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用爱表现生活的艺术梦雪飘花

发表于-2008年06月27日 中午12:28评论-3条

——浅析慕云飞扬的诗歌创作

文/梦雪飘花

一个诗人,一首诗歌,总会有我们去了解的价值,这是对自己生活乃至周围事物细心观察的表现。诗歌是文学,但它又不仅仅是文学那么简单,它甚至可以是预言,可以是想象,可以是罗列于我们思维中所有事物的总和。从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它所包含的内容我们是无法估量的,或者说,我们不可能把这期间所有的诗歌流派按照语言和形式进行细分,我们只能笼统地划分几个主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新诗发展的趋势。

在当今诗坛,我们很少看到诗人以自我为中心散发出的感伤气息以及忧郁的情调,内心生活的描绘超过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诗歌的立足点却又是现实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应该是介于现实主义跟浪漫主义之间的一种风格,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准浪漫现实主义”风格。类似于这一风格诗歌的出现,我们还需回溯到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郭沫若《女神》的出世,诗集中的《维纳斯》、《别离》、《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等就很接近于这样的风格:爱情的主题,主观幻想性,多愁善感和长于想象。下面,我用一个读者的眼光来简单剖析慕云飞扬诗歌的创作风格,以及我对他诗歌的一些创作联想。

诚然,或许很多人对慕云飞扬不甚了解,那么我想对他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也是有必要的。慕云飞扬,原名卢晓黎。1986年2月生于广西三江,2004年进入广西大学就读,2006年发表首部长篇小说《爱在那季节》,已由北京版权责任有限公司代理出版。2007年开始在各文学网和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曾获第四届新思维全国校园写作大赛二等奖,现担任中国80后诗歌论坛版主,烟雨红尘原创文学现代诗频道主编,河池文学杂志特邀撰稿员,广西大学学生诗人代表。

初读慕云的诗歌是在两年前,我也是在那时候才开始认识他的。因为同在南宁,所以感觉并不陌生,但真正促使我了解他的是他的诗歌。可以说,慕云对待文字的严肃性深深地感动着我。在他的诗歌里,我几乎看不到可以用“随意”两个字来形容的文字,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感时刻都弥漫在他的诗行里。“抛开一些想法,让自己足够单纯/这一次变故来源于昨日的某个细节/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我,多次走过一些地方/反复摩擦同一片土地,可那里/除了我仅留的几个脚印,什么也不曾发生/这些事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面/我再次翻开泥土,看见埋在下面的/竟是与我未曾谋面的灵魂,一个真实的孤单/从我接触土地的时刻就已存在的镜像/一个二十二年前从我母亲手中摔下来的一面镜子/一半面朝着泥土,一半背朝着泥土。”(《镜像》)

跟许多读者一样,初读慕云的诗总是很费解,这或许跟他诗歌本身的立足点有关。因为诗歌的立足点较高,所以读者不得不暂时抛开现实的眼光而用另外一种超现实的眼光去理解它,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弊病,但也总显得作者对生活的挑剔,好象非要找一些生活之外的东西才能衬托生活的真实性。我想,这或多或少与他的性格有关。我们略微可以感受到从他文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以及想要改变却无法改变的一种郁闷的心态。如《下一个来世》中的“在人群中我总显得孤单/我甚至不如一只夜间飞行的苍蝇/它吸了一口我的血,我把它拍死在掌心/苍蝇的尸体流着我的血,我仿佛看见自己的死亡/孤单的死亡,用苍蝇的身体祭奠的死亡”,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困惑和无奈,以及无法逃避的现实。而“孤单”、“苍蝇”、“死亡”这三个词恰好就是反映这样一种心境。像以这样的思想为主题的诗歌还有很多,如《过程(外三首)》、《诗人(外三首)》等等。

有时候,读着慕云的诗歌总会有悲从中来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几乎囊括了慕云所有的诗歌。也正如他本人对自己诗歌的概括那样:爱的悲凉艺术。在慕云的诗歌里,你应该很少见他文字明净开朗的一面,他的大部分诗歌都是阴郁伤愁、深沉低婉的格调,却又不是低迷消极的那种。或许你会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不是也是一个忧愁哀怨的男子呢?其实不然。在与慕云几次为数不多的碰面中,他给我的感觉就整个一阳光男孩,从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质完全和他的诗歌风格判若两样。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他现实生活跟他所崇尚的文学风格上存在着这么大的差异呢?对于这一点,我的猜想也始终不明确。在与他的几次谈话中,我了解到他读过的小说、散文、诗歌几乎都是婉约风格的作品,而且他尤喜欢晏殊和李煜的词。或许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猜想出慕云的诗风受到那两位婉约词人的影响较为深刻,他让我了解到,原来现实与文学是不一定形成统一的,但可以互相作为参照。

“我一直把诗歌当作我另一半生命的重生,而这一半的生命始终围绕着‘爱’而展开”。这是慕云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观点的一个概述,我想这也是贯穿他所有诗歌的主线。认真读过慕云诗歌的读者不难发现,只要你稍微深入地去剖析,你会发现在他的诗歌里所表现出来的主题都可以用“爱”去诠释,且不管是亲情、爱情或是友情。这一点,便是人类的本能反映。人人都有爱,人人都可以去爱,人人都可以被爱,这也许也是慕云对待诗歌态度的最原始的初衷,也是他一直追求的信念。或许有时候,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一初衷,但我想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一个诗人的整体的理解。

有人说慕云的诗歌注重个人情感的塑造,也就是说,在他的诗歌中往往会忽视周围的人和物,仅以主观的情感强加于现实。我想这个观点也不无道理。因为综观慕云的诗歌,我们会发现在他的诗歌中存在着“个人郁结”。按照传统的文学,当文章要表现具有社会价值取向时,作者应该极力地避免个人情节的出现,因为社会性的东西永远是属于大的群体,而不应该是单纯地表现在某一个人的身上。但我们不妨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理解慕云诗歌中的“个人郁结”。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并不是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而是在自己拥有的基础上想要得到更多。用这样一种思想去解析慕云诗歌中的个人郁结,也许更符合作者的创作心态。因为每一个人相对于群体来说都是渺小的,一个群体相对于全部来说也是渺小的,但每一个渺小加起来就是庞大的。

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一直是诗歌追求的一个境界。那么,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是相当困难的。在很多诗歌中,由于作者对这两者关系的处理不当,导致了诗歌审美的不平衡性,从而出现了只侧重单一方面的塑造,而造成诗歌审美的单一性。在慕云的诗歌中,读者会发现他很注重这两者关系的和谐性,在不影响诗歌整体跳跃的基础上,他往往会让你感觉不出诗歌的失衡,诗歌的圆润性较好。换一个角度说,就是想象很合理。如《爱情忏悔书四则》、《远方(外三首)》、《九月的天空安息着一片白云》等等,作者都努力地做到这一点,尚且不说它完美。

下面,我们再从语言和形式来对慕云的诗歌作简单地分析:

与当今大多数非先锋派的诗歌一样,慕云的诗在语言和形式上并没有呈现出什么太大的特点,或许能够称得上特点的就是他的诗歌的语言具备有深刻的笔触,以及细腻委婉的语言描写。在他的诗歌中,你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受到很强的思想冲击,这正是他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在他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对意境的烘托总是那样的浓郁,读者很容易被这样的意境捕捉,从而思想也跟着融入到其中。这主要在于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入微,能够运用一些严谨的意象把读者带入诗境中。如“十月,我见证了很多/女人在这个季节不爱打扮/男人忘记了酒精、香烟/奢侈的东西跟这个季节挂不上勾/时髦的女人变得乖巧/那么一些变化,我翻来覆去地琢磨/一些事物迫切使我冷清,然后哭泣/我像个小男孩一样转身/远离怒烧的青春,从一个忧郁的细节开始步入荒凉/来往的人群,都从我的内心经过/他们的仪式简单却如此让我铭记”(《人群》),这样的诗句总能让读者联想到很多,同时又有一种莫名的震撼。

另外,慕云的诗歌总会避免一些低俗词语的出现,比较注重整体的美感,读者在获取语言美的同时也读到了作者的审美意识。

在诗歌的形式上,可以说作者诗歌语言的表现手法很灵活,能够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把多种意象衔接起来,有时候,不同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没有多大的变化,但运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却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不得不让人赞叹于作者对语言的驾御能力。

慕云的诗歌在语言的创新上虽然跟一些先锋派的诗歌相比略显传统,但从他的诗歌中我们总能读到一些惊喜,这些惊喜往往能让读者形成强烈的共鸣。比如我喜欢的《黑夜(外三首)》中的一段是这样写道的:“我的灵魂跟随我的身体多年/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这期间/身体多半是拖着灵魂走的/时间久了,我的身体不堪重负。这多年的灵魂/积郁太多的柔软,已无从站起/我是不是需要从身体里抽出几根骨头/支起瘫软,让灵魂学会自己走路”。这样的诗句显然是作者特意安排的,单从语言上我们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一但结合了作者的思想,诗歌就显得特别的精妙,读者仿佛在瞬间读出了自己。

整体上,很多诗人做不到的地方,慕云他做到了。或许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成功诗人,毕竟,一个真正的诗人要做的事还很多。我也不是说他的诗歌就是完美的,就我个人认为,慕云的诗歌尚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他的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缺乏率真、纯粹,给人的感觉很矛盾、很疑惑;还有文字太过压抑,容易造成读者的审美疲劳;再来,感觉他的思维存在局限性,总感觉停留在某一位置思考问题。我想这些都是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值得考虑的地方,这也是我对慕云提出了一点小小的建议。但话又说回来,毕竟慕云的诗歌尚处于成长阶段,很多东西都是靠自己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的,作为一个对文学看得如此严肃的诗人,我想慕云有理由让自己的诗歌完善起来,并且在诗歌的创作上取得瞩目的成就。

以上这些文字权当是自己对慕云诗歌的一个学习过程,若有说得不当之处,还请作者能够见谅。因为前几天,偶尔翻开慕云赠送的那本《当流星划过夜空》诗集,再次阅读之后,略有所感才写下了这些文字。记得慕云对他朋友候珏的诗歌有过这样一句评价:“侯珏的诗歌总带着比别人更真实的情感,我想对于一个诗人能如此自然而真实地流露自己的内心,都是令其他诗人惊喜和羡慕的”。我想这不仅仅是慕云对别人诗歌的评价,更是确定了自己应该怀着怎么一种内在情感去写作,我相信他能做到。

2008年6月26日写于南湖湖畔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梦雪飘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微雨轻轻点评:

用爱表现生活的艺术,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将慕云飞扬的诗歌,作出全面而独到的分析,让我们从中更进一步地了解慕云以及其诗歌创作,这样的评,是一种真诚的交流。优缺点俱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祝愿慕云的诗歌创作道路越走越宽广!

文章评论共[3]个
凌润-评论

每泊孤舟即有情,山川与我共相行。
轻风拂面人堪醉,海角天涯过此生。at:2008年06月28日 晚上8:46

悲秋道人-评论

精华文章来中踩踩!at:2008年06月28日 晚上10:53

慕云飞扬-评论

感谢梦雪妹妹能如此细心地对我的诗歌有这样深刻地体会,真的很感动你能如此细腻地表达出你内心的想法,其实对于诗歌,我一直感觉自己是个初学者,总感觉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你的建议很好很中肯,也让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谢谢,真的很感谢!~at:2008年06月29日 中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