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多彩的世界里每天都有很多的奇迹出现,那便是新的生命。二十年前无数个生命被降入人间。带着上帝赋予的健康纯洁的生命,我们来到了这一代。那个时候上帝虽给了我们最初的生命,但未曾给我们人生做一系列的安排。时间让我明白我们不能预测未来的路,只能凭自己去走。
成长中,我们学会了积极,学会了消极,学会了追根究底,学会了不学无术,学会了杯中窥人,我们更学会了徜徉与放纵…那是属于我们的年纪,一个趾高气扬的年纪,一个热情洋溢于表的年纪。
当我学会念三字经时,我就明白有些人注定为知识而生,有些人为孝而存,有些人为追求而默默努力。
墨子的‘性本恶’说是人要经过教育这个阶段才能改善人本身存在的野性。而老子的性善论则告诉我们,我们的好坏、成功与失败都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两种我似懂非懂的观点一直徘徊在脑海中左右着我、混淆着我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我的那个未知值的路更让我迷惑。
几许放纵、几许失落,我进入了一个三流院校。我开始后悔在选择转折点的道路上为图一时的安逸,放弃了对知识更深的追求。更因踌躇于是否享受‘安乐窝’,机会与我擦肩而过。几许遗憾,因为曾过多享受的结果让我们无权正确选择我们想走的路。
我开始羡慕那种挥绘得淋漓尽致的艺术气息,我追求那些观察得微乎其微的科学。我心里便肯定了高学历才能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直到那天学姐的话触动了我。她说:“我们学的是知识、是人生、是经验。而非学校在外的地位。”一番话既让我无地自容又让我明白了自己是个多么贪图虚荣的人。
带着不气馁的心,我开始慢慢地融入了这所大学。从最初的放纵到现在的自觉,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动,安逸惯了我是坎坷的过程。
我曾默认道:“没有关系,许多人都说全才乃人中只王,可人中之王少之又少,那就做个普通的人才。”
可仅仅这些还不够,我的信心只能让我有了动力。我还需要很多,学校、亲人,更多的是朋友间的支持,也许这个过程很辛苦。
学校,是我们几年学习生活的驻扎地。我常渴望学校有与众不同的一面,不是散发着黯淡的灰色,也非不协调的气氛。我盼望学校是个光芒,它能照亮我们,但由于我们的素质决定了学校不是最亮的发光体,有许多东西是照不亮的。可我错了,学校是个舞台,它让我明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亲人,永远是一个温馨的代名词。曾在人生转折点上我摔跤了,我气馁了。也害怕面对亲人。可亲人那颗宽容的心永远容得下我的放纵与失败。他们一直鼓励着我,也许亲情才是上帝赐予我最宝贵的真谛,它可以让我愈合那双永远折断的翅膀上的伤口。亲人的支持是让我走向曙光的第一步。
老师,这个令人尊敬的职业,我羡慕着他们的踏踏实实。他让我知道感恩,让我知道伏尔泰的‘我要幸福地活着,因为这对身体有好处’这种宽心的态度。精神的寄托让我不安稳的心有了一个休憩处。我可以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拨开别人鄙夷的目光。直到迎向那个使我发光的彼岸。
我的大学生活中,有亲人的支持。它永远慰藉并接受着我,指引着我懂事的那颗心;老师的支持给了莫大的自信,让我从自惭形秽渐渐地迈向自信,让我的精神得到了满足;学校是衬托我们的发光体。
“精神加动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这是我的座右铭。
大学是让人蠢蠢欲动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将我们引诱得彻底。玩时尽情,学习时拘谨。也许不会用“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那种方式来约束自己,只有劳逸结合可能会让你有想学习的欲望,压抑我那浮躁的心。
我开始明白我们的未来是一元二次方程,它不止一个解,我们也不止一种选择。
“没有时间在无谓的沉默中叹息,让太阳晒一晒充满希望的背脊,迎向世界的风,我要无畏的静立…”随着《我真的很不错》这首歌。我开始陶醉于这种平凡且真实的大学生活气息中。
-全文完-
▷ 进入sjj-mine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