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织这生死爱恨的网,也用这一辈子的时间解那生死爱恨的结……”。这是美籍华人刘墉所著的《爱恨一念间》经典语言。
刘墉,号梦然,祖籍北京,是一位画家、作家。全书分为:珍惜一念间,悲喜一念间,爱恨一念间,生死一念间,生死爱恨一念间,五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如清玄的散文,或汩汩然泻出高山流水之音,或悠悠然显示生死爱恨之情。
岁月从指缝中溜过时,我们便努力使自己学会“珍惜一念间”。因为它是以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来阐述生命的可贵与短暂。作者那种高蹈轻扬、波澜不惊的审美眼光让人禁不住油然升起敬佩之情,就如他所说的那样:“每当我不如意,都想起他们的话,心想:有什么好看不开的呢?只要能多活几年。”回想自己学生魏嘉凤,那个正是青春好年华,突然发现长了脑瘤的女孩,刘墉从她那坚毅的表情里也读出了珍惜时光其实就是珍爱生命,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敬重。人生苦短,要懂得去惜生、惜福、惜物、惜缘。珍惜自己生命的火力和点缀过自己人生的人和物,不要让所有踏进自己生命道路上的人成为匆匆过客。哪一次想见不意味着别离?生聚之后就有了死别,于是想聚不论久暂,终是个缘!
“悲喜一念间”是人的生命中瞬间美丽的展现,对于人生来说酸甜苦辣都是一种体验,爱恨情仇都是一种磨练。作者认为残破的美好只要能绽放,就算短短的一刻也便不负此生。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便有了七彩人生。我不否认从伤痛中自我愈合而又站起的,不论人或物都多一份滋味,尽管过程中充满伤痛甚至是泪水。
爱过也恨过,人生就是这样,不论你爱与恨的对象是谁,那个爱与恨的过程终究是闪入你脑海的一道光痕,很少有人能抹掉,即便它是一念间。“爱恨一念间”使我想到若用爱拣拾那些曾被丢弃的日子,也许会发现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情都可以找出是非与对错,惟独爱不可以,爱不分你我,不分相识与否,它可以穿越时空,涤荡心灵沉滓,构筑无限坦荡。就像作者提到的xxxxx,让来于自然的,归于自然。让一生仰赖苍天生活的,归于苍天。不必留下什么……除了爱……
“生死一念间”不是寻常的短暂,也不是异常的漫长。生死渡口如果能够没有悔恨,减少恐惧,得到尊严该是何等地完美。人总是身在福中而不知,直至死亡的关头才会感念上苍。孩子是父母的延续,是无穷将来无穷的希望,也是人生没的另一种体现。
“生死爱恨一念间”是一个完美的总结,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曾有生死爱恨一念间的深刻体验。死了、生了、爱了、恨了,是人生那漫长绵延旅程中深刻在心板上抹不去的烙痕。我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怀旧,用爱母亲一样的心去爱每一个曾经拥抱过、温暖过我们的地方,直至尘缘尽了,无喜、无怒、无怨、无悔,一无牵挂地离去。
捧读《生死爱恨一念间》之余,使人倍感家书的温馨。通俗凝练的语言中流露出清雅而悠扬的醇香,充满了生死爱恨的情愫。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就像阳光驱散黑暗与阴霾,使人懂得观照生命,热爱自然,从含辛茹苦的生命的短暂中汲取轻松、愉悦与洒脱。
-全文完-
▷ 进入沙俊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