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自己选择人生走向,我想自己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演绎人生。
第一次,我对着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不带哭腔。连自己都惊异于自己的这份冷静和思路明晰。是因为不再害怕失去而变的勇敢了吗?
我们也是由朋友而成恋人而成夫妻,一路走到了现在的,却发现当初无话不谈、情投意合的两个人而今却有如仇敌,有如陌路人。蓦然回首,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陷入了这样的僵局?
如果不是手机的短信铃声响起,也许这场午觉还会更长一些。睡后并没觉得不见了疲劳,也许真因为做了一个很长的梦的缘故吧。真是的,连梦中都还在和老公吵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这一阵子生活的投射吗?生活的本真是平淡吧,却为什么在平淡的生活中熟识的两个人却日见疏离和陌生?对话已然不多,即使说了,也总会夹枪带棒的,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说话似的。
为了父母上了师范大学,为了丈夫减少交际,为了多陪年幼的孩子晚出早归。在我的生命历程中,一直认为为家人付出与退让是理所当然的。在相识相恋以来的多年相处中,我已经渐渐隐藏了自我而唯他马首是瞻了。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有时在闲聊中忍不住说出我曾有的梦想,却被告知“这不是你自己选的吗?”“这不是你应该做的吗?”听闻此,心头忍不住划过一丝酸楚。
是我自己选择的,却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一次次的反躬自问,我究竟错在了哪里,为什么生活会就此偏离了方向,却无果。还是朋友的一番话点醒了我,朋友说,读过舒婷《致橡树》吧,“我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你呀,都快没有独立人格了。这跟有没有工作,有没有独立的收入无关。是一种心态问题。你们有今天,其实也不能都怨他,是你把他宠坏了,是你的放弃自我让他以为他就是你的全部,自然也就对你予取予求了。快清醒过来吧,你应该是你自己。那样你们也许还有转机。
真是这样吗?父母婚姻的样板给了我根深蒂固的影响,我以为如果像母亲那样处事,我们也能像父辈一样携手到老,却忘记了其实每一段婚姻都有它的特殊性。而且,我不是母亲,我做不到完全的忘记自我,在骨子里我还是我自己,所以才会挣扎、矛盾和困惑吧。
在职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到了,定于九月到校报到,脱产一年。但我想先请假一年,明年再去。理由:一、孩子还小,我舍不得。二、眼看就要高三了,我想带完这一届学生。我自认为所做出的决定是有理有据有节的,所以异常坚持,完全不理会他对我分析的早去一年的得与失。我突然显露的固执让他怒不可竭,原本生活隐藏的小矛盾小情绪在此时也彻底爆发了出来。对于我一次次含泪的解释他漠然而视。我们的争吵更为频繁了。
真的是我的想法太过于短视了吗?真的是我的方式太过于幼稚了吗?我的一次自我决定至于如此吗?究竟,他在乎的是他的权威还是真的在为我着想?我模糊了是非对错的评判标准,却不想以妥协作为息事宁人的筹码。看似一次意见的分歧就让彼此的情绪跌到了谷地,让婚姻陷入了灭顶之灾,实则不尽然吧?
爱情原本就容易被岁月磨平,再加上当事人的无心维护甚或恶意中伤,就更容易失去温情的面纱,露出它的冷淡和丑陋来。夫妻也难逃此法则吧。而且这种疏离一旦产生,就更难以补救了。忽然想起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的片尾曲《多久多少》来:
“街灯向后穿梭\夜色人流沉默\回忆无数次经过\多久才看破
今天到底怎么了\从来没有如此难过\今天到底谁变了\错了的一错再错
我们有多久没吻过\我们有多少几乎都错过\我们有怎样的结果\却比不上一个人的落寞
我们有多久没吻过\我们有多少几乎都错过\如果爱不一定是付出\就让悲伤擦身而过
街灯向后穿梭\夜色人流沉默\回忆无数次经过\多久才看破”
在婚姻的围城里,抱怨,失望,隐忍,再抱怨,再失望,再隐忍,待心上磨出了茧子,也就无所谓了,倦怠了,感情自然也就变淡了。表面波澜不惊,实际潜流暗涌。
真的是累了,为这一次次的争吵,为这一次次争吵之后的冷战和疏离。只是一直不明白,我们并不缺少对婚姻的看视和反省,却为什么会彼此都在婚姻生活里失望?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我的一次抗争吗?
而在我眼里一直是隐忍榜样的母亲却说,是你自己太没主心骨了,在婚姻中不能没有自我。没有自我的人有什么魅力可言?原来,我看到的只是母亲的表面,画虎不成反类犬。
母亲又安慰我说,婚姻不是儿戏,你们也还不到说分就分的地步。有了这次分歧也不是坏事,至少让你们对彼此都有了个重新的认识。婚姻不会是一路坦途。
婚姻不会是一路坦途。经营婚姻不亚于修习一门学问。现在的我,让身边的那个人觉得尖锐了吧。但这才是最本真的自我啊。
我会重新思考和努力挽救。但不管结局如何,我想做回我自己了。不只是女儿,不只是妻子,不只是母亲,我还想做回我自己。因为这样的自己才是活的最舒服的自己,也许也才是最有魅力的自己吧。
-全文完-
▷ 进入车之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