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需要,上周出差了。昨天刚回来,儿子(小学二年级)就把他的小作文拿给我看,看了真的很感动。我所感动的不是他的写法,他所用的词汇有的还不够贴切,还有些牵强,但儿子能从我身上读懂一点点我的希冀,我的心思,我真的很欣慰了!
我把儿子的作文原原本本地摘录下来。
谢谢你,妈妈
妈妈,谢谢你!是你让我走向了知识的海洋,是你让我走向了读书的桥梁,是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知识,是你让我插上了学习的翅膀,是你不让我输在起跑线上。妈妈,是你让我走向了三年级的成功的道路,是你教我怎么和同学结盟成朋友,是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读书,怎么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谢谢你,妈妈,你让我懂得了生活知识。
儿子虽然写得很零散,但我没有责怪什么,却表现出很欣慰,这样更能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我感觉从儿子这篇小作文里,至少他从我这里学到了“向书籍汲取知识(或许我的积极阅读也给他很深的影响)文明礼貌待人(从他写的什么是文明,还有怎么和同学结盟成朋友,都充分体现出他对文明曾进行过认真思考。),另外他能提到“是你不让输在起跑线上”只要儿子能够懂得妈妈的心思,我就很欣慰了。
说到文明,让我想起了很多,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显得有些“婆婆妈妈”,除了学习上的一些事情过问之外,我比较注重他的日常习惯,刚上学的时候,他来回走路时,无论手里拿的是碎纸还是雪糕袋,很自然地顺手丢弃。起初我没有想过多,他丢弃的我顺便拾起来不就得了?!时间长了,觉得这样不好,就让他自己拾起来,他才不听话呢,后来逐渐地和他讲道理,让他当旁观者,假设我是随便扔垃圾的行人,问他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触。经过反复几次和他讲,他终于明白了妈妈为什么不让他在街上到处乱丢垃圾。以后他也就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他的良好习惯曾经受到老师的表扬呢。
记得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带他坐公交车,如果身边有年长的,我就感觉应当把座位让出去,要不我坐在那里,也还是心里很不自在,儿子曾天真地问过我:“妈妈,你是不是给别人让座就是为了让我写日记呀?”我笑着说:“儿子,妈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天真,顺便做一点点好事,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上周在去长春的客车上,本来我买到了一张有座位的车票,刚要发车,上来一位70多岁的老人,车长递给他一个很小的“马达凳”不偏不倚,正好在我旁边。那么大的年纪了,两个多小时,坐这样的小凳,那可真的“锻炼”了。我马上站起来对老人说:“您坐这儿吧,这么大岁数了,坐小凳太受罪了。”老人推托着说不用,不用。但我还是让他坐在座位上。周围有人在好奇地看着我,不仅仅是好奇我站了起来,还有就是老人那不是很洁净的穿戴,甚至有人还有对老人蔑视的表情。车长再次来验票的时候,吃惊地问:“呀,你把座位让出来了?”我没有说什么,只是象征性地点点头。能看得出来,老人很感激,但他似乎又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在我下车取包时,他连连说:“孩子,慢点啊。”其实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我们对弱势群体要关心和呵护,同时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强大到无需别人的帮助和照顾,只要我们能尽一分力,就不要掩藏这一分力。“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一定是做给谁看,其实我们是做给自己看!
时下大家都在热烈地谈论高考的事情,更多人都在关注高分同学,说实在的,大家都羡慕高分的学生的。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弄清楚高分同学的成长轨迹,包括他(她)们的付出,他(她)们父母的付出,他(她)们老师的付出。没有付出,是绝对不会有回报的。其实我一直觉得别人有别人的理论和方法,别人的做法永远是人家的,并且教育的问题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能完全照抄照搬。“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不给儿子施加太大的压力,我只要他能够健康地成长,快乐地进步,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就真的很欣慰了!
只有我们做得很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去做,也才能有希望把他培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优秀人才!
-全文完-
▷ 进入拙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