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小暑词话阎珑鹰

发表于-2008年07月07日 下午3:59评论-0条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黄道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固定轨道,起点为黄经零度,又叫作春分点,此时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地球围绕太阳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走满一周360度是一年,正好24个节气,小暑就是太阳到达黄经105度的时候。暑的含义是热,小暑,顾名思义就是小热,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季节还没有达到最热的程度。可是今天我分明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估计在南方,这个时候比我们东北地区会更加炎热,不过如果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就另当别论了。

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总是被广大人民用来观察农耕时令指导农业生产的,诸如在什么时节应该种植什么植物,以及怎样适时管理庄稼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大多被我国广大人民创作成了农谚广为流传。这种集聚众人智慧的农谚,就像诗词一样脍炙人口易于牢记,真正是文学大家族中民间文学的兴旺和繁荣。关于小暑的农谚,简直多得数不胜数,比如“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过了小暑,不种玉黍”、“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节气到了小暑,家家都煮马铃薯”……

也许极大程度地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这最后一句所谓的“农谚”,却是我此时此刻擅自胡编乱造出来的,说是胡编乱造,其实也是大有背景依据或者称作来历的——我今天在自家的后园里,确确实实收获了大量的马铃薯。马铃薯,俗称土豆,又名山药、山药蛋、洋芋、洋山芋、馍馍蛋等,我们中国香港人和广州人习惯称之为薯仔,美国人习惯称之为爱尔兰豆薯、俄罗斯人习惯称之为荷兰薯、德国人习惯称之为地梨、法国人习惯称之为地苹果、意大利人习惯称之为地豆。不过,我怀疑所有这些都是汉语翻译家们发明创造的结果。

眼望着一大箩筐一大箩筐肥硕的马铃薯,我高兴得简直被胜利眩晕了头脑,竟然梦幻般地以为全世界的人民在小暑节气这天都欢喜地丰收了马铃薯,并且在午餐或者晚餐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马铃薯的美丽身影,那清香的味道,弥漫在袅袅的炊烟之外,于是粮食问题顷刻间不成了问题……于是便自行出台了“节气到小暑,家家都煮马铃薯”的“农谚”,是否滥竽充数以假乱真,不得而知,真诚希望如此行径不要走火入魔我行我素。当然这里的“煮”是泛指所有的烹饪方法,想来全世界烹饪马铃薯的方法一定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原以为马铃薯的别名还有白薯,可是忙里偷闲认真查阅网络信息资料,结论却是——白薯红薯都是地瓜。马铃薯和红薯,在我的潜意识里总是可以相提并论的,说它们是孪生兄弟姐妹也许夸张了许多,它们很是容易让我混淆视听,只不过它们的形状和味道不同罢了。因为小暑节气距离收获红薯时候还有一些日子,在这里我就不能高谈阔论红薯了。兴之所致,创作了诗词一首名曰《菩萨蛮•小暑日志》:“小暑喜获马铃薯,生活不必浓眉蹙。风热天有晴,青蛙昼夜鸣。文人也好汉,视野云边燕。何当正征程,日落又东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阎珑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子和子点评:

马铃薯,俗称土豆,又名山药、山药蛋、洋芋、洋山芋、馍馍蛋等,我们中国香港人和广州人习惯称之为薯仔,美国人习惯称之为爱尔兰豆薯、俄罗斯人习惯称之为荷兰薯、德国人习惯称之为地梨、法国人习惯称之为地苹果、意大利人习惯称之为地豆。关心农业。节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