯权要马首是瞻的历史荒唐,展示了世道人心不堪枷锁之苦的天然属性。高考带来的问题不属于高考,而属于亟待清除又极难清除的历史路障。
究竟这些路障有多少?它们各属于哪个层面和什么路数?笔者一介草民眼界闭塞学识浅薄自然不敢妄指乱说,仅作抛砖引玉之尝试,冀明眼人饱学士嗣而一一为道之,庶斯道之渐明也。
-全文完-
▷ 进入lifangyu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