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爱晖 (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hcah)
三井口是个地名,它因三井而得名。凡住泰兴的老人儿都知道这个地方,知道三井口有一口井,一井有三口,与井相连的那条巷子叫三井巷,开在巷子里的店叫三井老店。
三井口的井很古老,斑驳陆离的井台和井沿上留下的道道绳印见证了它的历史。没有人知道三井口的井始建于何年,旧县志上说有位僧人曾在明崇祯三年用化缘来的钱大规模修浚了它。以此推算,这位早过了耄耋又耄耋之龄的三井老人最起码已经有四百多岁了,历经四百年的风雨,四百年的沧桑,老人的身体依然周正硬朗,神清气爽,井口里的水依然丰赡清湛,甘甜澄碧,这是个奇迹。
一井三口,一井三月是三井口独特的景致,有一首古诗里有“一月照千井,井井有明月”的句子写的就是这里的风景。净空皓月的夜晚,从井口往里看,倒映在井底的三个井口里都清晰地映挂着一轮明月,这景叫“一水三月”,它是老泰兴著名的十景之一。井里的水,是四百年前的水,幽幽静水深流了四百年。井口里的月,是四百年前的月,静静地映照在青苔满壁的井里,历经数百年,依然皎洁明亮,庄穆古雅。远看,似一幅描笔精工的水墨画,美得能让所有伫足井边的人流连。
三井口曾流传过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常常被三井巷里的老人们说起的是清朝驸马季三嗒子的事。季三嗒子是出身于泰兴的才子,前清状元。身为泰兴人,他为泰兴的父老乡亲做过很多有益的事。当年他得罪权贵被贬泰兴后,据说就住在三井老巷里。在他被贬的那些日子里,他每天他都会带着夫人在三井口梳妆打扮。三井口三座井台里最矮的那墩,盛传就是季三嗒子的公主夫人常坐的地方。不苟言笑的格格,每每到此,脸上都会泛起红晕,笑靥如花。如今,岁月的洗礼早已抹去了昔日高贵公主遗留的痕迹,却抹不去三井口的老人们对季子嗒子的怀念。
旧时的三井口曾经是个很热闹的地方。居住在三井口的女人们很勤快,她们总喜欢在日出前在井台前占个位置,淘米,汰衣,洗菜。忙里偷闲时,她们会在井台前唠点磕,说点家长里短。薄雾霭霭中她们看不清彼此的脸,但老邻里大多都能根据声音,准确的分辩出人群里和自己说话的是谁。住在三井口的男人们很细心,很温柔,很体贴,也很聪明。女人们忙碌的时候,他们总会等在一旁殷勤的递递传传,接接拿拿。有需要时,他们会迅速地期身上前适时的为自家女人搭个帮手。此时,谁家男人的动作敏捷,帮手做得及时,恰得好处,总能赢来井台前的女人们的一片赞赏声。夏季来临时,有些会享受的男人们会早早的在井里打一桶井水,放进一只自己精挑细选过的西瓜。傍晚时分,邀几个臭棋篓子,围坐的井台前,啃着被井水浸得透心凉的西瓜,然后下棋吹牛,仙聊神侃。此时井台前会聚来好多孩子,他们都是来听故事来的。神侃时的男人们的嘴里,总会蹦一两个妖魔鬼怪的故事,胆怯的孩子此时会一溜烟的跑开去,钻进长长而幽深的三井巷里,转眼不见了踪影。
时代前进的脚步总会抹去一些岁月的留痕,如今的三井口早已经被新城市建设的规划改变了模样,夕日的老巷,老房,已不见了踪影,但三井依然在,大理石的围栏将三井口的三井拦在了这所现代都市最繁华地段的路中央,镂花的石碑上清晰的镌刻上了“文物”二字,可三井口的老人儿却不把那儿的井当古文物,他们时不时的还会带上水桶去井边淘米,汰衣,洗菜,忙完后,会顺带打一壶水拧回去泡茶,他们说那井里的水泡出的茶比纯净水泡出的茶喝着甜,香。
-全文完-
▷ 进入纪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