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此文是因为看到有用基督教创世记解释宇宙生成的,有感而写。一家之言,见笑。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中这句话,已经很好地解释了宇宙生成。
原意是:道(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生太极(万物混沌一团),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三(阴阳极其之间的联系),三生万物。
然后句中的“一和二和三”,正符合宇宙生成的“一点二物三力”。
一点是指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是个密度无限大的点。(联想到黑洞,白洞,爱因斯坦螺旋洞。)
二物是指奇点的能量可以转化成正物质和反物质。当能量达到波峰,能量转化为一对对正反基本粒子,当能量达到波谷,一对对正反基本粒子又相互湮灭,转化为能量。
三力是指奇点的正物质和反物质失去平衡,(至于为什么会失去平衡,我联想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获诺贝尔奖的那论文,有点像动量不守恒,就是左右不对称,具体解释满烦,就不发这了。时间、宇称和电荷守恒定律被认为是支撑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一。可是最近甚至直接观测到时间不对称现象,以及宇称和电荷联合定律不守恒。正因为不守恒,正物质的量才多于反物质,才诞生了现在的正物质宇宙。)导致宇宙大爆炸的发生(ms白洞爆发),之后物质间产生了三大基本作用力,万有引力,强相互作用力(作用于强子之间的力,如核子间的核力)和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如中子的β衰变,已经并入电磁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于是可以解释为:
道(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生一点(奇点,和太极一致),一点生二物(正反物质,和阴阳一致),二物生三力(三大基本作用力,和阴阳之间的联系一致),三力生(使宇宙生成为现在的样子)宇宙。
和《道德经》该句的原意一致。
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中这句话,是宇宙生成的第二种解释。
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里的理论认为:物质是正能量,而物质的万有引力势能是等量的负能量,宇宙的总能量为0。
于是把宇宙收缩回奇点的话(宇宙大爆炸的反演),宇宙的物质和其万有引力势能刚好相等地相互湮灭,归零。
也就是说,宇宙大爆炸和宇宙本身是无中生有,有等于无。物理上的真空实际上是一片不停波动的能量之海。当能量达到波峰,能量转化为一对对正反基本粒子,当能量达到波谷,一对对正反基本粒子又相互湮灭,转化为能量。
和道德经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致。
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中这句话,二(阴阳)指的是物质和其万有引力势能。
三:道(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指的是人心。宇宙生成的第三种解释。
再提供相关资料:一、这符合高等物理学界的至强的人择原理学说。
人择原理:指的是宇宙之所以是现在这个形态,是因为如果它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就不会有我们存在。也就是说:因为宇宙这样,所以才有我们。引申学说是:因为有我们,所以才有这样的宇宙。也就是说:人的选择(即观察意志,即人心)决定了宇宙的形态。
二、这符合量子力学的观察者学说。
量子力学上认为,观察者决定了物质的确定的存在状态,从波动的充满可能性的量子态确定下来。无法被任何东西观察到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
于是,从高等物理的理论上看,唯物和唯心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
本文已被编辑[帘外落花]于2008-6-18 20:07:2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淀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