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舞是从西班牙土著舞蹈演变发展起来的。节奏强烈,动作幅度大,音乐高亢,其特异处,是舞步中常常急速的左右扭头,相当于我国成语中的“左顾右盼”。而且,其扭头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动作之激烈,着实令人刮目,非“左顾右盼”那般的文质彬彬和斯文儒雅。
听说是因为那个民族比较开放,情人们时时需要提防第三者的入侵。是把警觉性融入了舞步,便形成“左顾右盼”的探戈舞特有风格。
探戈舞的特有的韵律节奏美吸引了世界各民族。至于其扭头的动作是不是和提防第三者入侵有关,一时弄不清楚。但从舞者的动作和表情中,确实是很是像是在防守者什么。跳舞时不似狐步舞的轻松自如,不似华尔兹的热情流畅,不似伦巴舞的笑容可掬。
跳探戈舞时舞者神情严肃,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真有些像正在呼喊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那股劲,犹如时时“绷紧阶级斗争的弦”的那种“份”。
老人显然是学不得探戈舞的。那般的紧张肃穆,又动作凌厉,一场舞下来,不生病受伤也该得个神经衰弱,或得个“落枕”的毛病。
我说的“老人要学探戈舞”,是要学那种高度的“警惕性”。不为对付情敌,没有七老八十的老伴被人家“挖”去的。
现在的欺诈诱骗实在太多了,老人如果不提高警惕,便会时时、事事、处处的被人家欺骗盘算。许多人看中老人的体力不济,反应迟缓,常常会打他们的主意。
如单位里该给的少给,要扣的多扣,可给可不给的不给,可扣可不扣的坚决扣。总之,是有利的事把他们忘在脑袋后,,不利的事则“多多关照”。
如某单位有人年奖金几十万,然而国家规定给老人的一百元补贴却迟迟不给,没完没了的“研究”,和老人“捉迷藏”“蒙蒙躲躲”“打游击战”,躲藏起来打“地道战”。
他们知道,“日月快如梭”“光阴似箭催人老”“人生如朝露”,待一忽儿“朝露”过去了,日月“梭”过去了,光阴“催人老了”,老人归西了,便自自然然地可以赖掉。
人家上访又不让去,怕影响他的乌纱帽。关键性时刻怕人家“上访”,甚至玩起“缓兵之计”,发假的“安民告示”,让老人白白的做“黄粱梦”。
后来这些老人就学了跳“探戈舞”,不断的“左顾右盼、右顾左盼”,看看左边的单位,瞅瞅右边的单位,复印文件上访。结果上级批评了那单位的领导,他们才从几十万元的奖金中,施舍出来点碎银子抚慰老人。老人学“探戈”,果然得来了实惠。
社会上也爱打老人的主意。比如菜贩找钱,假设本该找给老人四十九元九角九分。传统习惯是先找大数后找小数。有聪明伶俐者把顺序颠倒了过来。先找九分,再找九角,又找九元,然后才找一十、二十、三十、四十的给老人。他们给小钱时快快的,以后便节奏渐渐放慢,其间不断的看老人的反映,以待随机应变。
迷糊的老人,或者急性子,或者是心里有事,便会因为手上已经攒了一把钱而一走了之。既然走了,人家也就心安理得的把钱“回归”自己的口袋。倘若人家回头,刁滑的会不承认,本份些的会说是你自己跑掉的,钱在口袋里叫你呢。老人只好眨巴眼睛。
街上的坑蒙拐骗大多是瞄准老人。有时人家怕上当,不买了,几个气壮如牛的人便会瞪着他:“不买东西你凑什么热闹!”老人胆小,不得不掏口袋,落入骗网。
一妇人看见地摊卖药,听那天花乱坠的介绍,三十元买了一两树根。离开一段路后,后面追上一年轻人,急忙说:“奶奶,这东西吃不得,快丢掉”,特强调“丢掉”。妇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等车看见人家鬼鬼祟祟,一定是假药,快丢掉,千万不要吃。
看来是一伙的。心地算好,图钱不害人,追上来叫你丢掉。待妇人回头,几个卖假药的,连那“好心人”全无影无踪。
一次晨跑亲眼看见,小街上几个人挤着摸奖,人人摸得奖金数十元。几个人动员路过的民工买,民工说没有钱,有人说不要紧从奖金里扣,反正一定中奖的。结果没摸到奖,几个人翻那人的口袋把钱拿走,然后推推搡搡把那民工推走,不容分说。
回头时看见一老妇正哭。老妇说,那伙人要她摸奖,她说没钱。一妇女劝她用耳环抵押,划得来,边说边动手把她的耳环卸下,然后几个壮汉和妇女,一同跨上摩托嘟嘟而去。光天化日呵!
老人容易懵懂,缺乏警惕性,所以得左顾右盼。当然,最好是不要凑热闹,不要想天上落下馅饼。
话又说回来,不仅街巷有骗子。装潢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同样不要忘记“左顾右盼”。有些老人是在巍巍大厅里上当受骗的。电讯“优惠”,银行“照顾”,商场“跳楼”,市场“彩票”常是圈套和骗局。有时人家给你一张说明,其中玄机哪里搞得清楚,“解释权”在他。老人们应多多的在心坎里跳探戈舞!
当然还有其它更大的事,更大的欺骗,需要学会举一反三,看一而知十,才能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
本文已被编辑[语燕呢喃]于2008-7-23 16:29:3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