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在看诗经、世说新语、礼记等书籍,还有百年中国文学史。这些书实在太可恶了!很多的字,都生的很,不得不翻查字典;幸而我是常带着新华字典走的;可有些字,新华字典都查不到,为此我又专门买了现代汉语实用字典、古代汉语字典!
可是一篇诗句读下来,翻查字典都得用掉大半时间。就拿百年中国文学史的序文来说吧!本就五分钟可读完的,可不认识的字太多,因此用了近三个小时才读完!
在大学时,我就想过要多看一些书,碰见不认识的字或不能肯定读音的字要查字典!心里虽是这么说。可是,我一则懒,另则就想快点把书看完,以慰悬心;因此最多也就把不认识的字或不能确定读音的字抄在另一边,留待以后统一来查。字是抄在了一边,书也读完了,可就不想费时间去查了;最后连抄在一边的字也长了翅膀似的都不翼而飞了。于是不认识的字还是不认识,不能确定读音的还是模糊不清!
况且在大学,是很难得有人问你这字怎么读!但都要上网,有些字不会读就打不上去。还是要问一下的,问吧。
可有一些字就那么的“凑巧”,全班没有一个人能认得出,这可如何是好,怎么打上去呢?有办法,只见一人很快地就打上去了,问他怎么读的,他摇头笑说不知道!因为他是打五笔的,只要知道这字怎么写,就能打上去,无须管它怎么读的!
我也看了,在大学,全班就我一人带了本新华字典,其他人最多也就是些汉英字典。虽然我是带了,可也一直被我遗弃在角落里,根本就不让它上战场!就算碰见不认识的字或不能确定读音的字,一眼也就看过去了,因为不知道读并不影响我们对话语的理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就派上用场了!已懂得意思,哪还在乎怎么个读法呢!似乎这字就没有出现过!悲呼!
后来,我跟叔叔建议说:“你必定要给你的孩子买本新华字典,趁着他现在还小,要他碰见不认识的字多查字典,认真对待每一个字。养成这个习惯那是很有益处的!若是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或进入高中以后,就很难会再去查字典了。碰见不认识的字,我们也能根据话语来推测它的意思,而不会靠字典来得到意思;再说也懒得去查它的读法了!因为还小,懂得也少,不懂就只能靠查字典来理解、来懂得意思!”
想我小时候,开始还能认真地查查字典,可我懒。后来就投机取巧了,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于是渐渐地就不需要字典了,再后来连问人都懒的问,反正已懂得意思了!
可看古文,问题就突出了,不能那么容易弄懂意思了;还得靠字典!
觉着小时候能认真对待的事情,为什么长大了就不能坚持下来?懒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其实生活中也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难道就因为自己长大了,懂得多了,见识广了,就无须认真对待以至慢慢地遗失认真?
-全文完-
▷ 进入坏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