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柳市电器,迈向国际化运作的跨越汪保生

发表于-2008年07月18日 下午3:52评论-1条

春日的柳市虽然是和风拂面,但温暖的阳光里还不乏有些许冬

2月14日,柳市

街头巷尾到处飘荡着喜庆的气氛,彩色的气球、鲜花和彩旗给柳市这个中国电器之都又增添了新年之外的另一种喜庆。第八届“中国电器文化节”在号称“中国电器之都”的温州柳市再度登陆。

自2001年柳市镇和温州市人民政府,乐清市人民政府等一起以“政府给牌、文化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思路举办了首届“中国电器文化节”之后,迄今为止,“中国电器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7届。该活动的影响力已然延伸到整个中国的电气业,成为中国电气界的一个品牌盛会,历届展会汇集了国内外电气界众多人士参加。无疑,电器文化节的举办为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电气信息交流平台,大力宣传了温州企业的形象,提升了“中国电器之都”的声誉和知名度“推进了电气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要善抓机遇实现国际化

在第八届“中国电器文化节”上,笔者获悉,以柳市为中心的电器企业已经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弹指一挥间,柳市电器业已走过三十年风雨历程,过去的三十年从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到闻名于世的“中国电器之都”其中的酸甜苦辣,柳市的企业家们冷暖自知,毋庸讳言,柳市电器行业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所取得成就是令人自豪的。

但面对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跨国公司大举压境的竞争态势,从“草根”经济中脱颖而出的柳市电气企业,明显地暴露了自身的不足,最突出的表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导致的企业活力减弱,产品同质化趋势导致的竞争力不强。

“温州的电器行业要改变现有的不良现状,最根本的办法是要想方设法扭转企业的运作方式,此外,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也说出了他个人的观点:他告诉笔者:柳市电器行业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需做到“三个跨越”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稳健走好。

一要从“发财”向“发展”转变,过去,温州人投资办厂为了解决温饱,发财致富,改善生活,而现在这些都有了,企业也由小到大有了规模。因此,陈旧的观念要打消,要立足于发展才能找到前进方向。

其次是“制造”到“创造”的转变,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制造业得到很大发展,到达了较高水平,但是面对世界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企业就必须通过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掌握“话语”权。

第三要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思路决定出路,在商战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同行业之间要实施互利互惠的战略合作,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都要有这种高瞻远瞩的思想,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为企业确保竞争优势。

说到“三个跨越”,这位人士说:温州的电器企业要走国际化道路,一是必须要实现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跨越,这几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电器行业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弱,因此,要加快高性能、高分段、高可靠型和节能型、环保型、智能型的产品研发,实现优势转移。

二是从“国内名牌”向“国际名牌“跨越,企业国际化竞争的实质,是品牌竞争。柳市有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天正、长城、华通等诸多无区域集团,这些企业的出口额都有一定份量,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还是相当少,因此,这些企业要进行持续性的全球品牌推广,提升“中国电器之都”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三要从“自我提升”到“提升整个产业“的跨越,作为中国电器企业的这些电气巨头,除了要在自我发展,自我跨越的同时,还要致力于提高整个电气行业的水平和生命,让柳市这个“中国电器之都”真正成为国际化。

从“家庭作坊”到“中国集团”

每一位柳市电器企业的老板,他们的企业初期都是从家庭作坊或前店后厂中应运而生的,而如今,有很多曾经不起眼的小作坊犹如一株小树苗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作出这个比喻一点不为过。

“中国。集团”在“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现在已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了,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堪称是一次伟大的发明,它凝结了一部分柳市企业家的心血,解决了无区域集团的大难题。

早在1995年的下半年,新华、正泰、万家等三家集团企业被国家工商局核准为全国无区域集团,这一决定让企业家们欣喜不已。但同时在企业家们的心中有了一个心结,因为无区域集团是要把名称和地址等前缀去掉的,他们因此产生过困惑和犯难,如何让别人知道无区域集团就成了一个大难题,这个难题的破解就是“中国。集团”它确实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堪称一大壮举。无区域企业集团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也是很稀有的。而如今,柳市的无区域集团已达到数十家之多,也充分证实了温州电器企业走向成熟化,国际化的趋势。

价格战迎来柳市电器业的霜期

产业集群效应让柳市声名鹊起,“中国电器之都”的国字招牌使其在国内电气制造业一枝独秀,柳市,这个占地只有近50平方公里的集镇,却拥有5000多家电器生产企业。当初,这些民营企业战胜国内同行的法宝就是低价取胜,让价格站在国内电气业杀出一条血路,从一定意义上讲,价格战曾成就了柳市,也成就了正泰,德力西等一批电器巨头。

在这次电器文化节上,笔者了解到,由于几年来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已导致了大多数企业艰难的维持。

因此,价格战的问题成了近几年来柳市电器企业争论的中心,现在由于原材料持续涨价的干扰下,其带来的负面作用表现的更加明显,尽管柳市有5000多家电器企业,在国内电气市场上已是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绝大多数都是规模有限,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力量对比很悬殊,中小企业只好被大企业牵着鼻子走。

“其实,最直接的压力还是来自于柳市电器同行的竞争”,“尤其是惨烈的价格站”在一家企业的展台前,笔者听到展台工作人员和一位客户的言语交流。据笔者所知,过度的“价格战”已导致柳市电器企业由厚利到薄利以至微利的局面。最终造成新产品研发资金不足,质量控制标准的放低,营销服务的滞后等一系列的不良局面。

目前,柳市许多电器企业到外地发展,纷纷转向多元化,进军多元化的目的是为了回避某一单业带来的风险。比如浙江巨科电器的老总黄胜芳就因此有了一个重大的抉择,他投资500余万元接手了乐清一家养猪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因电器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而作的一个选择吧。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虽然柳市现在有很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但除了极少数品牌在全国有影响外,很多品牌只能在某些区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而这样的市场格局,实际上是代理商决定的,代理商的销售能力强,市场占有率就比较大,反之就很难在市场立足。

根据目前的这种现状,企业如果在低利润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转,必须要寻找更多的销售通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卖不出去企业没前途,没利润根本就没有持续发展可谈,技术创新目前在柳市电器企业所占的比重不大。更多的竞争还是集中在小型断路器等普通产品身上,如何把产品卖到市场并保持一定的利润是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大家都在寻找更多更好的销售方式,愿柳市的电器企业尽快走出“价格战”的漩涡。

柳市电器握手国际化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国际化运作当中的柳市电器企业家们也都有相似之处。

三十年来,对于诸多在国际市场上驰的柳市电器来说,有一点无疑也是相似的,它们的产品以及它们的品牌,都得到了国外大量客户的欢迎,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国际化行程中所演绎的各具特色的合作方式。

关于民营国际化,柳市的业界精英们有着他们独特的操作方式,他们习惯分为三步走,产品出口阶段,境外市场运作阶段,境外资本运作阶段。时至今日,屈指可数的柳市几家大企业其国际化程度逐步趋向第三阶段,但一些尚处在第一阶段的电器企业,其努力的方向似乎值得更多后来者参考,比如,先与跨国电器巨头牵手,去年的7月份,一开电气集团与德国穆勒电器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的第一阶段,是引进对方先进的制造技术,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来消化,目前,相应的技术人员已在接受培训,技术引进后,一段时间内会给穆勒电器贴牌生产,而一开则每年支付相应的技术转让费,引进一段时间的合作,如果认为结果理想的话,双方就进行合资,这种方式对一开电气这样正走向国际市场的电器企业来说,可以称为国际化转折点,其国际化的进程,也由配套援建工程之类的游击方式转向正规化。

事实上,不仅仅在柳市电器,从握手巨头开始。这种国际化的模式在许多行业中都能找到印证,在温州像这样的国际化还有很多,有资料显示:瑞安的环境滤清器有限公司与业界排名世界第三的意大利索格菲集团合资,乐清的永光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要接西门子的订单,交叉点服饰携手沃尔玛,报喜鸟集团旗下,“宝鸟”与美国玛莎服饰合作等等,无不先从简单“握手”,开始。

国际化是趋势,但合作应循序渐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需具有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具有很好的国际化经验积累。在柳市,愿意与人共享这种经验的企业似乎不多,对已经国际化的柳市电器企业来说,与世界电器豪门的恩怨情仇,合作或分手显然一时难以尽述,但也就在这种磕磕绊绊中,柳市电器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我们期待所有正大踏步走向全球市场的柳市电器企业携手打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汪保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一个生产品牌的企业,
在各方面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您的文章让大家了解了一家品牌企业。周末愉快!
  【汪保生 回复】:问好文清,呵呵,做记者没意思。要么歌颂、要么揭露,遭人暗算的日子多啊。 [2008-7-19 13:23:58]at:2008年07月19日 早上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