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浅谈佛教的修行樱花渡月

发表于-2008年07月16日 下午6:43评论-15条

对于佛教,我是一个门外汉。出于对文化的热爱,我的阅读兴趣偶然涉猎了佛教经典和一些法师的讲论,顿时真的觉得博大精深,大海巨潮一般的感觉。释迦牟尼所说的法,初看觉得很简单浅显,如果对佛教教理听闻或深入思考多一点,就会发觉真的是佛法无边,浩如烟海,却又一花一世界的自足完备。

释迦牟尼的一整套佛教理论体系,其完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完全肯定的说,至今为止,历史上还没有一种哲学或者宗教学说体系有佛教那么精深完备。

研究佛教和修行佛教是完全不同的,修行是脚踏实地,落实到实在的听闻和实行当中,吃穿住用,行住坐卧,都是身体力行,切身体验和锻炼,修行的人用一生一世的努力,从大的和微细的地方去持戒精进,忍受逆缘和各种侮辱,定心关照,努力的证悟佛的精神。而研究只是隔着玻璃或者距离,单凭扫描的外部印象来作一些结论,和实际的修行成就相比,远隔云泥。

在印象或者诗意的表述中,修行的那些高僧大德或方外人士,是比较脱俗和超逸的,月光下,一亩瓜田,一间茅庵,几丛菊花,就可以退隐江湖般的过一生一世潇洒超脱的生活。那是理想中艺术虚构的境界。我见过的很多修行人都是很苦的,经常和佛法的清净相反,很多高僧大德有极度压抑的痕迹,有的僧人还常年疾病,生活来源贫乏,忍受着非凡的寂寞和空寂。与凡人所不同的是,这些人心里怀着巨大的今生解脱之信心,让那簇火苗燃烧在整个的一生当中,坚定而充满一种意乐。当然,寺院也并非就真的众生平等,占有院产的一些佛教上层人物经常自我封神,把自己说成得佛祖正眼法藏之神。以僧人之名,行玩乐之实的妖僧亦大有人在。人间净土未必真净。

使许多僧人坚定不拔修行下去的精神动力却是很强大的,那就是博大精深的佛法精神。外境的阻挠或困难对于真修行的人来说,那是佛的精神,佛以苦为师,以逆缘为师,困苦即是道用,艰难困苦,玉道于成。

我觉得释迦牟尼和孔子等人一样,虽然鼓吹慈悲仁爱,但是似乎也有让人诟病的地方。比如,都无例外的鄙视劳动。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劳动和创造应该是一切道德的活来源,恶行恶德经常是从不劳动产生的,虽然很多人非常不喜欢劳动。释迦牟尼更是要求僧人为了完成修行证果,不应该把精力用在对修行毫无意义的生产劳动上。以前的很多僧人和乞丐无异,吃的非常差也罢了,僧人竟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现代社会,口吐莲花的佛法大师,正用了贪嗔痴的意识来营求凡俗众生的名闻利养。后来中国的僧人这样混不下去,就提倡农禅,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给自足,以延佛嗣。

按照佛教的观点,一个人对佛法闻思和修行不深,那么对佛法非常容易产生偏激的观点或者邪见,尤其象我一类初知一点佛教基本知识,很容易犯信口开河的毛病。一个朋友对我说:“现在的社会讲什么善良和佛法,做人也需要厚黑一点,好人就象羔羊只有待宰的份,好的也来一点,恶的也来一点,要会打一打阴阳拳才对,君难道不知死猫烂狗有饭吃吗?”我听了觉得悲哀,现在的电影、电视、杂志,宣传很多容易激发人们行恶的东西,和佛的清净道论是不同的,如果人们的生活的精神里多一些佛的慈悲和行善止恶,那么世界可能会更祥和一些。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现在讲究登龙术、讲究智谋韬略、讲究奸诈者大行亨通、讲究厚黑学,众生彼此恶斗,互不礼让,傲慢习气严重,彼此以战为乐,而不知这就是苦海,很多事情只是因为心魔的作用而使之变坏。这些都是迫使佛陀苦口婆心,设立修行教义的原因。

这里我想说一句,我觉得以前马克思所说的:“宗教是毒害人民群众的鸦片”,并非就是绝对正确。除了邪教,宗教对社会具有着巨大的净化和劝善止恶作用。世界上的人口大多都信仰宗教,纯粹的唯物主义是非常虚无的,因为它让人觉得一切都是物质运动,死了也就一切灰飞烟灭,这样就很容易的引导出生命的虚无和虚伪,引导出及时行乐的想法,容易引发大无畏无法无天的思想,因为不相信什么报应。中国历史上富有或得势的人,都没有出现利乐众生的价值实现者,只出现及时行乐巨大的奢侈荒淫。美国人信仰基督教,基督的博爱、平等精神直接灌溉了西方的民主精神,要了解美国或西方,不了解基督教精神,只能得到皮相。而且在这个世界上,嫉妒心最重的是中国人,但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仁义道德老是放在嘴上的也是中国人。而嫉妒心最弱的是美国人和印度人,印度人是无所谓,受佛教解脱道的影响,而美国人对于成就和能力,却有一种天然的崇拜,在美国没有中国这么多明哲保身、树大招风的哲学和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和古代相比也大有不同,要一个人放弃生活纯粹的去修行,那是非常不实际的,可是,如果能够闻思佛法,并且以佛法修养身心,则心有莲花,可以种下善根,改良习气,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有一种想法是错误的:修行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强大和聪明。修行使你获得的是智慧,是一种心态和生活的良好态度,至于从修行中要挖掘出巨大的财富或利益,则是对修行的误会。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建立在三个基本点上的:一是因果论和轮回说,一个是四谛,还有一个是人人皆有佛性。大家不要以为不过如此,佛教结合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而立论起说,你越接触越了解,就越是觉得没有边际,如同汪洋大海,其内容之丰富,其见解之殊胜,可谓万象中涵,如果有耐心和感兴趣的道友,静心读一读《入菩萨行》、李柄南著的〈〈佛教基本知识〉〉,以及净空法师所讲的一些佛教知识,可以使你获得很好的震撼和理解,对佛法有一种亲切和喜欢,如果静心修习听闻上一段时间,有佛缘的人,心里会有一种如饮甘露的感觉,觉得佛法是使世人解脱烦恼和诸种心内身外违缘烦恼的妙药。

因果论很好理解,就是凡事有因就有果。比如你种下一个豆子,就会生出豆子,而不会生出南瓜,这就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我们的行动和念头,会产生相应的果报,就是说我们做的事是豆子,就会接出同样的豆子,不会是瓜,你种的是瓜,不会结豆子,种什么因,接什么果,善的结善果,恶的结恶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因果报应是绝对的,这一点就连佛法无边的佛祖也无法改变,佛祖只能教导你利用因果报应不要种因,少做坏事,改变恶报。佛的修行就是根据修正程度斩断报应业力,通过修行来减少恶的报应,增加善的报应,转换业力。轮回说就是在因果报应的基础上开展对世间万物现象的说明。宇宙中分为六道,众生因为不断造业,产生了持续不断的报应,这些报应因生果,果又生因,冤冤相报,无止无休。就想一个大轮子一样,在无穷的报应中轮回。善的上生天道,一般的生人道和阿修罗道,差的生到畜生道、饿鬼道。善的享受美好生活,差的在地狱受刑受苦。等到报应结束,又根据你不断生活所造的因产生新的果报。如此车轮般在六道中转动。

可以看出,因果报应和轮回说是佛教的基础,这是佛法的总前提,如果这个前提是真实的,则佛法之一切皆是真理,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则一切佛法有可能是一个大谎言。

四谛是释迦牟尼悟道后初讲的佛法。就是苦、集、灭、道四个真理。苦、是得到的恶果;集、是造作的恶因;灭、是得到的乐果;道、是修种的乐因。这要明白:凡是受果,必有前因。佛觉得这个世间根本就是苦的,所谓苦海无边是也,我们生下来,要经历生老病死、怨憎会(就是老是和不喜欢在一起的人在一起)、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盛等苦,还要经受讥、称、毁、誉、利、衰、苦、乐八风的吹动。从一个婴儿开始,费了多少力气一把屎一把尿的养大,中间要经过多少的蜕变和痛苦,长大了以后,人和人不但不是彼此尊敬,发而生出更多的分别、歧视、争夺和阶级,福气好的活的滋润一些,却也不能脱离死亡,福气差的整天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挣扎在生存线上,人和人不仅物质上产生了等级和区别,精神上的享受也不是一样,按理说,大家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应该彼此友爱一些,可是反而更容易划分界限,有天渊之别。还有人劳动过甚,苦,可是不劳动,安逸,又会空虚寂寞。还有失恋、是非等等,这样的人生在佛的眼睛里是一个火宅,修行就是要清楚诸受是苦,从而看破、放下、解脱,获得清凉。

佛说四大皆空,空在佛教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修行就是要看破、放下,获得空性。空并不是指什么也没有,而是指一切皆空,所谓的一切皆空指的是万物都处在永恒的变化当中,没有一样是可以停留的,“万物皆变,无物常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一条河流,你第一次踏进,第二次再踏进的时候,从宏观上也许看不出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从微观上却变化了,比如水的流量,你脚下踩的沙子,你脚步的重量和方位,都和第一次有了许多不同。永恒的变化不居就是空,红颜美女变成鸡皮鹤发,沧海变为桑田,美好的少年时代只能永远的留在记忆当中,而不能象倒稻子一样的时光倒流回去,这些都是空。

我们生活在世间,也是根据前世的报应力,由地火水风四大摄取你的记忆根识所合成的一个假我,所谓的假我是说你这世是这个德行,那是根据前世的报应力产生的,也许你前世不是这样一个人,脾气不是,甚至相貌也不是,根识摄取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同成分比例变成的一个你,人和人千差万别就在于四大和根识摄取的成分比例不同。修行就是从根本上看破假我的不实在,而产生厌离。

从佛教的角度老说,一切皆空,还有着不空的东西,那就是因果不空,涅盘不空。涅盘是指修行到不种下一点恶,只做善事的情况下,没有报应,不在六道中轮回的不生不灭的状态。就是佛教意义上的解脱。

人人皆有佛性好理解,就是说众生开始形成的时候,彼此并没有恶年恶行,都是天然的自性清净,生活在幸福里面,后来因为起了贪嗔痴,结果就在因果报应规律的支配下,产生了报应,开始堕落到流道轮回当中,有的受佛法开刀,通过修行得到解脱,恢复了清净本性,包拖了流道轮回。有的却越陷越深,经过了几亿万的年月也不得解脱,报应越来越差。实际上,佛法教人修行,就是建立在人人皆有佛性的基础上,说明你原来是清净的,只是染了灰尘,蒙蔽里你的原来的光明,修行就是要象镜子一样,把灰尘揩干,是恢复,而不是无中生有的锻炼出一个佛来,所以修行不过是还原和恢复你本来的善和清净心态,成了佛也不就是法力无边,去统治别人,而是包拖了轮回报应之苦,生活在心态快乐的境界当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樱花渡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咖啡茶1234点评:

口食五谷杂粮,心念阿弥佗拂,行走人生凡事,口心行趋一致,却是很难很难。但能修行,善事一生,也是快乐!

文章评论共[15]个
樱花渡月-评论

美好的少年时代只能永远的留在记忆当中,而不能象倒带子一样的时光倒流回去,这些都是空。
at:2008年07月16日 晚上8:49

樱花渡月-评论

包拖了流道轮回。应为"摆脱了六道轮回"。at:2008年07月16日 晚上8:55

悲秋道人-评论

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情。问好朋友。
  【樱花渡月 回复】:谢谢道人,最近经常拜读你的文字,以前好象很少见你的名字,有空来坐,请喝茶. [2008-7-17 11:23:20]at:2008年07月16日 晚上9:28

邬海波-评论

阿弥陀佛。佛法万千,只这个阿弥陀佛吧。
  【樱花渡月 回复】:你好,还读了你才发表不久的菩提自性一文呢,里面还有对你文字的引用.问好,欢迎你的光临. [2008-7-17 11:24:30]at:2008年07月16日 晚上9:45

褦襶子-评论

佛教历经二千六百多年而依然有如此影响,其教义当中定然有积极成份。佛教教义中除了具有哲理外,还有许多益生良方。欣赏,学习了。
  【樱花渡月 回复】:您好,又遇到老朋友,真是高兴啊,您的文章,我专门的看了好几天,可以说是道德文章.我小您好几岁,但是一直把您当作忘年交啊.还望多来坐坐并给予指点为谢.问好. [2008-7-17 11:43:13]at:2008年07月16日 晚上10:50

黯淡人物-评论

佛教是"随缘"的  我还是靠自己慢慢悟吧!
  【樱花渡月 回复】:呵呵,就是,只要快乐就好,不要随便点小事就暗淡,问好朋友,:))) [2008-7-17 11:32:35]
  【"「暗淡、の 回复】:恩, 嘿嘿! [2008-7-18 9:03:24]at:2008年07月17日 凌晨1:28

沙善林-评论

有佛缘的,心里会有一种如饮甘露的感觉
  【樱花渡月 回复】::)))就是,如你听闻一段时间的佛法,感觉心里会有淡淡的快乐 [2008-7-17 11:30:29]at:2008年07月17日 凌晨2:12

沙善林-评论

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樱花渡月 回复】:问好朋友,谢谢你的光临并且留言. [2008-7-17 11:45:09]at:2008年07月17日 凌晨2:13

韩妮-评论

我们只是凡人!
  【樱花渡月 回复】:佛的修行就是针对凡人的,如果讲佛的人不平常,弄出些希奇古怪的事情,那么一定不是佛法.佛就是针对我们烦恼平凡的众生而引导我们修行的.修行也只是要我们变的心平气和一点. [2008-7-17 11:29:42]at:2008年07月17日 早上9:20

如水相逢-评论

佛语是心灵的皈依
  【樱花渡月 回复】:是啊,心有莲花,皈依我们自己内心的那个真善美.问好朋友. [2008-7-17 11:27:57]at:2008年07月17日 早上9:54

空中飞燕kzfy-评论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其实真正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问好!
  【樱花渡月 回复】:呵呵,果然不愧是空中飞燕啊,潇洒,潇洒,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看来你的悟性已经达到禅的境界.后面还有文章呢,就是要围绕这个问题来展开,还望提供资料或指点. [2008-7-17 11:26:23]at:2008年07月17日 上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