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桂林没去过;
越南的“水上桂林”却酣畅淋漓地游了一回!
——世上的事情可能就是这样:近在眼前的不一定是你的,而有的东西却在遥远的地方等着你。
从广西出关,车行20多分钟,便到了通往河内的码头。登船出海,半个小时后,海岸隐去,满眼便是苍茫的水色。没有风,海摇摇荡荡,象是自娱自乐的样子;然而它无边无际,辽阔的气势在不经意间压迫着人的灵魂!除了水,能看到的只剩西天斜射的那枚太阳,光线与海气相接,共同演义着一段暧昧的秘密。对这一切,游船一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神态,象仙人掉落在海中的一只鞋子,不抬脚地在水中滑行。有位诗人说,海上的路都让船走了!这话说得不太到位,船在海上行,因为到处是路,也就没有路,只有方向。又行一小时左右,前方隐隐地出现岛屿的影子,眼光落在上面,眼睛找到了休息的感觉。城市的生活,培养的是短浅的眼光,稍一放纵便有高楼大厦拦截。这样的眼光,偶遇辽阔,便显不济与困乏,现在,岛屿的出现,对于眼睛来说,恰似久飞的小鸟有了栖息之地!
隐隐约约的影子渐渐清晰起来,船的速度又把它们一一闪过。导游告诉说,这就是“水上桂林”了!最初的欣赏摆脱不了形象的比喻,斗鸡石、夫妻石让满船的人站立引颈唏嘘;石门、观世音、钓鱼老人逗弄得照相机的闪光灯频频眨眼。这样的氛围让我想起了贾平凹先生的一句话:人啊!总是欣喜于那点卑微的象形的景色!这句话逼迫我不得不做另类的欣赏:海水一统天下,把热闹的海底世界永远地禁锢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这一座座岛屿难道不是打碎枷锁,一个个“石破天惊”的成语?风吹来,浪打来,它们默然而立,生出树,跑着兽,养着鸟,难道它们不是一个个守道者?守的什么道,我破解不了,但受此启发,我可以确认,这一座座岛屿肯定是海底世界包容不下的一个个深度的思想!
其实,旅游是收获不了思想的。想起一路的走马观花,我忽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人在旅途,移步换景,借景感悟,感悟可能颇多,但内容必然支离破碎,串在一起最多也只能称得上随想杂感。但眼下的“水上桂林”,岛屿连绵成势,游目而望,过去的颇多,前面的不绝,导游介绍说,整个下龙湾有大大小小岛屿两千多个,水域九百六十多平方公里。那么,这算得上一种大规模了。我知道大规模里面必然有大体系,大体系里面必然藏着大思想。思想一旦成为体系,对它的把握就需要自始至终的经验。这样想着,我反而轻松下来,并对刚才自以为为是的所谓感悟而羞赧。等着吧,我想,大思想不是我的水平可以驾驭的。如果有缘,游完了下龙湾,上帝自会赐我以思想,如果无缘,绞尽脑汁大概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吧。
人一轻松,美就来了。太阳不再光芒四射的时候,一脸佛相,在天上慈悲地瞩望着人间;没有风的挑唆,海安安静静,一心一意养鱼为生;鳞次栉比的岛屿,象比肩而居的邻居,以衣带水而又各安其所。不知道满天星斗上来时,他们是否也会走户串门,饮酒品茶,谈天说地?有渔船靠过来,买鲜蟹七八只、鳟鱼二尾,蛤蜊一小盆,船上代加工后,一行九人,倚窗凭海,把酒临风,吃蟹吃鱼吃蛤蜊——这些风浪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尤物,被一一落肚,那种享受,就如同战胜风浪自身!
岛屿一座座过去,时间慢慢地接近黄昏。这时的气氛就有些活跃了。一座岛屿挡过来,太阳便隐身而去,这时,你惟一的想象,就是太阳落水了,因为海面上荡漾着太阳鲜红的血液;岛屿闪开来,太阳又脱身而出,象是到水底下扎了一个猛子,又猛地跃出水面。一座座岛屿挡过来,闪开去,太阳便一次次升起又落下,瞬间的经历走过了十天、二十天的太阳升落更替,就颇有点“人间十年,天上一日”的味道了,如果不清醒,就真不辨自己是人是仙了。
船猛地一震,减速了。导游说,前面就是基防码头,下龙湾的游程就要结束了。四个多小时了,也许该结束了。人们对美的要求其实不太多,太多了,熟视无睹,很多的美就白白地浪费了。老实说,随着视觉的疲乏,对于后半程的景色,我基本上是“食不甘味”了。美的命运有时就是这样悲惨。但不管怎么说,“水上桂林”我是从头游到了尾,坐在游船里,穿梭在岛屿的缝隙中,我常常意会到疱丁解牛的意境,我是一尾鱼,游刃在它的肌理关节中,然而,我对它把握了吗?比如我所等待的思想来临了吗?我想起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难道人在社会中,就真的不会认识社会吗?
登上码头,一回头的瞬间,下龙湾的岛屿忽然以另一种形态,络绎而来,在我的眼前袖珍而列。我意识到,它们肯定要告诉我什么。我忽然有了一个比如。整个下龙湾难道不是一个天然的书库?已被很多人尘封了的中国文学的色彩和生命难到藏匿到这里来了?
坐在转乘的巴士车上,车速悠悠,正适宜我慢慢地对“水上桂林”进行从头到尾的梳理。最初的那座岛屿大概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奠基石《诗经》吧,它立在最初的位置,朴素的装扮,发动着中国文学最原始的动力。连在一起的三个峰说着诗、雅、颂的诗句,巧的是,其中一峰既分又合,合中有分,我自然地就把它解读成大雅和小雅;依次而来的一群岛屿,衣饰华丽,色彩明亮,铺排有序,我把它们认定为极具文采的汉赋文章;接下来的岛屿粗广大气,极具气派,一看就是大唐气象,谁是李白,谁是杜甫,谁是白居易,让我一时难以敲定,就象他们三人孰优孰劣,谁也不敢妄下评论一样;那一群岛屿,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却一律的从容气度,就象宋朝的文人从从容容地吟诵着长长短短的诗句,踏出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水使岛屿分离,水又使岛屿连接,并且不时地透出些对话的气息,这就是元曲了,街谈巷尾,娓娓道来,文学从此走向了平民。往后的岛屿,因为忽略,现在的脑海里也回忆不出来了,不过在不经意间,还是留下了几座岛屿的轮廓。我知道,在不经意间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东西都是出众的东西,就象谁都可以忽略明清以降的萧瑟文坛,但谁也不能忽略水浒、红楼、三国的高度一样••••••
下榻的宾馆到了,周围一片灯火,灯火映照着林立的店铺,点亮了喧嚣的人声——这样的场景没有一点异国风味。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太阳底下安安静静地读书,肯定不会感动任何人。
然而,“水上桂林”是美的!
本文已被编辑[诺雪沉香]于2008-6-25 10:25:0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光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