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河
丰收河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原有自然河道基础上拓宽,深挖完成的一条人工河。有了她,不仅解决了方圆十几里、上万人口和牲畜的饮水问题,而且还是集灌溉、排涝于一体的主干河道。自村东向北,绵延二十多里,最终注入到渤海。小河之小,省地图上找不到她的位置,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就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年年月月养育着两岸勤劳的人们。喝着甜甜的黄河水,期盼她能带来五谷丰登的年景。
小时候大人们在河岸上干农活,我和小伙伴们在水边玩耍。那时的丰收河漂亮极了,清澈的河水、悠然自得的鱼儿。飞来飞去的蜻蜓不时在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河坡上缀满了粉色的红柳花,一簇簇红色的喇叭花,紫色的蔷薇花,星罗棋布地点缀其中。远远望去,好一片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偶尔也听到不和谐的声音,一种专偷吃粮食的小动物——地妈猴子{方言}。灰色的身体,跑的极快。能像人一样站立,两只前爪搭在胸前,像在作揖。又肥又短的尾巴上翘着,尖尖的脑袋四下踅么一圈,嘴里叫开了:“没人、没人”。这是告诉伙伴:没有人,放心大胆的出来吧!当听到走动的脚步声,它们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果河的上游不来黄河水,我们就挽起裤腿,下到水里,准能摸到几条小鱼小虾之类的东西。摸到高兴时,新衣服、新裤子也不顾了,个个鼓弄的跟泥猴一样。满河里飘荡着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童稚声。鱼呀虾的用狗尾巴草串起来,背着蹦蹦跳跳的回家了。大人见了不仅不责怪,还满脸笑意的夸几句呢!
我们住的离海近,地下打不出甜水来,都是齁齁的咸水,没法喝,只能喝从黄河里放过来的水。每次放水,河两岸站满了乡亲们,水面虽不及大江大河的波澜壮阔,但也有千钧不可阻挡之势。无论多么浑浊的水,用不了几天就会变的煞清煞清的。大人们说:这水养人着呢!做豆腐每个都比井水多出十几斤。喝了丰收河的水,姑娘们变的更漂亮了,小伙子变的更壮实了,连生产队的大牲口都膘肥体壮的。
河上有座桥,是公社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而修建的。桥是砖混结构,发了四孔券,桥的一面立着四门大闸,拃把厚的水泥板,用一根手臂粗的螺旋杠吊在上面的门桥上。这几面闸可起大作用了,每年天文大潮,下游的海水会沿着河道来到闸前,想跨过这道闸门走向上游,却是不能的。如遇到暴雨,地里的积水就顺沟沟渠渠汇集到河里,大闸一提,洪水一泄千里归大海了。
记得上五年级吧!那年夏天,我和几个小伙伴拿着掉了把的破舀子头到桥下摸鱼。那种狗杠鱼【方言,一种头大身子微黄带黑点的鱼】特别多,它们躲在破砖底下、草棵里,一动不动。摸时顺着砖两边轻轻摸下去,临到跟前猛地一抓,一条又肥又嫩的狗杠鱼就到手了。这种鱼生活在甜水里,也能生长在咸水里,肉质特别鲜嫩。有时候也能摸到革胡子鲶鱼和喷着黄籽的毛螃蟹。中午,大伙把摸来的鱼归拢到一起,垒灶的垒灶,拾柴的拾柴,不一会,一舀子头鱼就炖好了。那时候的年月,家家吃的地瓜面窝头和老咸菜,能吃到这么鲜美的鱼,也就是过年才有的。不放作料,不放盐,清水炖鱼的香味也能把大伙的口水馋的流下来。吃了一条又一条,吃了一锅又一锅,吃得那个香啊。个个满脸的鱼肉末子,浑身的鱼腥气------
现在回味起来,我还是不由的砸吧几下嘴呢。
初中我是在邻村上的,走读,一天来回六趟,都要从河上面的桥上走过。每次放学或上学,我们就坐到桥的栏杆上休息一下。看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听草丛里的鸟儿婉转啼鸣。夏天天热,脱吧脱吧跳到水里扎个猛子;冬天封河,我们就在冰面上溜冰、滑车。
丰收河呀丰收河,留下了多少我童年的欢乐和笑声------
如今,我身在异乡,看过几多名胜古迹,游过几多江河湖泊,唯独丰收河在我心里始终不能忘却。每每想起她,我就会忘掉生活中的烦恼,平添几分勇气,工作起来倍感精神。
哦!丰收河,我的希望,我的梦想,我的------
-全文完-
▷ 进入顺心书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