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尝试还原一个真实的范美忠楼兰故人

发表于-2008年06月19日 晚上10:40评论-2条

范美忠老师被解聘了,范老师的饭碗被砸了!听到这个消息,本来强烈藐视他的我反而高兴不起来了。我党的一贯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什么范老师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作了点本能范围的事,就不再给他机会,一定要置他于死地呢?为了弄清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最近,我把他早年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和这次的博文都仔细的读了,希望能寻找到他的思想脉络,尝试作些分析。

凭心而论,笔者认为范美忠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在《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发表于2005年06月29日中国青年报“冰点特刊”)一文中,他把自己从学生到教师的人生经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让笔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范美忠。在研究了范美忠之后,笔者感到有一根主线始终贯穿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就是偏激。比如,他想出人头地,却选择了要做大师的老师这条路;他想培养出大师,却在以个人的力量挑战现行的教学体制;他在屡次失败后不去正确的总结教训,反而归罪于今天的社会;他滋生出的逆反心理,让他丧失了对真伪的判断……。

范美忠的偏激可能是从他有了强烈的自卑感开始的。他在《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一文中写道:“我出生在农村,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中学。1992年高考时,因为考得好了一点(据说还是什么状元),我进了北大历史系。”这时他才发现,城乡的巨大差别和他的孤陋寡闻让他原先的成就感、自豪感荡然无存。“我真的发现自己一无是处,12年的读书生涯几乎没有学到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是家人和乡亲的骄傲,在北大我却感到非常自卑。”

他把自卑感的产生归咎于应试教育。他在文中写道:“在受到如此强烈的刺激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我所受的基础教育,我难以抑制自己的愤怒,我痛恨教育体制,痛恨课程设置,痛恨教材,声称对我的中学老师一个也不宽恕”!“在看清和承认自己被剥得精光、一无所有的现实之后,我开始拼命学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然而,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在和别人交流时能压倒别人的东西。“大学四年我只做了两件事情:看书和踢足球。”他学踢足球,这是强壮男人的运动,而且是中国人欲罢不能的强势运动。他读一切他认为有价值的书,靠自己超强的记忆力记下了大量的内容。以此来突出自己的优势。

在“恶补”知识的基础上,他开始设计自己的理想,就是要成为一个比大师还要出名的人物。他写道:“到大四时,我已经觉得要成为学贯古今中西的学术大师的梦想恐怕不太可能实现了,于是,我产生了要到中学去,改变基础教育现状的强烈冲动。我为当代中国没有思想大师、文学大师、史学大师感到深深的遗憾!我想:未来的大师应该由我培养出来。要是能培养出鲁迅、王国维这样的人,我该是多么幸福呀!”“我为这个梦想激动万分。”

范美忠为了自己的梦想,毕业后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了到中学去。在自贡蜀光中学的三年里,他把自己的梦想都集中体现在对教学的一系列试验上。“每接一届学生,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洗脑。我跟他们说你们过去在语文、历史等课上学的东西相当部分都是无用甚至有害的伪知识,真正的文科知识你们连梦都没梦见过。然后在学生目瞪口呆之时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知识轰炸:从《史记》、《左传》、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从穆旦、海子到兰波艾略特;从弗洛伊德到超现实主义;从涅乐队到行为艺术。”但是,现行的教学体制却无法接受范美忠的试验。“我对那些要我注意教学方法的劝告不屑一顾:连《史记》都没看过也跟我谈历史!我自以为真理在握,一站上讲台就慷慨陈词,滔滔不绝。”“我从来不理会学生的反应,不发动他们参与进来一起讨论。我也从来没问过学生对我的课怎么看,没问过学生希望我的课怎么上。我居高临下的态度和特立独行的狂傲姿态让学生对我充满敬畏。”正因为范美忠脱离教纲和考纲搞教学,自我陶醉于自己设定的梦想之中,三年后他不得不离开了蜀光中学。这三年他称之为“痛苦而失败的教书生涯”。

2000年夏,范美忠离开自贡到了广州,开始寻觅新的出路。然而他又一次受到了打击。他在文中写道:“如果说当初从中学跨入北大,从乡村到北京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感到知识和视野严重不足的话,那么这次从自贡到广州,从学校到社会,我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落伍了,我乡巴佬了!”他这个高材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却不会用电脑。屡次应聘都失败了。“这次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书本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巨大距离。”这个时候他开始调整设计了:要在传授大量高深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商以及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003年,他在杭州外国语学校教了短短两个月的语文。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否定第一阶段的教育理念,依然首先对学生进行“洗脑”,对学生进行“知识轰炸”。依然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同时,也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注重对学生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比如,上课回答问题,叫学生站到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好意思的学生说,你必须习惯站在讲台上面对众人的目光从容自若地表达或表现你自己。要是站在台上讲话都不敢,你以后怎么当领导、当主持人、当记者、当老师?怎么跟人打交道?但他承认:“除了思想启蒙之外,学生的人格培养方面我基本不关心。”而且,他把对社会现象的偏激看法也带到了课堂上。学生在bbs上有这样的描写:“个人觉得,我们都能默认和默许各种平庸,以及纳入潜在规则的乌烟瘴气、钩心斗角,应该也能‘容忍’范美忠的愤世嫉俗,即便他在眼下的‘规则’之外。”仅仅两个月,他又被辞退了。老师们的评价是:“不可否认范老师学识的渊博,思想的深刻,他的课可能很受学生(尤其是处于青春期极具叛逆精神的中学生)欢迎,范老师在大学的课堂里可能还能立足,但在中学的课堂中,个人感觉不是很合适……课堂上如果不跟随教纲、考纲,结果只能是在高考中吃亏。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是不争的趋势和事实,国家的考试评价体系,教材的设置体系,教师的课堂教育,学生的学习模式等等,改革必须是各方面配套进行的,绝对不是靠一个老师或几个老师的几堂素质课就可以解决的,试问抛开教材,单纯讲学生认可的内容……结果会是什么?如果最后不能上大学,家长又有几个说无所谓的?”

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再次受挫让范美忠作了进一步的反思:“虽然在此之前对教育也有一些想法,但我不得不承认,在教育方面我并没有太多深入的思考。我观照教育的角度其实跟人文学者和作家并无多大差异,直到2003年10月到《教师之友》杂志社以后,我才逐渐开始获得一种将宏观的教育理念和微观的现实操作结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教育视角。”

在《教师之友》杂志社的这段时间,他有机会阅读了一些教育书籍。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指出学校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封闭性:管理权是封闭的,教材的编写长期以来是垄断和封闭的,教师也是封闭的,学校与外界之间是相对封闭的,教育的场所是封闭的等等。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递者变成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学生思考的引导者和激励者,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是《学会生存》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这些前卫的教学理念很合范美忠口味。他尤其对书中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很有心得。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其核心是学会生存。对另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他也是非常赞赏的。他写道:“这本书所呈现的该中学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教育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让我震惊,而其时间还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而非空想啊!同时本书作者和该中学老师宗教般的教育情怀和高度的专业知识素养也让我击节赞叹!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所追求的东西他们大部分都做到了。比如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对生命的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教学理念更坚定了他实现自己梦想的信心。

最终,范美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应聘到私立的都江堰光亚中学继续教学生涯。这段时间过的怎么样,他没有具体的文字说明。但他在《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中流露出了他的不如意。他感受到了“大学以后面对商业社会和极权社会的精神分裂的痛苦和欲求自由公正而不得的焦灼与孤独。”可以想象的到,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实现“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递者变成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学生思考的引导者和激励者,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的定位是何等的难啊。换句话说,家长怎么放心把子女交给一个只会夸夸其谈,不管升学率的老师呢?。

笔者认为,范美忠的一再不得志,是他从偏激走向极端的重要因素。本来,地震的突然发生,对任何人都是措手不及的。范美忠不顾学生的先跑,虽然并不符合他欣赏的《帕夫雷什中学》中对生命关注的要求,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由于光亚中学教学楼的建筑质量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没有死伤一个师生。因此,也不会有人追究范美忠的先跑。然而这次,历来在学生面前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和特立独行的狂傲姿态让学生对我充满敬畏”的范美忠丢面子了。

他在《那一刻地动山摇》一文中写道:震后“这时我注意看,上我课的学生还没有出来,又过了一会儿才见他们陆续来到操场里,我奇怪地问他们:‘你们怎么不出来?’学生回答说:‘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学生的话自然让范美忠很尴尬。他只能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但他也感到这样的话是上不了台面的。所以他又写道:“话虽如此说,之后我却问自己:‘我为什么不组织学生撤离就跑了?’其实,那一瞬间屋子晃动得如此厉害,我知道自己只是本能反应而已,危机意识很强的我,每次有危险我的反应都比较快,也逃得比较快!”这说明范美忠还是意识到了教师的职责。但他“先跑”的本能也说明了《学会生存》一书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范美忠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易认错的人。他写了《那一刻地动山摇》,坦陈自己“先跑”的事实,却不是自揭其短,而是为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在《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一文中说:“(写那篇文章)是对道德绑架的反感”,“想刺刺某些道德家,也有借机让他们暴露自己面目的意思”,并表示可以拿这件实例教育学生“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这完全是他在自说自话。事实是学校并没有追究他的“先跑”,网上也没有人知道他“先跑”。那么是谁在对他进行“道德绑架”呢?不就是学生的一句怨言吗?他如此振振有辞,洋洋万言,不就是在为自己的“先跑”开脱吗?

有范美忠的朋友在网上撰文说,范美忠历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的,他的偏激在博文中尽显出来了。开篇他就说:“我曾经为自己没有出生在美国这样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家而痛不欲生!因为我大学毕业十几年的痛苦与此有关,我所受的十七年糟糕教育与此有关。我无数次质问上帝:你为什么给我一颗热爱自由和真理的灵魂却让我出生在如此专制黑暗的中国?让我遭受如许的折磨!”看了笔者的上述文字后,诸位就不难看出,他的这段话正好道出了他毕业后,梦想一再受挫的抑郁心态,以及他由此产生的逆反心理。 

但范美忠错了。他不是在批判现今的社会制度,而是在挑战中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社会伦理道德。中国历来是个尊师重教的国度,认为教师是为世人“传道、受业、解惑”的。所以世人都认为教师是个高尚的职业,所以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中国又是个受儒家影响几千年的国度。无论何种社会制度,都把仁、义、礼、智、信的教义贯穿在自己的执政理念中。“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博爱思想”等都是这些教义的具体表述。还有佛家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深入人心。范美忠认为“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学生的义务”的言论怎能不“一石激起千层浪”呢?

就是范美忠向往的美国,对他的言行也不会赞成的。一位网友在美国当了十几年的全职教师,他“可以毫不含糊地告诉大家,在美国,教师在上课期间对学生的安全当然负有责任,尤其是在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紧急情况下。如果我在危难之际作出了范跑跑式行为,肯定会被校方辞退,恐怕在同事、学生和家长们的鄙视之下也会无法在社区继续混下去,如果学生当中有伤亡,还有可能被公诉人刑事起诉或家长民事起诉。”他以加州claremont校区为例。其“紧急状况职责”的文件明确规定,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直接监管学生,一直与学生在一起直至被指示其他的做法”。(“eachteacherwillberesponsibleforthedirectsupervisionofhis/herstudents,remainwithstudentsuntildirectedotherwise·”)这个文件还明确教师有责任在火灾、爆炸、地震等紧急状况下组织学生从建筑物里撤离。(“directtheevacuationofbuildings,usingdesignatedsignalsandotherprocedures,asrequired,intheeventoffire,threatofexplosion,orfollowingcessationofearthquaketremors·”)这下可谓万法归宗了。对此,自诩博学的范美忠怎么又孤陋寡闻了呢?

要说绑架,他确实被绑架了,但不是被道德,而是被自己的虚荣心和偏激绑架了!范美忠曾经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不组织学生撤离就跑了?”但是一个梦想为中国培养大师的人能公开承认自己错了吗?他要想方设法为自己找回面子。当他经历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责骂后,不服输、持才自傲的性格让他欲罢不能。阅历告诉我们,当人面临咄咄逼人的质问时,会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经常通过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推向极端的方式来增强自己反击对方的力度。其实有时,极端化的观点并不是他自己的本意,但因为要强,或者虚荣,或者大脑短路,都可能说出一些让自己都感觉意外和荒唐的话。范美忠就是如此。在《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一文中,他解释为什么要虚构没有说过的“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理由时,一会说是为了安慰朋友,一会说是反对道德绑架,一会又说想刺刺某些道德家。笔者就不明白了,既然是虚构的,就是无中生有的。一个拿自己母亲开道德玩笑的人,头脑里不是进水了吗?这样的话能是真的吗?加上不少网友的鼎力支持,让他真的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以至于一些媒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访他,邀他辩论,他也不便推辞,也不能不去了。

舆论说,范美忠的言论违背了《教师法》,范美忠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范美忠从来没有取得过教师资格,范美忠让他从教的学校处于了舆论的旋涡。到了这时,范美忠被解聘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且他有着远大抱负的教学梦想也可能从此破灭。这个结局,可能是范美忠在写博文时所没有想到的。“性格决定命运”应该是对范美忠最好的写照。但是笔者还要为范美忠老师说两句。首先,范美忠老师就是错了,也仅仅是停留在言论上,没有造成大的后果,还属于思想教育问题。其次,范美忠老师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还是很有研究和见地的,是个可用之人。何况,我们的政策不历来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吗?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范美忠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楼兰故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若书点评:

范的行为,比起那些贪官和奸商在建筑的时故意的犯罪,要高尚得多。可社会能容忍那些故意偷工减料的恶意谋杀行为,却不能容忍范在灾难面前的本能反应呢?这值得每个国人深思。

文章评论共[2]个
幽香淡雅-评论

听过看过范美忠的有关报道后,无论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一员,对他的做法以及一些思想我还是难以接受的!问好楼兰故人!
  【楼兰故人 回复】:是的,这就是一个真实的范美忠。他的偏激思想和做法让人反感,也害了自己。但还是应该给出路的。也问好幽香。 [2008-6-20 9:59:54]at:2008年06月20日 早上8:24

良约之意-评论

这篇文章写的实在,范错就错在挑战我们的民族道德文化。其根源就是自以为事,而引起这一“范跑跑现象”,人们无法接受。
  【楼兰故人 回复】:感谢良约的关注。问好。 [2008-6-22 12:45:20]at:2008年06月21日 晚上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