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轻舟已过万重山江正川

发表于-2008年06月20日 晚上9:46评论-1条

周末,远在上海的朋友说学期结束要带学生们去参加市里的“唐诗宋词吟诵大赛”。不由拍手称快!

要知道大凡华人,无论在这地球的哪个角落,即使是政客、商贾,抑或三教九流、凡夫俗子,凡能粗通文墨的,都少有不喜欢唐诗宋词的。那些渗透着人文精神的经典尤为历久弥香,千百年来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中国人。自然: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不少,因此容易触景生情,让更多现代人的心灵与之产生共鸣。所以无论在云淡风轻之夜,还是觥筹交错之时,谁都能脱口吟出一两句对景的诗词来……

我们常说诗以唐冠、宋以词称。无疑:唐诗该是牡丹海棠浓影重彩下的高歌,是照亮苍穹的明月;宋词则是松梅竹菊神韵清香前的徘徊,是润濡心灵的秋风。吟唐诗,品宋词,一卷诗词在手, 即便翻阅任何一首,都能让我们琅琅上口、涵咏吟诵,顿觉清气溢怀,心胸爽朗!它能让我们从一个更为贴近的角度来认识历史,开阔眼界,在浮华喧嚣中回归宁静和淳朴的境地。犹如漫步幽深曲径,抬头别有洞天,进入一个我们心底一直憧憬着的古朴而纯美的世界;犹如在聆听高山流水的起伏涤荡中,看到昔日的大师们,裹着字里行间的那份沧桑款款向我们走来,引导着我们去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我虽自年少时就闻“唐后无诗,宋后无词。”又聆听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教诲。可随着时光的流逝,却发现自己从所能背诵的那些诗词中所领会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而每次重读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佳话,在清丽中感受刚健、在苍凉中感悟壮阔,就总有一些新的体会。正如面对世事万物的变化,总会有心潮的波澜与起伏;总会有情感的峰回路转。所以闲来就喜欢翻阅吟诵。

我欣赏并敬佩古人行文的凝炼、睿智和透彻!一如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其实:谁不向往那种生活啊!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职场竞争的残酷,资本扩张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愈演愈烈,人们的精神和心灵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受着无形的挤压,就此更是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怀念诗词作者与自然相通的一幅幅和谐的画面。

唐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而到开元、天宝盛期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它不仅为后人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并将中国的诗歌成就推向了历史的顶峰。那高山秋水、那无边风月,那飞絮蒙蒙、那狼藉残红,无不渗透着作者借讴歌清风明月而追求个性解放的执著!而对久别重逢的喜悦、对别离难舍的惆怅,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对历史的感慨,对权贵的蔑视、对邪恶的抨击,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生活的批判和热切的关注,也彰显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从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自由民主色彩的部分。

而唐诗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不羁,将对心中那片乐土的向往和追求融于明丽、轻快的意境之中。那些浪漫主义诗歌无不反映了人们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例如飘逸豪放的李白那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看似写景叙事,却将对自由的向往隐在那千里江陵的意象之中。那番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蕴涵着诗人对“独上西楼”的无限憧憬。千百年来不知扣响了多少读者的心弦!而雄浑古朴的子昂、陆游,带着笑傲江湖、对酒当歌的那分豪爽洒脱,犹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而不返!然: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例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的怀古感旧、酬赠留别;例如沉郁顿抑的杜甫,清癯透彻的白居易,凄婉忧柔的李煜。那纵情咏物言志、信笔记游写景、侃侃谈禅说理的诗句,几乎无所不在诗人的笔下呈现。

而宋词,虽不乏豪放悲壮之作,然而整体上却是以婉约细腻为主。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恰似迟暮的远行,瞻前顾后的徘徊和秋雨春雪前悠然的温馨,向人们娓娓诉说衷肠。而继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小令,柳永的慢词创作可谓首开先河。在那众多凄美玲珑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官场的厌弃、对世俗的不屑,欣然遨游于细腻委婉、蒙蒙胧胧的意境里,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其清高的品格和隐逸生活的情趣催生了众多来去飘逸且才华横溢的词人。 

可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宵长夜,还是在“暗香盈袖”的暮色黄昏,那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却悠然徘徊在缠绵绯侧、婉约旖旎之中。就如活在自身心灵世界的李清照,虽有着“寻寻觅觅”的悲伤和无奈,或长歌、或短叹,但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却几乎能让所有的男人为此汗颜;而在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时歌、时泣中,那番纯粹和透明的拳拳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当可让我们在梦里与之携手同游,心底可与之相对而鸣…… 

读唐诗宋词,那写诗如行文,填词自天成的苏轼尤让我欣赏!就其被贬黄州,也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被谪琼州,还能“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豪放,可见他心地是那般的充实而宁静,任凭一次次失意和挫折的煎熬;任凭一次次的机遇擦肩而过,他仍可回归自然;寄情于山水,醉心于一蓑烟雨、满眼风波的缥缈之中。那番旷达和不羁,该有着怎么一番宠辱不惊的胸怀和气度!而那位在《四书》中耗尽毕生心血的道学家朱熹,可谓有颗“静若止水”的心了吧?却对大自然的“万紫千红”给于深情的赞美。那一首《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岂不同样转递出纵情高歌、向往自然的心声?

“诗中有画、词中有画、曲中有画、文中有画”,自是诗词曲文的最高境界。试问:有谁能忘记柳永《雨霖铃》中那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所倾吐的离别依恋之情和乡魂愁肠?有谁会忘记晏殊《蝶恋花》中“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那缕缱绻情思和无限惆怅?无论是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瑰丽浪漫,还是王维“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情感倾注,以及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绵绵情怀,都能让我们在昔日甘美的文字中品味历史的沧桑;在怏怏愁绪中咀嚼作者的酸甜苦辣。而李白的豪放,柳永的缠绵,陆游的雅致,同是着笔于唐诗宋词中永不退色的主题,无不有着讴歌人类对自由、平等、仁爱的愿望。纵然是千百年后的今天,仍然那么令人难忘!其缕缕清香居然还能温暖着在欲望与功利充斥的数字时代里的人们。就是因为:那力透纸背、鲜活明朗的个性向人们展示的就是人性,就是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对真、善、美的天然向往!因而:当生活在难见“江天一色无纤尘”,“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人们,倘若不再去那坦诚纯真的倾诉中找回古朴纯净的心情,那谁还能体会唐风宋韵中的声声寥廓、寸寸断肠?

试想:若无一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怎能让我们仰望那轮明月寄托我们的向往?我们的中秋,岂不就成了豆沙馅与鲜肉馅争夺的市场?成了商家角逐,遍地狼烟的战场?所以我很怀念唐诗宋词的年代。那时的文字就像在江南春雨霏霏后的黄昏,临窗吟诗作赋时的酣畅!当喧嚣尽散,当“笙歌散尽游人去”之后,一卷在手,“轻舟已过万重山”。唐诗宋词的清韵就此翩翩而来;就能让我们隐约听到秦淮河畔轻柔缥缈的歌声,看见烟波浩渺中灯辉舞影的画舫……

花开花谢,蓦然回眸。尘世间一切因果轮回,就像这季节的更替,而前世的约定却恍然清晰。歌以咏志、诵以怡情,在诗意的萦绕中就此有了对回归自然的憧憬;反复吟诵、习之修身,就此学会了超脱,拥有了豁达和开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季锋 | 荐/季锋推荐:
☆ 编辑点评 ☆
季锋点评:

唐诗宋词从很小的时候便已接触,不过那时只读其诗不解其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才深刻的了解,古人流下来的文化魁宝,其文化水平,绝对只能瞻仰。

文章评论共[1]个
悲秋道人-评论

烟雨之中,难得有如此优美文章。作者语言功底深厚,兼古诗词知识渊博,观点通俗易懂,是难得的好文章,是古典诗词入门学习的好教材,精华当之无愧。朋友是专业人士吧?at:2012年02月04日 晚上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