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李煜这样的人,除了亡国之君,还真的做不出盛世。他缺乏一根铮铮铁骨,而多了几分柔媚浓艳。这类人,是错生在帝王之家,若随柳七一起随水填词,或许不会落得这般田地。
第一次读他的《虞美人》,实在初中。当时刚开始一段朦胧的感情,和他吵架了,赌气了,就默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现在想了觉得矫情,把这样的好词来安慰小儿女之情,实在是可惜了。
最初看这词,只是觉得文辞优美,并读不出这其中的亡国之痛。其实李煜早年的诗作,还是很奢靡的。写歌妓,他说她“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我想这大概算得宫廷艳词了,直逼陈后主的“玉树刘光照后庭”。
后来亡了国,做了阶下囚,国土更姓,山河变色,忽就变了风格。但觉有无限凄怨,无限惆怅荡漾其间,迷惘空濛,倍觉凄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为了这个评价,我专门去看了李煜的词。这一看,发觉为了这样一个男人,拼得眼圈再黑几重也无所谓。说他殊世难得,不是因为他是皇帝,富可敌国,而是爱他的绕指柔肠,高奇无匹。
然而有很多人对李煜看不上眼,说他柔媚无骨,写不出音韵铿锵的词。我也承认亦有很多人,写词清新柔美胜过李煜。但他们只是点滴文章,不似重光,是以伤心作文。
我们必须认清这样一个事实:自安史之乱后,盛唐气象已然不存在。盛,是一种昂扬的姿态,千金换美酒是盛,朱华冒绿池是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盛,醉笑陪君三千场亦是盛。这样的姿态,自唐以后,再无一人。
夜不能寐。生活里点滴都勾起对故国的思念。春暮夜雨,罗衾不耐五更寒,只图一时欢乐,而今有谁可以依靠?流水落花皆难重返,雨潺潺,清泪尽。
开始明白,为什么孤独凄凉能在短短二十几字中表现完美,因为内心是这样的悲伤无助。
生活有时就像阴冷的天气,除了旁观,我们无可奈何。
今天,我依然怨恨赵匡胤御赐的毒酒。他毒死的不仅仅是一个囚徒,而是一个优秀的词人。
我爱李煜,虽然有时显得婉转骄矜,然而并没有亡国之君的可耻。我如此喜爱他,是因为读得懂他的孤寂,读得懂他词作中卑微的倾诉和回忆。
人都是懂得回忆的动物,只是,有很多事情,若没有开始,便也不会结束。
-全文完-
▷ 进入安心心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